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
2、如图为2018年大洋洲、欧洲等地区的区域内、外出口占本地区总出口的比重(%)。据此可知,当时(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 B、各洲一体化程度差别明显 C、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D、各国之间贸易依存度降低 -
3、1954年,针对美国最高法院“永远结束美国的学校隔离”判决,佐治亚州州长公开抨击,美国最高法院公然无视法律和先例把自己降级到庸俗政治的水平。材料表明美国( )A、人民民主斗争漫长复杂 B、权力制衡体制优势明显 C、学生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资本主义固有弊端暴露
-
4、1994年,萨帕塔运动在墨西哥兴起,该运动以墨西哥土著为主体,在承认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着重批判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倡导知识的对话和实践,试图彻底清除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对世界的支配和霸权。萨帕塔运动的兴起( )A、体现拉美国家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 B、冲击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C、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墨西哥走上工业自主发展道路
-
5、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成为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圣地”。 对此坦桑尼亚第一任总统尼雷尔发表演说称:“非洲民族主义如果同时不是泛非主义的话, 那么它是毫无意义的,是逆时代潮流的,也是危险的。”这表明他力图 ( )A、推动不结盟运动发展 B、倡导非洲各国的独立自主 C、对抗新一轮殖民侵略 D、促进非洲国家团结与合作
-
6、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上帝是一位仁慈的、拥有无限力量的造物主,他根据人类可以通过合理的推断来发现的法则创立了宇宙,此后上帝就退了回去,不再介入他的创造物的实际活动。这表明( )A、宗教改革推动了科学革命的进程 B、科学革命仍然受宗教观念的影响 C、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D、科学方法在教义框架内寻求发展
-
7、1848年马克思指出:“你们也许认为生产咖啡和砂糖是西印度的自然禀赋吧。二百年以前,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在那里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生长出来。也许不出五十年,那里连一点咖啡、一点砂糖也找不到了,因为东印度正以其更廉价的生产得心应手地跟西印度虚假的自然秉赋作竞争。”由此可知,马克思( )A、阐明经济作物种植要适应自然条件 B、强调亚非拉争取独立的艰巨性 C、揭示资本主义扩张主导了国际分工 D、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走向联合
-
8、公元前2000年就在两河流域立国的亚述国家留下了大量关于蝗虫的记载,许多国王都派亲信去地方督促灭蝗工作,国王身边的术士和地方上的祭司也热衷于炮制和搜集各种治蝗法术和咒符。由此可知,亚述国家( )A、王权与神权高度结合 B、中央集权日益强化 C、宗教势力威胁统治 D、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
9、建国后,义乌早期乡村集市的“鸡毛换糖”曾被举报“投机倒把”。1982年义乌宣布开放小商品市场,1998年国家外经贸部特批给义乌小商品城自营进出口权。义乌小商品享誉全球,甚至还诞生了被誉为“小商品价格的风向标”的义乌指数。义乌的发展变化反映了( )A、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B、所有制结构的持续优化 C、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 D、国企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
10、1939年冬季至1940年夏季,冀中军民先后把敌后根据地内的车行大路和人行小径,全部挖建成了蜿蜒起伏的深沟高垒,形成了人造的“万里长城”。这一举措( )A、丰富了平原游击战形式 B .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C.配合了百团大战的斗争 D.为发展地道战提供了经验
-
11、下表是1950—1952年重庆社会商品流转公私比重变化表。据表推断,1952年重庆( )
年度
1950
1951
1952
社会商品批发(%)
国营及合作经济
31.42
57.11
78.39
私营经济
68.58
42.89
21.61
社会商品零售(%)
国营及合作经济
3.66
16.36
61.81
私营经济
96.34
83.64
38.19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 B、私营经济改造取得重大成就 C、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D、新民主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 -
12、1919年初,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妇人问题彻底解决的办法,一方面是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世界无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由此,李大钊认为解决妇女问题的关键在于( )A、以阶级斗争推翻剥削制度 B、打破纲常名教,实现男女平等 C、推动国内外妇女界的联合 D、吸取欧美教训,进行社会革命
-
13、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A、说明列强的侵略渗透内陆地区 B、推动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发展 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 D、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直接影响
-
14、据粤海关统计,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平均每年税银不过5万两左右,而19世纪初则达到每年100多万两。1828年至1837年,关税收入更高达1500多万两。这一时期,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大量出口。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有竞争实力 B、朝廷越来越依赖于关税收入 C、政府废弃了自主限关的外贸政策 D、中国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15、明朝,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凡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明代此举( )A、表明专制皇权已受到挑战 B、提升了政策制定的合理性 C、标志着中枢运转机制成熟 D、基于文官卓越的政治素养
-
16、至元二十八年(1289),回鹘人高克恭出任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经常往来于苏杭,擅画墨竹,题诗亦“自得天趣”。时人评之:“画入能品,故其诗神超韵胜,如王摩诘在辋川……,思与境会,脱口成章,自有一种奇秀之气。”由此可以推知( )
①其人画品高于诗品②文人画诗书画一体③苏杭地区市民文化兴盛④大一统促进民族交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7、在曹魏时期“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基础上,西晋推行占田荫客制度,百官依品级高低占田荫客,占田多者50顷,荫客50户,少者占田10顷,荫客1户,荫客向荫庇者交租不用承担国家赋役。这一制度设计( )A、有效的抑制了土地兼并 B、演变为北魏时期均田制 C、促进了士族体制的形成 D、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特点
-
18、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部分内容如下图),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此汉简有助于研究(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两汉的边疆治理 C、西域的历史地理 D、河西的移民开拓 -
19、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的“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 )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 C、百家争鸣的局面越来越盛大 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
-
20、山西陶寺遗址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了石磬、土鼓等乐器配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石磬与铜戚、玉钺等礼器同出;周人常以“和”“协”等字修饰青铜乐钟并附以“乃和且鸣”“和会百姓”等铭文。这些现象揭示出,在中华早期国家阶段( )A、神权色彩尤为浓厚 B、贵族等级政治森严 C、处于铜石并用时代 D、乐以资治特征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