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纪又陆续出现在西欧其他国家。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便不得不借用作为基督教神学的对立物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个人生观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1500年前后完成的地理大发现,就是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的外在表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新发明都会经历特定的一段研发周期,从青涩到成熟。正是有这些适用于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功用的新发明先后登场,工业革命才渐渐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苗圃”。这些新发明问世初期,都与英国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匹配,待几经改良步入成熟阶段后,适用范围也会大幅扩展,在英国以外的任何地方就都可以大显神威了。正是经历了这样一种改良的过程,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才开始向欧洲大陆、北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扩散。这样一个由青涩到成熟的演变周期大约耗费了一个半世纪,待工业革命的成就扩散到世界各地之后,自然也就标志着“革命”的过程宣告结束。

    ——摘编自【英】罗伯特·艾伦《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

    材料三:19世纪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简表(部分)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814年

    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66年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1884—1885年

    帝国主义列强在柏林召开瓜分非洲的会议

    1881—1899年

    非洲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新发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3)、从材料三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

    古代世界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自国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尔第三王朝以来,奴隶制私有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关系日趋复杂。为了维护私有制和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伊新、拉尔萨等邦都曾制定法典似代替过去不成文的习惯法。汉谟拉比即位后,便吸取以前各邦的立法成果,并结合阿摩利人的氏族部落习惯法,制定法典。法典大概在其在位第30年后刻石颁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汉谟拉比法典》诞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在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法学家起了突出的作用,这表现为:解答法律问题;指导诉讼;撰写契据;注释、整理和编辑罗马法的各种渊源,并著书立说。其中,解答和著述对罗马法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裁判官告示和罗马法学家的解答、著述是紧密联系的,前者为法学家的互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六世纪,皇帝查士丁尼(公元527-565年在位)进行的系统的、大规模的法典编纂,不仅是罗马法学之树结合的果实得以收获、罗马法律得以传至后世的一个关键性步骤,也是法律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

    ——何勤华《略论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对罗马法形成和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因素;结合所学,简述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成就。
  • 3、下表是不同史学家对亚历山大的描述和评价。据此可知(     )

    史学家甲

    用十年的征服、地跨三大洲帝国的建立,证明“亚历山大大帝”的称号名副其实

    史学家乙

    大加赞赏亚历山大热爱希腊文化、天赋智慧,尤其是在军事领域中的天才

    史学家丙

    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残酷无情的君主和权谋家

    A、亚历山大的形象实在复杂,令人难以理解 B、史学家有时会因角度差异给出不同的解释 C、只有综合所有史学家的结论才能找到真相 D、亚历山大依靠武力建立的帝国是不牢固的
  • 4、下图为创作于19世纪晚期的漫画《在橡胶圈中》,它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比作大蟒蛇紧紧缠绕着刚果地区的原居民。该漫画寓意着(     )
    A、殖民者入侵给非洲人民带来灾难 B、欧洲与非洲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C、非洲的加入促进了世界体系形成 D、非洲的国际地位远低于殖民国家
  • 5、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
    A、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B、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失败 D、打破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
  • 6、1650—190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百分比)。依据表格可知(     )

    年代

    欧洲

    北美洲

    拉丁美洲

    大洋洲

    非洲

    亚洲

    1650

    18.3

    0.2

    2.2

    0.4

    18.3

    60.6

    1750

    19.2

    0.1

    1.5

    0.3

    13.1

    65.8

    1850

    22.7

    2.3

    2.8

    0.2

    8.1

    63.9

    1900

    24.9

    5.1

    3.9

    0.4

    7.4

    58.3

    A、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人口比例 B、世界各地人口数量变化不大 C、拉丁美洲人口比例持续增长 D、欧洲人口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 7、某同学在学完“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后,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中恰当的是(     )
    A、“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文艺复兴 B、“科学和工程是将想法变成真实的工具。”——科学革命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宗教改革 D、“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启蒙运动
  • 8、某班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将收集的资料做了汇总整理(如下图),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13世纪开始,伊比利亚半岛居民已经开始寻找资源和可开垦的土地

    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寻金热”席卷欧洲,西葡两国中央集权专制政府支持航海事业

    奥斯曼帝国威胁到东西方陆路贸易通道安全,影响双方的商贸来往

    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天主教传播基督教的热情极高

    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西葡率先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

