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唐初,在高宗时做到宰相的十一人中,明经擢第者二人——裴炎、张文瓘,二人均为将级官吏子弟;进士及第的有九人,其中真正寒士出身且父祖也没有官位的,只有郭正一、朝周二人。这一现象体现出,唐初( )A、科举取士发展较快 B、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 C、士族影响并未消退 D、科举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
2、山西省右玉县西北部墓葬遗址中出土了魏晋时期的铜镜残片(图1)和五铢钱(图3)。 它们与东汉中原的同类器物,如图2、图4有很大相似之处。这反映了( )
A、中原文化影响周边民族 B、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C、游牧民族继承汉族正统 D、民族文化交往交融的加深 -
3、汉代,许多儒家学者跻身朝廷,担任公卿要职,如叔孙通制定朝仪,整饬汉初朝仪的混乱局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一些儒家学者身在朝廷却敢于匡扶正义,搏击浊流,颇受时人称道。材料现象反映出,汉代( )A、社会观念的开放 B、法家思想被摒弃 C、儒学影响力提升 D、思想局面的暗沉
-
4、战国时期,孟子是邹国人,游说的却是魏惠王和齐宣王。荀子是赵国人,却在齐国的稷下做首席访问学者(祭酒),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礼遇,他还打破儒生不入秦的传统,给秦王讲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材料可用于说明,战国时期( )A、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B、礼乐制走向崩溃 C、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D、士阶层流动频繁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7年7月26日,印度孟买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一则新闻,称甘地的私人医生罗伊(B. C. Roy)在访问伊利诺伊州的迪凯特镇时,当地一家餐厅拒绝向他提供服务。罗伊把这种歧视归咎于“美国的种姓制度”,并称一想到此事竟然发生在一个因伟人林肯而神圣的小镇就深感失望和烦恼。这类事件破坏了美国打造的“良好”国家形象。黑人等社会力量从中看到了美国在海外宣传中的困境,并利用种族关系的国际维度,促进国内黑人民权改革共识的形成,迫使美国政府进行民权立法。白人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同样认识到,唯有进行黑人民权改革,才能改善美国作为“自由世界领袖”的形象。195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重建以来的第一部《民权法》,1960年又制定了新的《民权法》。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消除了法律上的种族歧视和隔离制度,缓解了美国在种族关系上的形象危机。但是,种族歧视问题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且根深蒂固,这远非美国的“宣传”所能解决。
——摘编自谢国荣《种族问题与冷战初期美国的对外宣传》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推动美国黑人民权法案制定的原因。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上图是《1980—2020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变化趋势图》。从材料中提取两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青年》季刊、不定期刊译文与非译文比重图
不同于1923年以前的《新青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思想文化的一种来传播,1923—1926年的《新青年》成为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和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辩论。在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新青年》的文章中不乏涉及中国具体革命事件,并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外国社会革命运动的经验对中国革命运动进行深刻剖析和反思,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起点。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结合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摘编自王泽、高天宇《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3年前后《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要影响。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天子与“四夷”的君长之间的关系,在名义上是类似于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是宗主与藩属之间的关系。明廷将国际贸易看作“怀柔远人”的手段,永乐时期,有人建议明成祖对进贡船只征税以增加收入,明成祖却说,“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并不支持商人从事国际贸易。华与夷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关系,只是双方利益诉求有所不同。
材料二 西欧政治上的分散性使得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竞争性。竞争的外在压力,促使各国君主都十分重视国家力量的加强。强调在竞争中谋求生存之道,因此其政策目标在于国家强大;此外,注重商业利益,强调从国际贸易中增强国家势力的重要性。西欧国家普遍采取了支持商人开拓市场的贸易政策。国家常常采取武力手段支持商人开拓贸易,这个贸易世界是依靠军事与暴力形成的,带有征服与被征服、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不平等性。
