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拉丁美洲被认为是欧洲政治文化“活着的博物馆”,欧洲大陆自古以来至今的政治思想都可以在现代拉丁美洲社会找到,包括威权主义、精英主义、保守主义等原封不动地置于社会某个角落,在特定时间又会出来活跃。这主要反映出( )A、拉美各国民族文化发展滞后 B、考迪罗政治的影响深远 C、欧洲文化是拉美文化的源头 D、拉美政治文化的多样性
-
2、16世纪,西方出现了一系列的测量工具,如瓦尔德西姆勒尔在1512年,迪吉斯在1571年先后研制出了两种经纬仪,其他还有航海观象仪等;1569年,还出现了用于地图制图的墨卡托圆柱投影法。这些技术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B、指南针的运用 C、全球海路探索的实践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3、在第一次迁徙中,印欧人主要驾着马车奔向古埃及、西亚等区域。而在第二次迁徙时,由于马镫和马掌的发明,印欧人已可以直接骑在马上奔驰,于是产生了骑兵,地区性帝国也随之出现。由此可知,印欧人的迁徙( )A、拓展了游牧生产方式的范围 B、增强了早期文明之间的联系 C、确立了欧洲文化的优势地位 D、中断了古老文明的发展进程
-
4、1983年,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完成国家计划任务后的农副产品,允许国营、集体、个体商业通过各种流通渠道,采取各种方式经营。供销合作社可以进城设店经营批发,兼营必要的零售业务。这一举措( )A、满足了大众的消费需求 B、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提升了城乡经济的活力 D、促进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
5、下图为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刊登的漫画。该作品意在( )A、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抨击华盛顿体系对中国主权的危害 C、激励民众投入民族民主革命 D、声援反对华北自治的一二•九运动
-
6、下表为辛亥革命后,独立各省与南京临时政府的财政行为。这反映出( )
财政行为
省份
部分解送南京临时政府
江苏、浙江等省
财政自立自保,基本不向临时政府解款
广东省
不仅不能解款,还需要临时政府拨解军政费用
湖北、安徽、山西、陕西等省
A、独立各省对革命持观望态度 B、辛亥革命成果的维护存在隐忧 C、革命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激烈 D、南京临时政府的社会基础薄弱 -
7、宋代,太湖流域出现了许多菜户,他们以种菜为生。一些菜户种植经营的蔬菜品种有韭、薤、葱、蒜、姜、芥、甜菜、香菜、莴苣、油菜、白菜、冬瓜、丝瓜等,多达20余种。由此可推知,当时( )A、江南市镇的发展 B、太湖流域粮食生产衰退 C、自然经济的解体 D、政府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
8、墨子认识到人类与禽兽的不同在于人只有依靠自己的劳动才可以生存,他主张依靠自身的积极劳动来改善生活,同时强调“不与其劳”就不能“获其实”。墨子的上述思想( )A、阐释了早期民本观念 B、反映出下层民众的价值观 C、不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D、意在重建衰微的礼制秩序
-
9、2007年,一批俄罗斯著名学者发表了联署的文章强调:“十月革命使超民族的与超越认同的解放和社会正义的理想统一起来。”十月革命( )
①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②使国际格局从欧洲为中心转向美苏对峙
③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④最终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0、下图漫画为“弑君者——克伦威尔接受死后绞刑”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 )A、表明英国议会成为权力中心 B、发生在英国的王朝复辟时期 C、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巩固了英国光荣革命的成果
-
11、“帝国的核心地带是小亚细亚地区,直接受苏丹的统治和管理……1517年,苏丹谢里姆一世征服埃及之后,末代哈里发将头衔让给了他,苏丹成为‘两圣地的仆人’……与伊斯兰的结合使帝国获得了急需的合法性。”材料所述“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笈多帝国
-
12、晚清时期,上海《新闻报》刊发的“公开信”首先指出,“皇上英明神武,奋发自强,一切新法,次第举行”,然后认为“伪临朝……幽废我皇上,罪大恶极,莫过于此。仆与林、杨、谭、刘四君同受衣带之诏,……今将密诏写出呈上,乞登之报中,布告天下”。该信的作者最有可能是(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邹容
-
13、“该郡设立于汉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郡西部而置,领六县,其东以籍端水与酒泉郡为界。它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中西交通的‘咽喉锁钥’”。材料所述的郡是( )A、渔阳郡 B、武威郡 C、九原郡 D、敦煌郡
-
14、黑格尔指出,中国“拥有自远古以来至少长达五千年前后相连、排列有序、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述详尽准确,与希腊史和罗马史不一样,它更为翔实可信”。黑格尔意在强调中华文化具有( )A、创新性 B、多元性 C、连续性 D、本土性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周平王东迁前后开始,“中国”的周边地区,特别是在南方的“蛮夷”地带,随着生产手段的进步,农田不断被开发,农业生产不断发展,除了移居中原的,当地的人们也越来越愿意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出现主动向“华夏”靠近的趋势,结果使得蛮、夷、戎、狄地区自身也逐渐转化为“中国”。……转化的动力,都在于他们认同华夏文明是一种比他们自身原有文化更加卓越的文化形式。
——引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平王东迁”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出现的重要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材料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秦汉以后中国边疆治理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先贤的智慧,边疆形势总体稳定为国家统一和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兴则国家强。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都表明,只有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底线要求,才能确保边疆地区长治久安。
