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是“哥伦布大交换”的结果。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舰船带来的不仅是殖民者,更有那些前所未见的新生物。从此,原本彼此相隔的独立大陆产生了混乱的交流与碰撞。例如,原产于美洲的烟草进入全世界,在早期的殖民时代,烟草给殖民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推动了殖民运动。欧洲人将疟疾带到美洲,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帮助殖民者征服美洲。由于人口锐减,劳动力不足,催生了奴隶贸易,非洲黑人对于疟疾有很强的抵抗力,所以他们被大量贩卖到美洲。归根到底,全球化是一个生态问题,物种能够影响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著,朱菲等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的观点或历史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 周恩来1937年7月4日起草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中国共产党郑重宣言:“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即在坚持抗战的同时实行民主政治,并取消原有的苏区建制,接受国民党的改编。……1940年3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对抗日时期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作了重申,并提出了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坚持民主建政的共产党人本着开明、民主、真诚、为人民服务的原则积极努力地将党外人士团结到一起,为根据地建设和抗日救亡献计献策。
——摘编自刘路平《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治建设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建立民主制度艰难曲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和影响。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契约制度发源于古代罗马法。罗马法规定:“契约是由双方意愿一致而产生的相互间法律关系的一种约定。”古罗马人把契约分为口头契约、文字契约等要式契约和实务契约、合意等非要式契约。早期罗马债务以口约为主,随着帝国的扩大和罗马商业的发展,罗马社会复杂化,要式口约已不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非要式契约逐渐兴起。罗马法中关于契约的规定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罗马法所包含的契约自由思想,对近现代契约理论和契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刘锴《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契约法文化》
材料二 宋代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民间契约的干预,改变了唐代“任依私契,官不为理”的传统。如宋代规定田宅买卖交易后订立的契约必须报官,经由官府验证、盖官府印,方始合法。既然封建官府参与对各类契约的积极管控,那么由契约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也就自然由官府来处理。在宋元以后的契约中,几乎见不到“官有政法,人从私契”之类的语言。封建国家自宋元开始施行对民间契约的积极管控,目的在于增加国家财税收入。然而,这项政策却阻碍了民间各种契约关系向自由化方向的发展……这正是中国契约及契约关系的发展,直到明清也未能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大变动,迈向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乜小红《中国古代契约制度发展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契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罗马与中国契约制度的主要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元以后政府对民间契约的干预。 -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推动的平面纸样的发明使服装制作技术大幅度提高。纺织业的发达显得手工制作衣服非常麻烦,从19 世纪上半期开始,欧美等国的发明家开始发明相关的机器。经历过一次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美国人艾萨克·梅里特·辛格发明了锁式缝纫机,并申请了专利,缝纫机被大量生产。缝纫机从数量方面推动了服饰的普及化,化学染料的发现则从色彩入手推进服饰走向世俗化。中产阶级主导的思想观念促使英国民众的审美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们不再热衷于巴洛克、洛可可式的精巧与富丽,而是随着工业机械和工业产品的外形和功能开始崇尚率直、简洁、大方和整体感”,英国民众的服饰变得越来越简单。
材料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男装的西服三件套越来越多地受到资产阶级企业家和一般市民的欢迎,成为工作与外出的便装。从国家议员到市场推销员的男士,无不例外穿着西服套装,单从外表上来看确实很难分清身份,只不过质量不同。随着二手服饰贸易的繁荣,就连工人阶级也有一套看起来体面的西服。随着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与运动的普及,各个阶层的妇女逐渐适应女裤这一装束……下身体积变小的衬裙避免了走进壁炉时硕大的裙子会不小心碰到火苗而发生意外情况,减少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的死亡率。
——摘编自顾萌,宋严萍《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平民化趋势和原因的分析》
(1)、据材料一,指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服饰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变化给英国造成的影响。 -
5、1910年,上海华界尚无自来水供应,市民向政府申请从租界接用自来水,外商趁机提出申请接用租界自来水的居民需编订租界门牌,缴纳租界巡捕捐,遭到中国拒绝。最终,在华商的大力推动下,政府批准国人自办了闸北水电公司,解决了市民用水问题。这表明当时( )A、城市化发展依赖于西方企业 B、西方列强垄断中国民生事业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爱国思想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
6、西汉长安城有24.6万居民,王公贵族多住城内,平民百姓大部分住在外城,集贸市场在固定位置,城内道路有专员进行打扫、还设立公共厕所,有专职机构在道路民宅旁植树,不得随意砍伐。据此可知,汉代( )A、城市规划与发展注重地理环境 B、城市建设与管理遵从儒家礼制 C、城市规划与卫生环境有所改善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繁荣
-