——摘编自骆昭东《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全球经济视角下的明清外贸政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中国与同时代西欧各国在同时代海外贸易政策上的主要差异。(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影响。 -
9、二战期间,英国政府鼓吹“人民战争”,以战争对英国文明和民众的威胁展开宣传。同时,英国知识界也借助“人民战争”话语表达对时局的关切,部分知识精英群体甚至将目光转向了工人阶级,认为工人阶级的使命是推动英国社会制度变革,如赛琳娜·托德指出二战期间是英国工人阶级成为“人民”的关键时期。这表明 ( )A、英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统一战线扩展到了国内 C、政府和进步知识界立场一致 D、正义战争推动社会进步
-
10、 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论。这说明当时 ( )
时间
言论
来源
1925年12月
私人资本在其作用相对降低的情况下有了绝对增长……农村富农经济随着农村分化的加剧而日益增长;城市新资产阶级也在日益增长
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关于工业化的决议
1927年11月
2 500万小农户是俄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根源。逐渐从这一大批人中间出现的富农阶层,正在重演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下埋藏一个大地雷
《真理报》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讨论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成效甚微 C、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必然选择 D、苏联模式即将取代新经济政策 -
11、19世纪70 年代,在拉丁美洲出现了第一批工人组织,并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1872年,阿根廷成立了第一国际支部,并派代表出席了海牙代表大会。90 年代,相继成立阿根廷社会党、智利社会党以及乌拉圭和巴西的社会主义小组。该现象的根源在于,拉丁美洲各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成长 B、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C、无产阶级最具革命性 D、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
12、1609年,格劳秀斯出版了《海上自由论》一书,首先提出海洋不应成为任何国家的财产的主张。他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这些主张旨在 ( )A、确定国际法的主体 B、争夺亚洲新航路的主导权 C、打击西葡垄断地位 D、服务于荷兰商业贸易扩张
-
13、 右图最适宜于探究 ( )
A、两河流域早期文明 B、地中海时代的来临 C、古代帝国扩张潜能 D、中古亚洲帝国扩张 -
14、1964年,我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民族尚未离开传统聚居区,到2000年,有28个少数民族遍布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范围显著扩大。这表明 ( )A、民族区域自治难以为继 B、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C、改革开放促进人口流动 D、民族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
-
15、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对埃及实行经济制裁。中国在1954—1955年向埃及购买3 000多万美元的棉花和棉纱之后,于1956年再次购买1 000万英镑埃棉,其中现汇支付590万英镑。新中国这些举措意在 ( )A、加速工业化建设 B、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C、转变外交的重心 D、声援不结盟运动
-
16、据国民政府统计,1935年全国共发生工业灾害2 655次,伤亡5 629人,损失估计为1 027.2万元。而据当时工业安全协会推测,全国工厂在1935年可能发生的灾害在18 032次以上,伤亡人数至少为22 568,损失估计至少有2 172.6万元。这表明 ( )A、近代工厂制度有待健全 B、国民政府轻视工业 C、侵华战争制约工业发展 D、民国缺乏社会保障
-
17、1906年4月,农工商部为了树立农业模范,成立了中央直属的农事试验场,负责甄选优良的作物品种,改良传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技术。截至1911年,全国已经开设20多处较大规模的农事试验场,更有诸多民间的小规模农事试验所层出不穷。这些举措 ( )A、促进设施农业的萌发 B、利于向近代农业转型 C、成为清末新政的重心 D、缓解清朝的统治危机
-
18、下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的差异体现出 ( )
名称
修筑时间(年)
路段
全长(公里)
轨距(毫米)
中东铁路
1897—1903
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
2 400
1 524
胶济铁路
1899—1904
青岛—济南
395
1 435
道清铁路
1902—1907
道口—焦作
154
1 435
滇越铁路
1903—1910
昆明—河口
468
1 000
安奉铁路
1904—1905
丹东—沈阳
302
762
津浦铁路
1908—1912
天津—南京
1 013
1 485
A、近代中国铁路技术的落后 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 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 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 -
19、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多地遭遇特大旱灾,轮船招商局垫付采买了大量赈粮并亏本承运。同时为保证西征军饷,清廷暂缓购置军舰,大幅减少天津机器局的经费。这主要表明 ( )A、边疆危机阻断洋务新政 B、清廷救济依赖民间自筹 C、洋务运动增强赈灾能力 D、近代化的环境日趋恶化
-
20、 右图所示为清代前期粮食运输状况。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长途贸易繁荣 B、美洲作物开始传入 C、国内关税减少 D、农民依赖多种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