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唐太宗曾说,凡是有功的朝臣,或因忠孝可称,或因学艺通博,所以才提拔任用,让他们官居三品以上。然而,现今朝臣欲与衰败了几代的山东士族通婚,仍然要以大量钱帛作为聘礼,但即便这样还会遭到山东士族的嘲笑、鄙视。这可以说明,唐代初年( )A、门阀观念影响深刻 B、豪强世族几近衰败 C、皇室地位相当低下 D、婚姻习俗发生变化
-
2、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修建含嘉仓。含嘉仓共有近300个粮窖,能够储粮500多万石,主要用于储存东都周围州县的粮食,以保证东都粮食的充备。据此可知,隋朝( )A、粮仓分布遍及全国 B、社会经济获得发展 C、实施轻徭薄赋政策 D、阶级矛盾有所缓和
-
3、下图中的两块画像砖体现了“汉人胡食”的习俗,这可以用来研究的主题是( )
A、江南开发 B、民族交融 C、政权并立 D、南北统一 -
4、下表展示了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
手工业
“三吴”地区成为青瓷器的主要产地,南方的造纸业、炼钢业的迅速发展
商业
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业日渐繁荣。
据表可知,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日益瓦解 B、江南地区开发的深入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南方统治阶层的重视 -
5、以下我国古代朝代更迭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东汉 蜀 前秦 B、秦 西汉 梁 C、蜀 东晋 梁 D、蜀 东汉 隋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己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龟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者共同的志向是( )A、构建和谐社会 B、实现国家统一 C、坚持以民为本 D、追求天下大同
-
7、某同学根据东汉中后期政局变化画了一幅示意图(如下)图中AB两处应为( )
A、与民休息、独尊儒术 B、王莽改制、农民起义 C、光武中兴、党锢之祸 D、外戚专权、宦官得宠 -
8、东汉初年,三公或大将军只有经过皇帝恩准,加“录尚书事”头衔,方可参与中枢决策。这反映出( )A、君主权力的加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 C、尚书台地位提高 D、中枢体制日臻完备
-
9、某著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实际成书于汉代,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该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唐本草》 C、《千金方》 D、《黄帝内经》
-
10、汉代精英阶层喜爱西域物产与生活方式。《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贵族喜好决定社会审美取向 B、西域文明吸收借鉴了华夏文明 C、丝路的畅通丰富了社会生活 D、统治阶层的生活日益腐朽堕落
-
11、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设刺史,秩六百石(约为中下等县令级别),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如:强宗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等。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 )A、体现了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B、扩大了中央的监察范围 C、兼顾了行政与监察的高效能 D、解除了王国带来的威胁
-
12、自汉武帝以来,西汉不少官员都是孝廉出身。当时全社会形成一种“在家为孝子,入仕为廉吏”的氛围和舆论。这反映出西汉( )A、选官制度趋于公平公正 B、统治集团注意笼络民心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巩固 D、社会基层治理较为严密
-
13、下图是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这反映了( )
A、三公成为决策机构 B、尚书剥夺外朝行政权 C、中朝有效抑制相权 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
14、汉文帝时期采纳贾谊“众建诸侯”的建议,分割王国;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叛乱后,继续推行“众建诸侯”策略,并且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折射出( )A、分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B、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 C、汉承秦制原则遭到破坏 D、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
-
15、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征”了。一月的这种变化体现了( )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
-
16、文献记载秦灭六国后下令迁徙关押各国的旧贵族和豪富到咸阳、巴蜀等地以削弱他们的政治、经济势力。其中被迁到秦国都咸阳一带的,就有十二万户之多,并在迁徙之后及时整顿当地社会风俗等。这反映出( )A、巩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B、关东六国反秦势力强大 C、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 D、法家思想违背历史潮流
-
17、《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下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临淄的是( )A、百姓持方孔半两钱购买所需物品 B、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C、出现了聚集大量钱财的工商业主 D、已出现作为独立金融机构的当铺
-
18、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 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 D、华夏认同增强
-
19、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 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
20、 某学生要了解夏朝的历史,他能够了解到的是( )A、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B、夏朝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内外服制 C、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考古学家视为夏文化的重要代表 D、夏朝时期,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