    A、苏丹统治下的东西方贸易与交流 B、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与基督教的传播 C、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动因 D、西欧民族国家产生与资本主义萌芽
  • 9、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在16世纪传入欧亚大陆。中国《滇南本草》(1565年)记载玉米种植技术,至18世纪华北、西南山区开垦面积扩大30%,推动人口突破3亿。欧洲因马铃薯种植普及,爱尔兰人口1700—1845年从200万增至830万,高纬度地区农业带向北扩展。材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导致(     )
    A、新型种族结构的诞生 B、人口和动物全球流动 C、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 D、全世界物种的大交流
  • 10、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活,与原来到教堂做祷告相比,人们更愿意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和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逐渐走进普通民众的日常。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后(     )
    A、公民政治地位获得提升 B、贵族的特权被彻底废除 C、国民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D、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 11、1727年,德国哲学家布尔芬格尔出版了《由儒家典籍所见的政治与道德的学说及其实例》,表达了对中国德治主义的向往,称誉中国是一方乐土,中国的众王皆为真正的哲学家。他希望在欧洲境内,政治和哲学能够合为一体。这位哲学家意在(     )
    A、借助德治优势,解决法治困境 B、借鉴东方哲学,优化西方哲学 C、传播新教思想,提高国民素质 D、冲破专制桎梏,呼唤理性政制
  • 12、伏尔泰曾说:“使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践行这一思想的是(     )
    A、德国君主立宪制 B、美国三权分立制 C、法国民主共和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
  • 13、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玛雅文明区位于(     )
    A、尤卡坦半岛 B、特斯科科湖 C、巴西 D、安第斯山脉
  • 14、5—7世纪,地中海地区、东北非地区及印度洋地区暗流涌动,阿克苏姆王国属于三大地区的交汇处,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与互动构成了古代晚期的文明交往格局。在文明交往互汇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阿克苏姆特色的对外交往格局。材料主要强调阿克苏姆王国(     )
    A、文化结构复杂,城邦兴盛 B、农业文明先进,传播广泛 C、对外交流频繁,文化繁荣 D、造船水平较高,商业进步
  • 15、15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同时以“罗马继承者”自居,并在其所征服地区强制推行了伊斯兰化政策。这一典型政策直接导致(     )
    A、帝国最高统治者苏丹 B、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C、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 D、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
  • 16、自8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建立,就把大批古代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的各种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史称百年翻译运动。来自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的阿拉伯学者在翻译典籍的同时,还作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注释,并通过消化、改造和创新,撰写了大量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这些阿拉伯人(     )
    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推动阿拉伯帝国经济的繁荣 C、吸收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 D、促进西欧、北非文化的发展
  • 17、公元4世纪起,(君士坦丁创建的新型货币)索利多成为地中海贸易的通用货币,商队通过君士坦丁堡将中国瓷器、波斯地毯转运至西欧,形成横跨欧亚非的贸易链条。被马克思称为“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这可用于解释(     )
    A、君士坦丁堡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B、拜占庭帝国境内的工商业发达繁盛 C、索利多金币制度促进欧亚商路形成 D、君士坦丁借币制改革垄断商路贸易
  • 18、1215年6月15日,几十名贵族和主教逼迫英王约翰,签署的一份名为《大宪章》的政治文件。《大宪章》中提到“由二十五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权力,来否决国王的命令;并且可以使用武力,占据国王的城堡和财产。”材料集中体现了《大宪章》是(     )
    A、自由的基石 B、民主的基石 C、专政的基石 D、共和的基石
  • 19、伴随着中古西欧商业的复兴,商人阶层兴起。封建商人的居住地后来成为城市,而城市的目标就是摆脱封建勒索,独立进行商业活动。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从封建领主那里获得了独立的司法权、城市的自治管理权。结合所学可知,以下不是封建商人成功采用的“途径”(     )
    A、组建行会 B、和平谈判 C、武装暴动 D、金钱赎买
  • 20、地理位置的临近在文明的传递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例如,字母文字的流传。结合所学,下图中A、B、C、D四处语言文字依次对应(     )

    A、阿拉马字母、腓尼基字母、拉丁字母、希腊字母 B、腓尼基字母、埃及文字、希腊字母、拉丁字母 C、腓尼基字母、埃及文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 D、阿拉马字母、埃及文字、拉丁字母、希腊字母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