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然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却逆势而上,成为国际贸易领域的热点。我国中小企业跨境电商出口更倾向于互联网渗透率高、移动网络覆盖率高的国家,跨境电商通过降低贸易成本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对材料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近年来( )A、数字经济超越两次工业革命 B、我国引领当今世界数字经济 C、数字经济助推国际贸易发展 D、跨境电商推动世界市场形成
-
2、根据出土的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 35 000 余份档案文献记载,当时的对外贸易管理机构周密、高效、守法,文献档案内容极其详尽、细致,每条商贸道路上设有驿站,提供各种服务。材料可用于说明苏美尔乌尔第三王朝时期( )A、国内市场的形成 B、对外贸易的繁荣 C、文化交流的频繁 D、商业规模的扩大
-
3、2022 年 12 月 9 日,首架 C919 客机正式交付东方航空并进行首飞,“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闪耀世界。C919的研制,使上海临港形成了集设计、制造、试飞、配套于一体的产业布局,使我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得到延伸和拓展,带动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技术的集群性突破。据此可知,C919的成功研制( )A、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B、奠定了我国航空工业的领先地位 C、标志着我国工业强国的建成 D、推动了我国航空航天时代的到来
-
4、18 世纪,英国从意大利学会了蚕丝纺织技术,又从荷兰模仿了精制的毛纺织技术,并转到棉纺织技术上,发明了“飞梭”、水力纺纱机等。英国还向德意志地区学习了用木炭做燃料的高炉炼铁法等,最后发明了轧制技术。这体现了( )A、向他国学习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 B、棉纺织技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C、英国高度重视技术引进与科技开发 D、工匠的经验累积引发第一次工业革命
-
5、下表所示是全国选派留苏学生情况。这反映了( )
时间
留苏大学生
农机专业学生
1952—1957年
专业
人数
人数
占比
32 个
121人
22人
18%
A、农业劳动力的匮乏 B、新中国渴望农业的机械化 C、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D、苏联农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
6、唐代规定,如果家庭成员不上户口,家长要被判服劳役三年;如果户口没有按要求登记清楚,或者少登记了人口,少登记一人徒一年,两个人罪加一等(一年半);如果逃亡一人,责打三十楠竹板子。明代、清代法律中的有关规定更加严厉。这些规定意在( )A、加强社会控制 B、增加财政收入 C、改革户籍制度 D、完善基层治理
-
7、图1所示是 2018年我国个税改革前后家庭缴税额对比情况。这体现了此次个税改革( )A、与农业税改革步伐一致 B、提高征税以增加财政收入 C、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D、简化手续以刺激居民消费
-
8、日本学者曾对日本出土的 48 批铜钱资料进行统计:在总数 554 714 枚铜钱中,中国古钱占99.8%,其中唐钱占 8.54%、北宋钱占 82.36%、南宋钱占 1.46%、明钱占 7.32%,其他朝代的中国钱占0.32%。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A、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力 B、货币外流有效缓解日本钱荒 C、钱币已经成为世界通用货币 D、主要依托钱币进行对外交流
-
9、1957 年 10月,周总理指示外交部“必须配齐所有兄弟国家和各重要资本主义国家语言的翻译”,以外国语学院为培训基地,国家出资聘请专家。20世纪 60年代中期,国家又制定了培养翻译的五年规划。这些举措( )A、意图完善国民教育体系 B、出于打开外交局面的需要 C、逐步开启了全方位外交 D、标志着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
10、有学者对近代某国际体系描述道:欧洲大陆各国通过战争对当时的国际关系进行了重新“洗牌”,导致了欧洲各国实力的调整,并开创谈判方式使之趋于平衡,让欧洲各“组织起来的独立政治实体”形成的一个“国际社会”。该体系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维也纳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
11、下表所示是 1975年对内蒙古通辽地区的部分考古调查结论。据此可知,中国古代( )
从舍根墓群的考古结果看,至少从东汉时期开始,陶罐、陶壶、马具和海螺等饰物已经成为促进该地区鲜卑、匈奴和契丹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
辽代韩州城遗址、豫州城遗址及墓地等考古遗存,说明古代通辽地区作为东部“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传播、扩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重要通道
进入清朝以后,通辽地区进入由游牧向定居转型的社会发展状态
A、少数民族地区封建经济发达 B、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悠久 C、游牧民族生产方式遭到废弃 D、民族间文化交流居于主导 -
12、《唐律疏议·名例》中的“八议”“十恶”“同居相为隐”,《户婚律》中的“子孙不得别籍”“同姓为婚”“妻无七出”等,将礼的概念和术语引入法律,并运用大量的儒家经典和经义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这反映了( )A、社会矛盾尖锐的状况 B、儒学衰落的社会现实 C、德礼为本的法治思想 D、基层社会治理的艰难
-
13、20世纪 80年代,英国白金汉宫中的 40 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阁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同时期美国总统为了推进行政改革,往往利用政治任命官员,从而加强了对文官系统的控制。以上现象说明( )A、文官选拔的公平机制不复存在 B、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 C、英美政党的政治运行出现混乱 D、文官群体政治权力不断膨胀
-
14、1902年,慈禧太后发布劝诫缠足上谕:“汉人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 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这说明( )A、自由平等观念逐渐被大众普遍接受 B、清末新政有利于女性摆脱封建桎梏 C、政府谕旨改变了人们传统审美标准 D、维新变法推动了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
15、1215年签订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同意’……”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大宪章》在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已变得微不足道,国王也不遵守其中的条款。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法律革新 B、商品经济发展 C、宗教改革 D、封建王权强化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印度独立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一直通过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本国的供求平衡。1947 至1976年30年间,印度共进口粮食1.22亿吨,花费60多亿美元的外汇,粮食短缺不仅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后腿,而且直接影响政府及国家的稳定。 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中间人”制度,排除一些对发展不利的因素,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立一套与之不同的有效进步的农业生产制度。其次,独立以后,成立了粮食政策委员会、粮食收购委员会、粮食调查委员会、粮食价格委员会和中央政府粮食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印度粮食公司。这些相对稳定的粮食机构,对粮食问题进行干预,对印度的粮食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沈开艳 权衡《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研究——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安全政策的发展情况。
