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学者史海念考证,秦直道南起今陕西云阳甘泉宫,至今甘肃定边一带,再经鄂尔多斯高原,转趋东北,越黄河,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附近)。由此可推知,秦直道(  )
    A、丰富了对民众的管理手段 B、加强了北方地区的边防 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打通西域与中原的交通
  • 2、以下诸子百家的观点中,与孔子观点同属一派的是(  )
    A、兼爱、非攻 B、相生相胜,五行生克 C、隆礼重法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3、战国时期,李悝变法规定“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变法规定已传至三代以上贵族封君的子孙者收回爵禄;商鞅变法规定贵族中凡未立军功者不得入贵族籍。这些规定(  )
    A、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政治需求 B、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的时代需要 C、推动了官僚政治逐渐走向瓦解 D、反映了贵族对于变法运动的支持
  • 4、如表关于不同人物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反映出(  ) 

    班固(汉)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赵蕤(唐)

    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

    毛泽东

    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A、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评价必定矛盾 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阶级立场、时代背景等影响评价结果 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 5、西周时,各级领主的都城规模以国都为标准,呈递减趋势。天子“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诸侯“戎马四千匹,兵车千乘”,卿大夫“戎马四百匹,兵车百乘”。据此可知,当时(  )
    A、内外服制度完善了国家管理 B、贵族等级秩序得以强化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周天子拥有绝对的权力
  • 6、西周时期,青铜铭文中多次提及耒、耜等生产工具;雅颂之乐常涉及“稼、雨、稷”等字;礼制中也频繁出现“稻人、草人、仓人、廪人”等职官。这反映出(  )
    A、农耕生活浸润礼乐文明 B、文艺创作植根于劳动实践 C、社会转型推动农业发展 D、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形成
  • 7、四川三星堆和武汉盘龙城均为功能较完善且分区明确的大型商代遗址。三星堆的尊和盘龙城罍器型相似,三星堆的玉戈形制很接近盘龙城墓葬同类器,两地都重视玉器使用,均出土了“神秘”面具。这可以用于说明(  )
    A、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 B、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的形成 C、等级森严的商代社会秩序 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地
  • 8、考古研究,大约在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处于“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其典型代表是如图中的(  )
    A、①河姆渡文化遗址 B、②陶寺遗址 C、③殷墟遗址 D、④大汶口文化遗址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摘编自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

    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1927年8月以后,同时出现了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法国的巴黎公社和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是首都的暴动。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据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重要因素。
  • 10、1958年,毛泽东在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一个国家,商品生产不是消灭的问题,而是要大大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
    A、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彻底否定 B、指明了计划经济模式的发展方向 C、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开启了中国特色经济体制的改革
  • 11、“经此一战,中国人民打败了侵略者,震动了全世界,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国地位。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此一战”指的是(  )
    A、徐州会战 B、淮海战役 C、抗美援朝 D、银元之战
  • 12、 1952年,东西方国家的一些民间组织和进步人士召开了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南汉宸在会上指出,“我们深信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是可以和平相处,发展国际经贸关系的。”会后,中国与英法日等国签署了一系列巨额贸易协定。这反映出(  )
    A、美国在西方世界影响力下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外贸发展 C、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D、中国经贸政策突破意识形态限制
  • 1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的矛盾,1946年夏,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解放战争爆发。解放战争分为四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及渡江战役,“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属于(  )作战方针。
    A、1946.6-1947.4 B、1947.6-1948.9 C、1948.9-1949.2 D、1949.4-1950
  • 14、如图是民国时期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图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卅四年九月二日作子恺,圣扬学弟永存).对该漫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创作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

    ②反映内战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③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和平,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④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上海地区首辟东部战场。淞沪作战在开始之初规模并不大,但不到一个月便扩大为抗日战争的重心。淞沪会战(  )
    A、实行游击战的作战方针 B、使国民党精锐部队丧失殆尽 C、使日本侵华战略被打乱 D、实现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方针
  • 16、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200师入缅与日作战,在同古会战中,远征军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000多人,予敌重创。在东瓜保卫战中,他指挥的远征军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在指挥突围战斗时戴安澜身负重伤,壮烈殉国。这些事迹可以用来说明(  )
    A、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B、敬仰反法西斯英雄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情怀 C、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 D、正面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 17、1940年,蒋介石下令:“各省县党政机关从速调制在抗战期内死难军民姓名,尤其对于被敌残酷杀害之忠烈事迹更应注重记叙并筹备建坊立祠,使地方官岁祠之。”随后全国各省市县普遍建立起忠烈祠。这一行为旨在(  )
    A、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控制 B、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 C、同中共争夺抗战领导权 D、激发国人的抗战精神
  • 18、1935年10月,中共中央代表陈云在向共产国际汇报时指出:“我们的党当然犯过某些错误,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纠正了。像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错误时期需要共产国际出面干预的情况,再也不会有了。目前,我们的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
    A、取得了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 B、开始着手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C、能够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问题 D、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 19、1919年梁漱溟认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可见梁漱溟(  )
    A、赞扬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 B、要求政府惩治学生不法行为 C、指导了五四学生的爱国行动 D、否定政府对五四学生的态度
  • 20、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这一主张(  )
    A、存在认识绝对化的偏颇 B、破除了封建教条的束缚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D、践行了民权主义的内涵
上一页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