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1921年广州市政厅成立,至1936年撤销市政厅时,对于许多市民来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摩登城市生活逐步变成了现实”,广州实现了向“现代都市”的转变。材料主要揭示了近代广州( )A、城市化发展实现了质变 B、社会经济地位优势明显 C、西学东渐影响市民价值 D、制度建设推动城市发展
-
2、有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这一课时,查找了以下三则文献史料。这可用来研究( )
记载
出处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周易》
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
《周书·无逸》
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礼记·哀公问》
A、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社会生活 B、农耕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C、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生活 D、封建政府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
3、睡虎地出土《秦律十八种》,共109条规定,涉及生活方方面面,但无任何条文规定死罪,更不用说夷灭三族之类的酷刑。同时出土的有《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秦律杂抄》有27条规定,无涉及死刑。这表明( )A、律令走向了儒家化 B、秦律严苛值得质疑 C、注重维护百姓利益 D、依据律法进行统治
-
4、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与1952年的《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基本结构相似,民族区域“自治权”部分从11条增至28条,新增部分主要涉及招工、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外贸、流动人口管理、环境保护等。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B、经济建设成为国家工作重心 C、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D、基层民主建设以人民为中心
-
5、1917年10月,民众感觉到二月革命还没有谢幕。前线军官习惯于不把士兵当人看,农民选出的土地委员会成员被扔进了监狱,工人则正在与黑名单和闭厂停工作斗争。更有甚者,政治流亡者依然被当作“不良”公民关在国门之外,否则他们就会因为1905年的革命行为遭到监禁。这揭示出当时俄国( )A、专制统治笼罩整个社会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成熟 C、十月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D、一战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
6、17世纪,培根在《论真理》中主张在观察和感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和判断。笛卡尔在《方法论》等书中指出,现有历史知识不可靠,主张“决不把任何没有明确认定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理来接受”。由此可见,两人都强调( )A、理性主义的价值与作用 B、关注社会现实 C、科学实验的应用与推广 D、挣脱教会束缚
-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所谓的“脑体倒挂”现象,即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收入远远大于从事复杂的科技工作的脑力劳动者。该现象反映出( )A、知识分子的地位有待提高 B、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活跃局面 C、人们的就业理念发生转变 D、传统城市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
8、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现金出口登记条例》,对地主、豪绅及资本家私运现金出口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规定,并以边界武装哨所代行“红色海关”职能,杜绝银元等“硬通货”流出苏区。这些举措( )A、为反“围剿”斗争胜利奠定基础 B、成为了抗战时期物资流通的保证 C、反映了中央苏区民主建设的原则 D、有利于苏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
9、据表可知,陈独秀的行为( )
1904年
陈独秀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提倡白话文,主张“救亡图存,开通民智”
1905年
陈独秀等组织岳王会,宣称继承岳飞抗金至死不变的志气
1915年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首期名为《青年杂志》),主张“革中国人思想的命”,把希望寄托于青年一代身上
1920年
陈独秀创办《劳动界》,主张“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宣传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A、摧毁了守旧势力的思想根基 B、实现了普通民众的文化启蒙 C、表明民主主义革命深入发展 D、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10、延康元年,九品中正制正式颁行,中正评议包括“品”“状”“簿阀”三项。西晋时,“簿阀”(祖、父两代的本朝官爵)成为定品的主要依据。经过魏晋两代九品中正制的运行,在汉魏、魏晋政权更迭中立有功勋的家族居于高品,原本在东汉时同质性的世家大族出现了分化。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提高了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C、适应了魏晋政局变动的需要 D、确保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
11、《史记》载:“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资治通鉴》载:“始皇东游,至阳武博浪沙中,张良令力士操铁椎狙击始皇,误中副车。始皇惊,求,弗得,令天下大索十日。”这些材料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民族矛盾的加剧 B、政策严苛的原因 C、六国势力的复辟 D、关中地位的重要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为右日逐王……呼韩邪死……复株累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班固《汉书·匈奴传》
