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北宋苏辙认为:“富民之家,取有余以贷不足。虽有倍称之息,而子本债,官不为理。偿还之日,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州县晏然处曲直之断,而民自相养,盖亦足矣。”苏辙的主张 ( )A、促成基层市场繁荣 B、与王安石变法方针相左 C、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D、强调国家干预民间借贷
-
2、大同云冈石窟昙曜五窟椭圆形平面、穹隆顶的窟形应是云冈创造的新模式,表达了将象征皇帝的佛像供奉进鲜卑族游牧生活的传统居室——穹庐中。随后,云冈石窟的窟形经历了从“穹庐”到“殿堂”(如图示意)的转变。主导其变更的是 ( )
A、佛教中国化的完成 B、民族交融的历史进程 C、北方民居长期演变 D、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 -
3、《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其主要例题以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为主。由此可知,《九章算术》 ( )A、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 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 D、说明古代赋税制度臻于科学完善
-
4、良渚古国文化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出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 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 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内容
出处
清政府的官制改革引进了诸多新因素,其颁布的许多章程,如《各省谘议局章程》《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资政院院章》《钦定宪法大纲》等都一定程度体现了宪政的推进,促成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北京政府组织系统(1913年)……除特任官外,行政官员又分成三级九等:第一、二等为简任官,由总统任命;第三至五等为荐任官,由所属长官推荐给中央政府任命;第六至九等为委任官,由各所属长官直接任命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革命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在领导各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合理任用日益成为一个关系苏维埃政权稳固的关键问题。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为苏区工作人员的任用提供了强固的政权载体
步海洋、朱小理《论苏区干部任用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
1982年,《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颁布,文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吸收录用干部要实行公开招收、自愿报名的原则。同时,文件还明确了考试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并确定政府人事部门的主导作用
句华《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变革趋势》
从表中任选一个角度,围绕“官员的选拔”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及演变互为表里,并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同步。先秦墨家与法家分别从理想法和实在法方面建构出中国古典法治的蓝图与理论框架,墨家的理想构图为统治者所排斥,法家的思想学说伴随着秦的灭亡而式微。汉代儒家又重新举起孔孟的大旗,沿着荀子的路径,采取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论证方式,奉儒学为正宗,将“礼”与“法”合为“礼法”,将“礼治”与“法治”融为“礼法合治”。最先实行的是“春秋大义”即以礼义为原则的“决狱”,后经魏晋、隋唐“律学”的阐释和立法、司法的实践,纲常伦理最终成功地融入社会规则,尤其法制之中。——摘编自王保民等《“礼法合治”:中国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
材料二:在中世纪西方,曾出现宗教与法律相互贯通的现象,法律往往成为表达一定的宗教观念和宗教要求的重要形式。正是宗教对法律的这种长期渗透和影响才使法律以神圣的名义被信仰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柴英等《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给养——以基督教对英国法律的影响为例》(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演进历程。(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内容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长期渗透和影响西方法律的原因。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英国政府各部的行政官吏,都是根据国王的“恩赐”任命的……那时卖官鬻爵的现象亦极为普遍,行政官员、法官乃至军官都可买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议会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反对官吏制度腐败的呼声日益强烈。政府的工作需要公开化,官吏需要由有真才实学的专门人才充任,办事效率需要迅速提高,于是便出现了建立文官制度的客观需要。英国文官长期在政府部门任职,他们熟悉政府各部门的业务,掌握政府各部门的机密。因此,英国文官在政府各部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阁官员和各部门的大臣不得不依靠他们,国家几乎所有的重要议案、法令、文件,都是由高级文官起草的。由于文官制度的存在,尽管英国的内阁和政府部门大臣不断更换,但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却始终得以保持。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影响。