7、苏东剧变后,东西方世界向“全球村”发展加速。可是2017年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领导人特朗普却宣布“美国优先”,实行排外和反移民政策,并退出了《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定》、《巴黎协定》等。这些举措表明( )A、移民问题引发了世界性冲突 B、全球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C、美国弃置了联合国各项事务 D、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迅猛
-
8、16世纪以后,威尼斯的玻璃制作工艺流传到欧洲的其它国家,这些国家的玻璃工业在仿制的同时融入了各国地方特色,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对威尼斯玻璃工业冲击极大。这反映出( )A、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交流与互动推动了经济发展 C、世界市场造成社会贫富分化 D、传统技术逐渐失去原有价值
-
9、赛博朋克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科幻小说运动,特点是关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结合,金融寡头、财阀和跨国公司掌握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底层人民毫无存在价值,肮脏的贫民窟和充满科技感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赛博朋克( )A、体现信息时代的思维特征 B、反映了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反思 C、对未来充满了神秘的憧憬 D、剖析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根源
-
10、马王堆汉墓(西汉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出土的菱纹琦裞衣(赠送给死者的衣服)里有织入呈竖排的“安乐如意长寿无极”的吉祥语句,字体多为篆、隶,是目前已知出土丝织品中发现最早的成句文字。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西汉时期( )A、尚未实现文字的统一 B、官营纺织业技艺高超 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诸侯王僭越朝廷礼制
-
11、1982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此后几经修订。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处罚力度,并明确规定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今我国( )A、依法治国原则得到贯彻 B、食品安全备受关注 C、人民诉求推动法制建设 D、卫生立法程序严密
-
12、1542年,德意志的一些出版物中已有对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记载。可是,直到1744年普鲁士大饥荒,马铃薯这种后来的欧洲大主粮,才走出西班牙,来到德意志。这说明( )A、新物种被接纳需要一定契机 B、美洲物种遭到欧洲各国排斥 C、德意志的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D、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物种传播
-
13、宋代的杂户,社会地位介于奴隶和平民之间,主要包括各种手工业从业者,如匠户、从事纺织的机户、从事采茶的园户、从事制盐的灶户等。在宋代经济比较发达的漳州、成都府、嘉兴府、常州、镇江等地出现了大量机户。由此可见,宋代( )A、手工业专业化程度较高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 C、采用诸色户计分类管理 D、社会控制趋于严密
-
14、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 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 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
15、维也纳会议中《最后议定书》的附件《关于外交代表等级章程》从外交实践中解决了外交关系中长期存在的混乱局面,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确认了外交代表的名称、等级和位次问题,这( )A、推动了国际外交活动纳入有序的轨道 B、扼制了欧洲大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C、维护了欧洲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D、鼓舞了殖民国家为民族独立发声
-
16、1723年,在剑桥大学的一次会议上,本特利博士的神学博士学位被取消,本特利却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王座法庭裁决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担任该案首席法官的普拉特评论道:“此次会议在对他进行与之不利的指控、降低其资格的时候,拒绝听取他的申辩,这与自然公正是不相容的”。这里的“自然公正”是指( )A、法律至上 B、程序公正 C、无罪推定 D、证据充足
-
17、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不久,清政府正式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宣布给留学归国人员以正途出身(等同于科举及第)。这说明清政府(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化和教育普及 B、旨在培养推行维新变法的新式人才 C、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理论基础 D、推动中国教育和选官制度的近代化
-
18、随着党魁政治的崛起,政府选官日益任人唯党,任人唯亲 , 根本不论才干和品格,大批无德无能之辈充斥官场,政府官员质量严重下降,名声极坏,被时人称作“冒险家”“无能力的人或无赖” , 从而造成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这可用于说明( )A、政党分肥制度的危害 B、文官制度确立的可能性 C、私人庇护制度的弊端 D、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19、1912年3月,袁世凯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组成了第一届内阁。唐绍仪强调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经国务员副署。袁世凯则不经过内阁副署发布王芝详为南方军宣慰使的命令,唐绍仪及其同盟会的四个阁员被迫辞职。上述现象表明( )A、责任内阁制度受到英国政治的影响 B、唐绍仪为争夺最高权力不择手段 C、袁世凯的独裁行径破坏了宪政体制 D、同盟会成制衡袁世凯的重要力量
-
20、近期考古学者在昆明发掘出主体为两汉时期的文化堆积层,其中发现封泥共500余枚,有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包括“益州太守章及益州郡下辖24个县中18个县的长官封泥等,这表明汉代( )A、云南部分地区被纳入行政体系 B、西南经济得到开发 C、地方行政制度体系渐趋于完善 D、官僚管理秩序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