——改编自王江《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中国民族报》,2024年12月)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以新疆地区为例,围绕“秦汉以后中国边疆治理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先贤的智慧”的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标题,史实例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量变中有局部的质变,过程因此而显出了阶段性。庚子和辛丑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这种变势,集中体现于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之中。如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要求“上谕内及日后各国驻京大臣指出之人等(指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官吏)皆须照应得之罪,分别轻重,尽法严惩,以蔽其辜”;还要求朝廷“永禁军民人等人仇视诸国各会,违者问死”。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改编
(1)指出材料一中“庚子和辛丑之交”时“庚子”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依据材料,归纳“辛丑”年“与各国签订的条约”的内容,并用一句话指出这一条约的订立对中国产生的严重危害。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虽然毛泽东及其追随者深深地介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但在心底里却是怀着民族主义的共产党人,熟知中国在过去一百年里遭受的灾难。他们像其他持各种不同信仰的中国人一样,急切地想要恢复中国在世界上的合法地位,争取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被剥夺的大国地位,并力图重振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一个弱者,中国找到了一条扭转自己的命运及迅速提高国家地位的可行途径。这样,北京便成了一些不发达国家的鼓舞和灵感。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怀着民族主义的共产党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奉行的外交基本原则。结合1953—1955年对外关系的史实,对“中国找到了一条扭转自己的命运及迅速提高国家地位”的观点加以简要论证。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的对内问题,因海内已无反侧,用不着像秦始皇一般,注意于镇压,而可以谋一个长治久安之策。这个问题,在当时的人看起来,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计,一个是教化。生计问题,自然在教化之先;而要解决生计问题,又不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两途。这亦是理论上当然的结果,最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是哪一家的学术呢?(诚然),言平均地权和教化者,莫如儒家;言节制资本者,莫如法家。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政治五千年》
材料二 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这是传统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某些微裂缝,然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入。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它所带来的垄断性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又造成民族资本主义萌生和发展的困难。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汉武帝为“谋一个长治久安”而采取的“节制资本”的对策,并简述汉武帝在“教化”方面的举措及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对洋务工业中“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一经营方式的看法。结合所学,写出洋务派开办的其中2家“官督商办”的洋务企业。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发明的时代最早,并且有明确的史料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年)奏上之,帝(汉和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此后人多认为造纸术是在东汉中期由蔡伦发明的。但20世纪的考古发掘改变了这一结论。考古学家在新疆罗布淖尔的汉代烽燧、陕西西安东郊灞桥西汉墓、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遗址等地,都发现了西汉植物纤维纸片。特别是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代墓葬遗址出土的纸片,上面有黑色线条,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张西汉地图的残片。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二 雕版印刷究竟始于何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通过文字、实物材料的发现和考辩,目前“唐朝”说已为绝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唐穆宗时,诗人元稹作《白氏长庆集序》,称白居易诗风行社会,“至于缮写模勒(雕版),衒卖于市井”。并注云“扬、越间多作模勒乐天(白居易)及予(元稹)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王珓为父母祈福而出资印刷的《金刚经》,经卷首印佛像,次刻经文,印刷精美,反映出雕版印刷经长期发展,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技术水平。然而,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保存又占用空间,颇多不便。因此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发明了更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改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归纳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发明和发展的简要过程。(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写出历史研究中通常运用的两类重要史料形式,并提取材料相关信息辨析这两类史料的运用价值。 -
19、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图片主要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曲折发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D、中国人实现现代化的共同夙愿
-
20、“(这)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者。”这件“不幸中之大幸的事”( )
①成为扭转当时时局的枢纽
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③促使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
④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