时间
主要内容
1949~1952年
进行土地改革、大兴水利等粮食增产政策及粮食自由购销和政府调控市场相结合的粮食流通政策
1953~1977年
采取各种措施增加粮食产量、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压低粮价、限制粮食消费
1978~1984年
粮食购销政策不变,提高粮食收购价格,计划调控方式初步转变
1985~1993年
废除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扩大市场对生产的调节
1994~2003年
在供求改善的前提下,通过宏观调控,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调节农民收入
2004年以来
健全粮食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摘编自周庆元《建国以来党领导粮食安全工作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粮食安全政策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粮食安全政策演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印度和新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现代意义的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和调整改革逐渐完善的过程,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有的社会经济历史背景和发展特点。尽管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陷入重重困境,但是,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仍在发展,对稳定社会、调节经济的作用仍在发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同社会保障紧密联系。 因此,作为一种制度,社会保障今后仍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并将表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周玉庆《浅论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社会保障制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亲是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通过政治联姻维护统治利益、达到为其所用目的所采取的和平交往策略。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唐代和亲政策效仿吸收了西汉、隋朝的经验,将和亲政策作为处理民族关系、安国定边的主要政策。从唐王朝周边形势来看,少数民族政权第次崛起,给唐造成严峻的统治危机。尤其是吐蕃、突骑施、东突厥、契丹等频繁入侵边境,使唐朝四面受敌。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族融合推动了胡汉交往交融,承袭而立的李唐皇室本身也带有鲜卑血统。 因此,唐统治者的民族观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包容性、开放性特征。 高祖李渊称“胡、越一家,自古未之有也”。唐太宗进一步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将和亲政策广泛运用于民族关系建构中,有力推动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摘编自张文玉《唐代和亲与民族关系建构》
材料二
在新中国初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贯彻工农教育政策,对广大的农民进行普及教育,开展扫盲运动。各级学校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同时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培训,他们对政策的认识更深刻,决策的方式和方法更具灵活性。广西少数民族区域的基础教育,为当地的社会建设培育出了大量具有基础文化的建设者。为适应国家的爱国卫生运动,广西还在农民学校、冬训学校和民校等开设了有关医药保健的课程,在国家的大力宣传下,民众渐渐摆脱了迷信,社会风气为之一新。通过民族教育,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少数民族人民逐步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引领下,民族地区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摘编自李梦烁《20世纪50年代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广西的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通过和亲政策构建民族关系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广西实践的成效。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政策的认识。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为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不仅取消了家庭出身和门第限制,做到了“英雄不问出处”,甚至连恶霸、黥吏的子弟及以屠杀为业者都准许应考。宋代录取的人数众多,达到36 131人,加上各科等总数则达到11万余人。宋代创新制度,在考卷管理上实行糊名、誊录制,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王安石出任宰相期间,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了全面改革,更侧重考生的能力见解及实际应用,体现出宋代科举制服务于解决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积弊问题。宋代以文立国,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在参与殿试后不需要再进行吏部考试,可以直接上任。宋太祖还规定在考试及第之后所有人只能成为天子门生,不可对他人称师门。 南宋后还需皇帝宣布登科进士的名次,并赐宴,后各个朝代纷纷效仿,成为定制。
——摘编自张希娟《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材料二
纵观整个民国时期,只有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公布的公务员考试法规数量众多,可以说是民国文官考试法规的集大成者。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考试院为国民政府最高考试机关,掌理考选铨叙事宜”,明确地把考试权独立行使。1929年颁布的《考试法》中取消了妇女不得参加考试的规定,大量出身卑微的女性进入了公务员行列。考试内容与现代科学相关联,更注重考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事实上南京国民政府为将公务员队伍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加强国民党专制统治,此外亦通过“甄别审查”及“从政考试”的途径,为党员进入政府公务员系统提供便利。在实践中面试权之行使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因此实际任用的效果也不理想。
——摘编自张峰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考试制度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度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综合上述材料,为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提出合理的建议。 -
20、2002年,美国通过的新《农业法》中,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直接补贴和无追索贷款,并把差额补贴改为目标价格与反周期支付,差额补贴变成了目标价格与有效价格之差。据美国农业部测算,2002~2011年,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为1900亿美元,比1996年《农业法》预算增加了约 83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90亿美元。这反映出美国( )A、建立起了完善的粮食干预系统 B、种粮农民收入实现与市场脱钩 C、新自由主义思想遭到巨大冲击 D、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