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发生此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陆交通的变迁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基础设施的发展 D、人口迁移的推动
  • 2、如图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业产出比例图,不同色块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亚洲的是( )

    A、 B、 C、 D、
  • 3、《世界经济年鉴》有载:1994年,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占比高达8.52%,超过石油、汽车和机电出口收入,从而确立了旅游业作为世界最大创汇产业的地位。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①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②发达国家“中间阶层”规模的扩大

    ③世贸组织开放服务贸易的市场 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通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观察下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6世纪关于马尼拉大帆船的版画

       

    A、能证明葡萄牙是当时航海贸易强国 B、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海外贸易成为艺术创作的主流题材 D、可用于研究近代太平洋贸易的发展
  • 5、某一古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年,用以供奉罗马诸神,主体是43.4米高的穹顶圆形堂,米开朗琪罗盛赞这一具有罗马风格的漂亮的希腊式建筑是“天使创造之物”。该建筑是(       )
    A、卡尔纳克神庙 B、雅典卫城 C、圣索菲亚大教堂 D、万神殿
  • 6、库斯科城位于海拔3410米的安第斯山高原盆地,是秘鲁南部著名古城,1983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下列选项中,与库斯科城属同一文明的是(       )
    A、 B、 C、 D、
  • 7、1906年印的竹枝词《沪江商业市景词·先令》(注:1英镑=20先令)云:“金银何故有低昂,英国先令握总纲。百货行情皆准此,应升应降向洋商。”据此可知( )
    A、金本位制最终形成 B、新的商业经营形式开始引入中国 C、第一家先施百货公司在上海成立 D、民族工商业的处境不利
  • 8、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每年祭祀土地神和谷物神,即祭祀社稷。《周礼》载:“右社稷,左宗庙。”这反映了周人( )
    A、崇尚厚德载物 B、强调以人为本 C、重视农业生产 D、推崇天下为公
  •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的医疗需求急剧增长,但英国传统的医疗服务体系不能满足城市下层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此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英国城镇的大规模发展,成倍地增加了对健康的威胁。药房的兴起是18世纪英国慈善事业向医疗市场领域扩散的产物。社会有识之士对健康问题日益关切,而医疗慈善的实际目的就是使勤劳的穷人恢复健康并重返劳动。与此同时,宣扬启蒙运动社会政治观的思想家们热衷于促进世俗福利、健康和国家财富,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道主义和慈善事业。药房的出现既丰富了英国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也促进了英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元鹏成《论近代英国慈善药房的兴起》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建立了各级卫生行政组织。为了及早掌握疫情,建立了传染性疾病的疫情报告制度。针对各种传染病疫情,还积极开展防控工作,一方面构建完善的传染病防治网络,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传染病治疗技术方法,坚持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群众性卫生运动,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工作方式。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等公共卫生事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环节。为此,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的饮用水卫生安全,加强水源保护、水井改良和城乡饮水消毒工作。

    ——摘编自扶小兰《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医疗卫生事业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慈善药房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西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给你带来的启示。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克思认为,技术的变化和革新乃是由社会制度、社会习俗和行为的变化所引起。科学一旦发挥作用,就会使生产力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在这里,科学往往又表现为技术和经济的原动力。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这样相辅相成,互相推动,互为因果,一旦进入良性循环便会产生无比的威力。

    ——摘编自马克连《世界文明史(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提取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释说明。(要求:阐释清晰,史实准确,逻辑合理,史论结合。)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帆船把福建月港(漳州)来的明朝商品运往美洲墨西哥、巴拿马等地,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与其它商品换取当时风靡全球的丝绸与陶瓷等中国商品。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材料二 16世纪下半叶,高产作物豆薯经西班牙人传入菲律宾,随后从菲律宾传入东南亚其他地区,约17世纪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之后传遍中国宜种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知名的栽培品种。

    ——摘编自张箭《豆薯——地瓜栽培传播史研究报告》

    材料三 1552年呼吸器官流行病夺走了巴西伯南布哥一带许多人的生命。1558—.4560年,天花横扫拉普拉塔,夺去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生命,但却未波及一个西班牙人。1562—1563年天花抵达巴西,数万印第安人死去,葡萄牙人却毫发未伤。

    ——摘编自艾弗瑞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出现的历史背景,请以中国的立场重新命名此贸易航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高产作物引进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
  • 12、如表说明中国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示医疗工作者为人民群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日趋强化

    改革开放以来

    各层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明确了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

    A、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 B、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C、促进了社会保障的发展 D、有效防止了传染病蔓延
  • 13、下表所示为部分唐代医学成就简介

    唐高宗时期

    宰相长孙无忌等人主持、苏敬等人参与修订《新修本草》

    唐玄宗时期

    敕令郡县长官精选《开元广济方》于村坊要塞榜示宣传

    唐德宗时期

    制定《贞元集要广利方》,颁行州县

    据表推断,唐代(  )

    A、中医学理论开始出现 B、政府积极推动医学发展 C、中医学已经完成总结 D、医学知识已实现了普及
  • 14、下图反映出( )

    英国1938—1995年间铁路乘客的人数变化

    A、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铁路运输 B、紧张的国际形势阻碍了人们出行 C、铁路修建总里程数在逐渐减少 D、铁路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交通工具
  • 15、20世纪60年代,英国伯明翰人口减少百分之八,伦敦人口减少54万,1970—1985年年间,伯明翰与伦敦人口均呈现负增长,1985—1995年年间,两城市的人口也基本没有增长。据此可知,英国(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B、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C、遭受经济危机影响 D、在二战中遭受重创
  • 16、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下列项中,符合古代希腊民居特色的是( )
    A、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B、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 C、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 D、有圆形的公共居所,屋内不分隔间
  • 17、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高等教育不再局限于大学校园内,而是逐步扩展到家庭、工厂、社区等领域;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一所大学,而是延展到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学习者的身份也不再局限于正式的“大学生”,而是扩充了那些渴望获得高等教育课程学习的社会人员。这表明,科技进步( )
    A、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B、广泛提升了国民科学素养 C、助推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D、推动人才选拔方式的变革
  • 18、下图反映了1806—1866年英国棉手织工场工人和棉纺织厂工人的数量变化情况。这张图片揭示了工业革命前后英国( )

    A、生产组织方式的巨变 B、产业结构的变化 C、两大对立阶级的出现 D、工人运动的演变
  • 19、明初沿袭前朝制度,规定从事盐生产的灶户世代相袭,对于冒充或改当他籍者,施以重罚并令其重归原籍;灶户成为与军户、民户、匠户并列的四籍之一。这类规定旨在( )
    A、禁锢社会阶层流动 B、放松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严格社会等级观念 D、强化对垄断行业的控制
  • 20、食品工业化是指通过科学技术改变食物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方式等。在现代,工业化食品借助广告和零售业的商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不少便利,如广受欢迎的辣条、方便面就是典型的工业化新食品,云南石屏豆腐、浙江金华火腿等地方特色美食借助工业化大生产得以销售至全国各地。这说明(  )
    A、工业加工使食品质量有一定下降 B、工业化食品提高了工业化水平 C、工业化生产丰富了日常食物种类 D、工业化食品符合了国人饮食习惯
上一页 462 463 464 465 4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