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孕育的天子与诸侯、王畿之臣的关系,以及诸侯与隶属诸侯国官员关系中商议国事的治政方式,在秦朝真正确立为君臣共同参与的朝议制度。当国家面临重要事情及君王遇到难断之事时,皇帝便会召开聚集三公九卿及相关官员的会议,商谈解决方案,最终决断仍归皇帝所有。这种制度使皇帝可以听取更合理的方案,减少失误,对封建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朝议有廷议和集议的区别。皇帝在殿堂听政,百官按例朝见,有事皇帝口头提出,有争议的当朝议论,谓之“廷议”;有些事皇帝不在朝会中提出,而“下其议”于一定范围的官员,如“九卿会议”“王大臣会议”,然后再将意见上奏,谓之“集议”。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确立朝议制度的原因。(2)、 有学者认为“朝议制度体现了一种专制集权政体下的民主”。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
9、1982年,我国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从1954年宪法的第三章改为第二章。2004年修宪,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这体现了( )A、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 B、民法体系的日益完善
C、公民权利开始受到重视 D、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10、孟德斯鸠认为:“同一个机关,既是法律执行者,又享有立法者的权力。它可以用它的‘一般的意志’去蹂躏全国;因为它还有司法权,它又可以用它的‘个别的意志’去毁灭每一个民族。”孟德斯鸠在此强调的是( )A、分权制衡 B、司法独立 C、民主共和 D、民主宪政
-
11、《十二铜表法》规定:家父对家子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可以惩罚、买卖,甚至杀死家子。后来,皇帝君士坦丁明令禁止家父杀害家子,同时也规定,家子在财产和婚姻方面也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这一变化反映了( )A、罗马法的理性化倾向 B、人人平等理想的实现
C、财产私有观念的淡化 D、奴隶主权力受到制约 -
12、北宋时期,吕大钧制订《吕氏乡约》,对违反者规定了一些经济处罚措施,结果被批评为“非上所令而辄行之,似乎不恭”。南宋时期,朱熹删去这类措施,改为以规劝为主,乡约才被社会所接受。由此可知,朱熹此举( )A、强化了乡约的民间属性 B、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
C、服务于专制皇权的强化 D、直接贯彻了国家意志 -
13、《北梦琐言》记载,五代后唐时期,“襄邑县民闻威,父为人所杀,不雪父冤,有状和解”,结果被皇帝下诏处死。这反映了当时法制( )A、注重维护社会秩序 B、开始受到儒学影响
C、渗透了“礼”的原则 D、具有轻罪重罚特征 -
14、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并且要求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自此以后,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规定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的内容。这种规定旨在( )A、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B、维护党管干部原则 C、完善干部选拔机制 D、整顿官僚主义作风
-
15、如图所示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的一份江西省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主要内容为“李财生,年三(十)一岁,男性。江西省东乡县公民,应乙种公职候选人考试,经转呈‘考试院’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暨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施行细则第二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该证书表明当时( )
A、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扩大 B、近代文官考试思想开始孕育
C、选拔官员考试和资历并重 D、公职人员选拔管理有法可依 -
16、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或政治目的谋求或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不得成为公选公职的候选人;不得担任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的干事、顾问等;不得参与选举活动。这些规定( )A、确保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B、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C、消除了各党派间的矛盾 D、维护了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
17、顺治二年(1645年),诏曰:“有司则贪婪成习,小民之疾痛谁怜?……虽婪墨间有纠弹,而奸猾每多贿脱,朕甚愤愤。兹当大计。”由此可见,“大计”( )A、是针对京官的考核 B、也被称为“通考” C、意在惩戒官员贪腐 D、由六科给事中负责
-
18、《唐摭言》载,唐高祖“敕诸州学士及白丁,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斯我唐贡士之始也”。由此可知,唐高祖时期( )A、实行分科取士 B、州官可自主选拔下属
C、创立了科举制 D、在基层恢复了察举制 -
19、如图所示为1980-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情况(单位: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农业税的全面取消 B、“杂交水稻”得到大面积推广
C、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
20、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这一规定( )A、标志着军政时期的开始 B、为“围剿”红军制造舆论
C、违背了主权在民的初衷 D、表明宪政实践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