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宋初全国财政由三司(户部、盐铁、度支)分别独立执掌;后期三司被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变化的主要意图是
    A、促进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D、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 2、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进行监督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
  • 3、唐朝采用“勾检制度”履行审计职责,从三省到九寺五监大都设有勾检官,负责审核本单位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重点勾检财务收支状况,其结果层层上报,最后由户部进行审计。该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官员权力 B、规范政府行为 C、协调中枢机制 D、提高行政效率
  • 4、唐太宗时设立政事堂,一切重大政务都由政事堂会议讨论,而政事堂被认为是唐代的决策机构,后来能入政事堂开会的人会被称为“宰相”。唐太宗设立政事堂意在
    A、提高中枢行政效率 B、创新中央决策机构 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D、树立宰相尊贵地位
  • 5、如表为不同典籍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影响是(     )

    文献

    评述

    魏收《魏书》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欧阳修《居士集》

    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

    赵翼《廿二史札记》

    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率多摈弃之,有同奴隶。

    A、巩固了北魏政权的统治 B、削弱了草原民族的武装 C、推动了鲜卑族汉化进程 D、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
  • 6、春秋中期以后,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卿大夫与公室的政治斗争愈演愈烈,以下克上的事件层出不穷。这表明当时(     )
    A、分封制度开始解体 B、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C、诸侯势大威胁王权 D、等级制度趋于瓦解
  • 7、1804年《拿破仑法典》强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等权利是绝对的。1895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非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1982年《加拿大宪法》规定:“在独立的不偏袒的法庭举行公平的公开审判中,根据法律证明有罪之前,应该推定为无罪。”这可用于说明西方(     )
    A、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B、注重保障个人的权利 C、法院独立地掌握了司法权 D、宪法具有根本法地位
  • 8、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曾召集群臣商议治国之策)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艺祖(宋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录(指县令一级的地方官员),无不擢科(科举登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

    ——《宋史文苑传》

    (1)、据材料一指出王绾、李斯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说明秦始皇在这一问题上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
  • 9、儒家思想不断发展、演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到卫国,卫灵公向孔子问起军队作战的事。孔子回答,祭祀的事我听说过,排兵布阵的事,我还不曾学呢。第二天,孔子与卫灵公谈话的时候,卫灵公不再看孔子,孔子于是离开卫国。后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因鲁乱而适齐,与齐景公谈政,因为当时齐国的政权已操纵在卿大夫手中,孔子一针见血地为齐景公提出“君君、臣臣”(意:国君至高无上,臣子恪守本分)的为政方略。于是有“齐大夫欲害孔子”。而齐景公对此无可奈何,孔子只好离开齐国。

    材料二   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

    ——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

    (1)、依据所学,指出上述材料的时代背景,分析孔子在卫国、齐国失败的具体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表现和影响。
  • 10、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
    A、源于唐朝武则天开创武举科 B、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 C、与宋朝崇文抑武的方针相关 D、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 11、如图是北京某学校小张同学做的中国古代一个历史朝代的权力分配示意图,但不小心破损了一部分。请根据所学判断这是

    A、汉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B、隋唐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C、宋代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D、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 12、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B、是五代十国时期武将篡位的延续 C、意味着节度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D、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统治的强化
  • 13、识读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下图所示路线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①玄奘西游②鉴真东渡③马可·波罗东行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4、下图是《女史箴图》(摹本局部),画中人物衣着依旧飘逸,眼睛传神入化,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风采。其绘画特点是

    A、以形写神 B、气势雄浑 C、骨力遒劲 D、不拘成法
  • 15、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加剧,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于是实行(     )
    A、废井田,开阡陌 B、均输平准 C、租调制 D、两税法
  • 16、史学家徐中约称“它鼓励社会流动并减弱阶级划分,使来自全国各地和各种生活背景的受教育者集合到政治中,也产生了一种统一的动力”。文中的“它”是指(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 17、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郡县制的推行 B、九品中正制的变化 C、科举制的设置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18、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 B、中原十五个割据政权的长期对峙混战 C、汉族政权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D、唐朝藩镇割据和唐朝后期政治的延续
  • 19、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称:“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这一材料评价的是(     )
    A、通行全国的驰道 B、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隋朝实现南北统一
  • 20、下面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研究(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
上一页 149 150 151 152 1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