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中多配有专门的“技工学校 ”,工匠要根据不同 的工龄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 中规定, “工师善教工, 故 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 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 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 2、汉代统治者提出: “讼理刑狱,必原父子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虽 然汉律明确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但在司法实践中, 出于伦理而促使法 官缘情疏法之事比比皆是。这一反差表明( )
    A、儒家伦理成为汉律的核心思想 B、政府注重司法的教化功能 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 D、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 3、2003 年,陕西省眉县杨家村的青铜器窖藏中出土了一个迷盘,据速盘铭文显示, 此青 铜器属于西周晚期的单氏贵族。以前的铭文先突出文王至恭王等历代周王的成绩, 尔 后才讲到自己的家族。而该迷盘铭文则历叙高祖单公……速等世代的政绩。这说明西 周晚期( )
    A、分封宗法体制瓦解 B、铭文内容更趋丰富 C、家国观念受到推崇 D、王室权威遭到挑战
  • 4、下图为1931年10月鄂东南工农兵银行成立后统一发行的纸币。纸币背面印有“没收帝国主义手中财产、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及手工业不违反苏维埃法令者准许自由营业、实行劳工监督”等10条《苏维埃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的这一举措( )

     

    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 B、冲击了国统区的金融秩序 C、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探索 D、抵制了国民政府法币渗透
  • 5、下表是近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时间

    会议(内容)

    2014年3月24日

    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会上首次提出理性、协调、并进

    2014年3月27日

    习近平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全面深刻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

    2017年

    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呼吁联手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给全球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A、主导建立了国际政治新秩序 B、奉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战略 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D、推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
  • 6、下表所示为汉代政府对部分行政长官职责的规定。据此可知,这些规定( )

    郡国长官

    “进贤劝功,决讼检奸,劝民农桑,振求乏绝,案讯诸囚,论课殿最,并举孝廉”

    县令(长)

    “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贼,恤民时务”

    秩(乡的行政长官)

    “主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贼多少,平其差品”

    A、提高了官员综合素养 B、强调了地方官员的教化职能 C、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 D、表明“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 (南朝)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由北向南的跨流域人口迁移以后,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才随之展开。在水利建设、农具改进和劳动力增多的多重促进下,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极为迅速,至唐代中期即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

    ——摘编自刘馨秋《长江流域的人口迁移、农业开发及土地利用方式》

    材料四 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和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摘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等

    (1)、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面貌有何变化?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中期后长江流域超越黄河流域成为经济中心的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宋元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初将地方政府恢复到州县两级,但陷入管理幅度太大的困难。为此,赵宋君臣在摸索中创建了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的路制,不在州上设置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首长,而是把路一级的事权分属于不同部门。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官员“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元代行省的地域十分辽阔,形成了多层次的行政区划体系,但仍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

    ——摘编自《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材料一中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朝、西汉)的局部示意图。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的历史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对地方控制采取的新举措。据材料二,分析“能维持高度中央集权”的原因。
    (3)、综上,归纳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基本规律。
  • 9、宋朝除官府的罪犯奴婢外,私家奴婢大部分雇佣化,宋人抛弃了奴婢“类同畜产”的传统观念,视其为“佣雇良民”,这表明当时( )
    A、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新生产关系形成 C、门第观念日益淡化 D、阶层流动性增强
  • 10、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该项目申遗成功( )
    A、反映了宋元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通 B、凸显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居于世界中心地位 C、肯定了宋元中国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 D、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
  • 11、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元朝推行了“四等人制度” B、元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元朝华夏认同的观念出现 D、阶级矛盾比民族矛盾尖锐
  • 12、据《辽史》记载,辽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由此可知辽国的南北官制度的特点是( )
    A、强化中央集权 B、注重经济发展 C、实行因俗而治 D、民族歧视政策
  • 13、某同学在学习了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的知识之后,整理出了下表。

    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

    1

    宰相人数越来越多,任职资格越来越低

    2

    机构分权越来越细,彼此牵制越来越强

    3

    内侍机构权力扩张,取代外朝宰相机构

    4

    立新不废旧,但实权逐渐转移至新设机构

    据此判断,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的演变( )

    A、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保障中央决策合理化
  • 14、宋代,以士大夫为基础的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往的士族门阀政治,文人出身的官员成了国家官僚队伍的主体和政治结构的中坚。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世家大族的没落 B、以文治国的推行 C、科举规模的扩大 D、武将势力的削弱
  • 15、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 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 16、《齐民要术》主要记载了贾思勰认为的“资生之业”,如粮食、蔬菜、果树、林木的种植、动物饲养及酿酒、作酱等副业。商贾之事,则阙而不录。据此可知,作者( )
    A、忽视粮食作物种植 B、关注农业精耕细作 C、鼓励改良经济作物 D、具有重农抑商思想
  • 17、唐代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父母恩重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反映了唐代( )
    A、佛教本土化的发展 B、兼容并蓄的时代风貌 C、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D、儒学地位受到了挑战
  • 18、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唐朝这一改革( )
    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C、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D、实质上废除了人头税
  • 19、钱穆认为:“以中书、门下较汉代之宰相,以尚书六部较汉代之九卿,在政制上,不可谓非一种绝大之进步……而尚书惟在政务之推行,至于出命覆夺,尚有中书、门下。”该作者认为( )
    A、三省分工明确 B、三省具有民主色彩 C、三省之间彼此制约 D、三省长官身份相同
  • 20、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咏吏》诗中写道:“世胄(世家子弟)蹑(登)高位,英俊沉下僚。”而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在《乌衣巷》中写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宰相制的终结 B、社会等级门第消失 C、科举制的创立 D、三省六部制的推行
上一页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