初,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帝见(昭君)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根据材料,概括能确认的昭君出塞这一史实的有关信息,并据此指出利用文史料研究历史应注意的问题。
-
13、“泰半之赋”。据史料记载,秦朝收取“泰半之赋”,对此学者们存在较大争议。
材料一 (农民)还要按规定向国家缴纳人头税,服繁重的徭役。秦代的田赋负担相当沉重,征收量达到2/3①。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注:①孙翊刚对“泰半”的理解是2/3。
材料二 (秦代)口赋则远比田租要重,所谓“收泰半之赋”,就是要将一年收入的一大半,作为人头税(口赋)上交国家。
——王新龙《大秦王朝》
材料三 里耶秦简
“迁陵卅五年豤(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四顷□□……”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
材料四 总舆田(应纳税土地)数5295亩,除以总税田(应缴田租)数451亩,为11.73倍,若总税田数为441亩,则为12倍。这两个数据都可以作为秦始皇三十五年迁陵县的实际田租税率为“十二税一”的佐证。
——刘三解《秦砖大秦帝国兴亡启示录》
(1)、就研究秦朝收取“泰半之赋”而言,上述四则材料哪些是第一手史料?哪些是第二手史料?(2)、根据材料一,秦朝农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对比材料一、二,两位学者对“泰半之赋”中的“赋”的理解有何差异?(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秦收取“泰半之赋”的说法是否成立?请简要说明理由。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实践能力的积累,人们从西周井田制束缚中摆脱出来,在更广阔的社会领域释放出更多的创造力,从而使得一部分人从西周分封等级制度中解放出来,释放出更多的积极性,从而引发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的整体关系的社会形态转变。
——摘编自周至杰《社会转型与春秋战国人学思潮研究》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是“失序”的时期,也是中华民族的启蒙时代,在重构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孔孟以修身为本;老庄崇尚自然;……各学派在人性善恶、德治法治、有为无为的议题上交锋碰撞,既彼此辩驳,又众说融汇,异彩纷呈的文化遗产深刻影响着历代中国人的思想与生活,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写下了灿烂辉煌的篇章。
——摘编自杨明柱《诸子百家:辉煌的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形态转变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道墨法四大学派在“重构社会秩序”上的思想主张。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高庙遗址主体遗存属新石器时代,为典型的贝丘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骨器和少量的玉器,6千余种水陆生动物遗存,以及包括白陶在内的表现宗教题材的精美陶器。以白陶为指征的文化因素从沅水山地起源,向外传播、扩散,影响到淮河以南的大半个中国,对我国史前及后世精神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出土陶器上的以獠牙兽面、凤鸟、八角星和太阳为主要母题的戳刻纹饰图案,是我国史前人类的艺术经典和思想宝库,也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艺术高峰,对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核心元素的构成具有重要价值;高庙文化分布于河谷和平原山前地带,是长江中游史前农耕社会饭稻羹鱼的典型代表,为考察我国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证。
——摘编自俞慧友《高庙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时期重要遗址之一》
材料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涪江流域遂宁段和涪江流域绵阳段发现2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发现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等数百件典型的石制品。此外,遗址也发现了数十件动物化石,初步判断有底、牛、马等大中型草食类动物。“⋯⋯桃花河遗址面积大、发现遗物多、密度高,应该属于基本营地或中心营地⋯⋯”工具多以砾石或断块为毛坯,采用锤击法加工,多见单边、单向修理,整体上属于中国南方砾石石器工业的范畴。
——摘编自周洪双《新发现填补成都平原旧石器时代空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掘高庙遗址的史料价值,并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性建议。(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文明的区别 -
16、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代的敦煌郡位于如图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17、西汉末年,中央集权逐渐削弱,国力日益衰减,官僚机构日趋腐化。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三者结成密不可分的整体。该现象( )A、与盐铁专营政策有直接关系 B、最终导致西汉政权的瓦解 C、促使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D、可佐证王莽改制成效有限
-
18、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律中,有一篇名为《内史杂》,有这样的规定:有事情一定要用文字形式向上级请示,不能口头请示,也不能托人找关系。这一规定( )A、适应了统一帝国的需要 B、完成了文字风格的统一 C、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出现 D、缓解了不同地区的矛盾
-
19、《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记载,秦代朝廷督令中央及地方各级官吏大力兴办铁农具冶铸作坊,并将其生产的产品出售或赁借给农民。秦代这一做法意在( )A、增强与诸侯争霸的实力 B、提高冶铁铸造技术 C、促进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
-
20、据秦简记载,秦代君主下“制书”或臣下“受制”问询、议论,都要制作“簿”书,写明制书“初到初受”的部门以及“上”的年月日、官府“别留”的天数、“传留”情况,并与回复的“对”一起呈上。据此可知秦代( )A、户籍管理十分严格 B、官僚体系效率低下 C、基层治理流于形式 D、行政运作趋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