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81 年,美国里根政府开始实施降低个人和企业税率、削减政府开支、减少政府对企业所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经济复兴计划。自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由高税收、多规章、大开支,向低税收、少规章、小开支转变。这些变化( )
    A、克服了自由放任政策的不足 B、有利于美国走出大萧条阴影 C、是应对“滞涨”危机的举措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2、1930 年,苏联的外宾商店,通过向外国游客出售古董、在苏联港口为外国海员提供补给,换取外汇。1931 年,外宾商店向苏联普通百姓开放,他们可用沙皇金币购买商品,也可使用日用金器、白银、宝石、外汇现金以及境外汇款进行交易。据此可推知( )
    A、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苏联工业化建设亟需资金积累 C、欧洲强化了对苏联的封锁 D、大萧条对苏联经济的冲击明显
  • 3、“二战”后,亚洲的蒙古、越南、朝鲜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苏联帮助下,蒙古从 1948 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48—1952),接着又实施了三年计划( 1953—1956),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体现了( )
    A、亚洲成为冷战对抗最前沿 B、国际合作推动了经济发展转型 C、华约组织的跨国协调性强 D、苏联对亚洲民主国家控制加强
  • 4、1920 年,德国派遣使节到华商谈恢复通商事宜,次年签订了《中德通商条约》。其中关于关税税则的规定为:“两缔约国约明,关税税则等事件,完全由各国之内法律令规定”。该规定( )
    A、推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C、扩大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D、受到当时国际局势的影响
  • 5、1935 年,罗斯福发起草原州林业计划,希望打造一个林木防护带以阻止或减少狂风裹挟沙尘现象的发生。此后七年间,美国政府、部分民间环保组织和 3 万多农场主“在长达 1.8 万英里的防风带种植了 2.1 亿多棵树”。该计划的实施( )
    A、基本消除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B、有利于克服自由主义的不足 C、强化了美国冷战中的竞争优势 D、旨在改善美国民众就业问题
  • 6、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1954 年 10 月,英国承认埃及对运河享有主权,但运河管理权仍由英法霸占。1956 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守军发起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军民奋起抗击,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埃及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
    A、埃及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曲折 B、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 C、殖民霸权威胁民族国家发展 D、发展中国家联合抗击侵略
  • 7、二战期间,由于军事订货和关税政策的调整,印度迎来办厂热潮,工业部门逐渐多样化,棉纺织业和钢铁产业快速增长,印度资本逐渐扩大并形成垄断性财团。这种发展状况( )
    A、加深了印度半殖民地化程度 B、推动了自由资本主义持续扩张 C、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D、促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兴起
  • 8、拉美经济长期高度依赖少数几种出口商品。1913 年,5 个拉美国家(玻利维亚、智利、古巴、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的单一商品占出口量的 60%以上,3 个国家(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和巴拿马)的单一商品占出口量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世界市场束缚经济发展 B、拉美独立是历史必然 C、拉美国家经济依附性强 D、门罗主义弊端的突显
  • 9、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被称为亚洲的觉醒 , 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其新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的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 10、右图是欧洲画家鲁道夫·斯沃博达于 1892 年在维多利亚女王资助下前往印度创作的油画《瞥视火车》。画的左下角是一部分铁轨,一家人正在等待火车,背景里有些泥筑的低建筑,人们在屋外纺织和晾晒粮食。该作品意在( )

    A、展示殖民地的现代化成就 B、描绘印度农村的生活状况 C、激发印度民众的危机意识 D、宣传美化英国的殖民统治
  • 11、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地区所修建的铁路均是从沿海向内地辐射,往带有特殊的用途,如被称为“椰子线”、“可线”、“棉花线”、“铁矿线”、“棕榈线”等。据此可知( )
    A、非洲殖民化的程度加深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列强瓜分非洲矛盾加剧 D、标志着非洲近代化开始
  • 12、1836 年 6 月,英国一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组织了“伦敦工人协会”,向议会提出废除统治阶级剥夺人民自由权利的各种反动立法,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要求社会一切阶级获得平等的地位。这表明当时在英国( )
    A、民众要求废除议会立法权 B、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提高 C、议会具有浓厚的贵族色彩 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
  • 13、1830 年是欧洲的中等社会获得普遍胜利之时,从此以后,中等社会的已往仇敌——旧制度下的贵族——可以说是完全被打倒了,但是看呵!他们的未来的仇敌——劳动阶级——却又整旗击鼓地上台来了。1830 年欧洲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工人运动大规模爆发 B、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 C、工业革命的拓展蔓延 D、科学社会主义的推动
  • 14、马克思指出,“自 18 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就开始了一个像雪崩一样猛烈的、突破一切界限的冲击”“旧法规中按农民的习惯规定的关于昼夜的简单概念,也变得如此模糊不清”。这反映出( )
    A、工厂制度的实行突破了自然界限 B、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习惯的冲击 C、手工工场改变了人们的作息时间 D、行业组织的发展规范了社会生活
  • 15、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时,教会通过教会法明确了 12 种可以收取高利贷利息的情况,保障了社会的正常借贷;教会为了减少交易中抬高物价和欺诈他人的行为针对商业贸易做了相应规定。该学者意在表明教会( )
    A、提升了全体人民的幸福感 B、制定了体系化的经济法律 C、通过教化增强了自身权威 D、客观上利于西欧社会转型
  • 16、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的出现客观上( )
    A、缓和居民之间的矛盾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 17、1984 年,江苏盐城的“燕舞”牌收录机投入 40 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大打广告。1987 年,“燕舞”的广告费达到了 400 多万元。每年春节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卡车就在“燕舞”牌收录机厂的门口排队等着提货。这个始建于一九六八年的公司,在八十年

    代的时候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收录机生产基地.该局面出现主要得益于( )

    A、江苏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B、思想解放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C、广告投放扩大了企业的市场 D、市场经济体制引领企业发展
  • 18、1904 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

    A、改革具有民族特色 B、重在培养维新人才 C、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旨在提升国民素质
  • 19、关于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史学界记载有雍正四年、雍正七年、雍正八年三种说法;关于军机处前身的名称,史书记载也有“军需房”、“军机房”、“办理军机房”等不同说法,这可以说明( )
    A、史学家因立场不同记载不一 B、清代史料的历史价值较低 C、清代历史记载没有统一标准 D、军机处因保密性强记载少
  • 20、秦汉时期铜钱以重量为名,如“半两”“五铢”,但是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唐代的币制改革( )

    ①为货币革命创造了条件 ②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

    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促使中国货币铸造开始规范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上一页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