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者在评述某一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时说,“无论是中原农业区的省、路、府(州)、县的四级制,还是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使、司’机构,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和边疆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该王朝是( )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 2、 大中祥符二年(1009),北宋殿试进行时,“龙图阁待制戚纶等二人编排试卷,直史馆王希逸等二人封弥卷首,于《玉篇》中取字为号,乃录本考较”。这一措施( )
    A、提升了殿试在科举中的地位 B、体现理学学术的发达 C、有助于增强人才选拔公正性 D、推动书法艺术的进步
  • 3、 空间是历史地理学观察历史的独特视角,历史空间又与现代生活交织。下列关于周代历史空间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蓟,燕都城,今北京 ②郢,楚都城,今湖北荆州

    ③曲阜,齐都城,今山东曲阜 ④洛邑,西周王城,今河南洛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 中华文明的演进具有时代性。下列历史现象发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4000年间)的有( )

    ①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②开始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③已采用坯车制坯 ④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物物种总会借助偶然事件或是有利的环境条件到处游走。而哥伦布大交换就像一张生物互联网,将自然界的每个部分联系起来,并以惊人的速度对其进行改造。改造的结果可能更好,也可能更糟。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年:发现哥伦布新世界》

    根据材料,围绕“哥伦布大交换”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6、材料一    

    海上丝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该路指从中国东南出海至太平洋,或经南海至印度洋到南亚、西亚及非洲的航路,唐以前海路一直是陆路的补充,但中唐以后陆路阻绝,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发明及航海技术进步,海上丝路开始繁荣,超过并逐步取代了陆路。北宋、南宋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商业和海外贸易,保证了海上丝路的持续兴旺。

    ——摘编自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材料二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富裕商人率先使用印制的纸币,极大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借债人则在纸条上用食指和中指画押。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商人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 7、如表是冷战结束后,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的描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基本特征

    表现一

    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连成—体,跨国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成为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和决定性力量之一。

    表现二

    贸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发展。

    表现三

    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金融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

    A、世界经济发展得益于新的经济秩序全面确立 B、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各国认可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得以构建 D、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
  • 8、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先后出现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70年代的“滞胀”危机、1980年代的金融泡沫化危机;高速发展的日本经济也在1990年代突然失速。这些危机( )
    A、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B、源于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C、促使新自由主义的诞生 D、威胁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 9、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把多个国家拖入“国家破产”的边缘。其中,北欧小国冰岛首当其冲,如果想在短期内获得资金,哈尔德应该(   )
    A、向欧盟其他盟友寻求援助 B、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 C、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 10、观察下面结构图,中间“圆圈”空白处填写最为合适的是(   )

    A、晚清政府洋务新政的推行 B、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中 C、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 11、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提出“世界市场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形成”的观点

    寻找到亚当·斯密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提出“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观点

    寻找到“当时工业革命掀起殖民扩张”的资料作证据

    查阅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论

    查阅到联合国的职能

    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市场深入发展的结果”的结论

    A、 B、 C、 D、
  • 12、17世纪初,荷兰人已垄断了波罗的海3/4的谷物贸易……1/3到1/2的瑞典金属贸易,由法国和葡萄牙运往波罗的海的盐有3/4是通过荷兰的船只运送。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后,很快将贸易拓展到了亚、非、北美洲。这一现象的出现缘于(   )
    A、荷兰打破了教皇子午线 B、荷兰发达的海上贸易 C、资本输出助推殖民扩张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13、据《歙县志》记载,鲍志道“去鄱阳学会计。数年后转浙江、江苏经营盐业”。另据《徽州文化全书》记载,鲍志道“长子鲍漱芳继承父业”,自奉俭约,见义必为,“他的义举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特赐题‘乐善好施’匾额,在故乡建坊旌表”。这些记载反映了(   )
    A、明清徽商初创时的义举 B、封建王朝开启盐业专卖 C、清朝时商帮兴盛的景象 D、士人积极投身基层教化
  • 14、下面为汉代丝绸之路和元代丝绸之路示意图。与汉代相比,元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不同是(   )

    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元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A、与蒙古远征密切相关 B、深刻影响欧洲经济格局 C、交流的时空大为拓展 D、河西走廊核心地位下降
  • 15、1970年4月24日,它随“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发动机的轰鸣中离开了发射台。21时48分,星箭分离。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了它播送的音乐,声音清晰洪亮。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第一枚中近程导弹成功试射 B、“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C、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
  • 16、据报道,杭州亚运会推出了国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站式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观众、游客通过这一平台,可以体验从购票、出行、观赛到住宿、用餐和旅游等一站式服务。这主要反映了(   )
    A、杭州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突破 B、人们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 C、中国引领现代科技发展潮流 D、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社会生活
  • 17、1983年,法国核电成本每度为0.16法郎,而煤电成本为0.30法郎。这一年,法国核电厂发电量为1370亿度,共节约发电成本约200亿法郎。1982年,美国从核电获益17亿美元左右。核电成本比煤电每度低0.57美分。这表明(   )
    A、环境问题引发能源革命 B、核能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 C、人类能源革命取得突破 D、清洁能源成为科技竞争焦点
  • 18、17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变迁 D、新阶级力量决定流行风尚
  • 19、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上海耶松船厂

      天津机器制造局

      上海发昌机器厂

    湖北汉阳铁厂

    A、上海地区近代工业的出现 B、中国经济在近代的新变化 C、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与发展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 20、在18世纪的英国,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蒸汽机的制造、维护和改进工作。如斯密顿调整了横梁,增加了顶部冷水箱的高度;斯图尔特安装了齿轮;沃兹布拉夫和皮卡德做出了循环利用热量的加热器……在此基础上,瓦特完成了“它”的革命。这表明(    )
    A、市场需求是技术革新的第一动力 B、制度进步对经济发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C、技术积累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条件 D、英国工业化得益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
上一页 1293 1294 1295 1296 12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