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遂溪一中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第五次月考试卷(必修三册 选修一)
- 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月考试卷
- 江苏省如皋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 浙江省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四川省遂宁市高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
- 2017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4月统一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2017届四川省成都市九校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
1、 东汉中期始,皇帝借宦官以抗外戚,其权势日益增强,桓、灵帝时,宦官“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党羽布列朝廷州郡。这主要反映了( )A、察举制失去了功效 B、专制制度滋生宦官专权
C、外戚干政皇权旁落 D、内朝权力扩张削弱相权 -
2、 在西汉,刺史每年8月“巡行所部郡国”,“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派临时突击督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这说明西汉时期( )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
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监察制度混乱导致社会的动荡 -
3、 汉武帝时,“诸侯之嫡长继为诸侯,而其支庶亦各有觊觎侯位之心。有父母者同爱其子,不愿专传重于嫡子,而亲视其支庶为庶人。”面对此状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承袭秦制广设郡县 B、高官厚禄安抚诸侯 C、颁推恩令众建侯国 D、独尊儒术重建礼教
-
4、 汉代,“群臣上书通于天子者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且规定不同事务的上奏文种,均有严格的书写格式。这一做法表明,汉代( )A、重视规范行政运行 B、实施权力制衡机制 C、行政效果明显提升 D、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
5、 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中记载: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由此可知当时( )A、朝廷重视官员的道德修养 B、继承了为政以德的文化传统
C、选官走向法律化和制度化 D、官员有着官德上的自我省察 -
6、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大部分出身仍是以贵族为主,但都必须通过任命才能成为国家官员,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之中,而且必须远离自己的故乡,直到卸职才允许返乡。这种规定( )A、加强了秦朝的中央集权 B、标志着秦朝选官制度的完善
C、有利于秦朝开疆扩土 D、导致秦朝阶层固化更加严重 -
7、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用这样的话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据此可知( )A、中央集权建立 B、王位永久世袭 C、官僚政治开始 D、皇权至高无上
-
8、 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攀越五岭的“新道”,从而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豪富势力 B、开发边疆地区 C、增加政府收入 D、巩固国家统一
-
9、 西周时期,绝大多数世官只能传承三代,且世袭权利仅作为贵族子弟可以进入政府的资格;嫡长子仅具有继承祖、父辈职务的优先权,要想获得天子的册命则更看中个人的能力。这种做法( )A、有利于血缘政治的优化 B、有助于官僚政治的形成
C、推动了统治基础的扩大 D、导致了宗法观念的弱化 -
10、西周诸国与中央之关系,大略分为甸、侯、卫、荒四种:甸为王畿内之采邑,侯即诸侯,卫盖旧部落之为附庸者,荒则封建所不及之边地也。中央则以朝觐、巡狩等制度以保主属关系。这表明西周( )A、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B、分封制度强调血缘关系
C、地方控制方式的多样化 D、天子直接管理卫荒区域 -
11、 周代通过分封,使姬姓周人的亲族迅速遍及天下,北起燕山,南至汉水,西起陕甘,东到齐鲁,到处都楔入了姬姓人群。这说明,分封( )A、意在消弭贵族间矛盾 B、强化了周王室统治力量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萌发了宗族认同的意识 -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荣光褪尽的欧洲与大部分亚洲地区,惨不忍睹的废墟正直直盯着我们。万一眼下情况调转,某些共产主义或新纳粹主义国家垄断了这等致命手段(制造原子弹),我不认为我们还能高枕无忧。对这种情况的恐惧很可能十分轻易地将集权体系强加于自由民主世界,而后果则令人不寒而栗。——摘编自丘吉尔铁幕演说
材料二:战时反法西斯同盟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借助美国的援助与合作,苏联不仅战胜了德国,而且出兵东欧和亚洲,扩大了版图,建立了势力范围,斯大林战前实施的以苏联国家安全为核心的对外战略得以成功并继续。
二战后,从国际政治体系看,战时同盟在双方认同的雅尔塔体系中得以延伸,美苏在安全关切和霸权目标上的矛盾完全有可能在大国合作机制中得以缓解,从而避免走向冲突。从世界经济体系看,美苏经济体制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只有在两国建立战略互信且认同国际经济秩序统一的游戏规则的条件下才能逐渐弥合。
材料三:斯大林最担心的是,因为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危及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并最终危及政治体制和国家权力。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认为自己是一种世界性的主导力量,因此对苏联及其盟友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
——材料二三均摘编自沈志华《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这种情况”所反映的时代背景。(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学者对二战后美苏关系所持的观点,并说明其理由。(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的方式和表现。 -
13、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示意图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世界史就是一部货币史》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拢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 据材料一,对比图1和图2,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情况的变化。(2)、 据材料二、三,概括欧洲人在15、16世纪渴望开辟新航路的原因。(3)、 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史实,简述你对“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的理解。 -
14、 二战后初期,英国为保持全球大国地位,先后尝试了构建介于美苏两国之间的“三个门罗主义”和“第三种力量”,但因国力不济未能实现。最终,英国政府决定全面倒向美国,借美国力量抗衡苏联以实现本国国家战略。这反映出二战后( )A、世界主要国家国际地位变化 B、冷战加剧了世界分裂与对抗
C、英美两国国家战略趋于一致 D、英国极力维护全球霸主地位 -
15、 1941年8月1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致电斯大林,电文中说,他们两人曾“一起商量了我们两国如何能对贵国对纳粹进攻所进行的辉煌保卫战给予最大帮助的问题”。这表明英美两国( )A、高度赞扬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贡献 B、摒弃了与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C、积极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扩大 D、认识到联合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性 -
16、如表为苏联人口统计数字(单位:百万人),表格数据的变动从本质上反映出苏联( )
总人口
其中
对总人口的百分比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城市人口
农村人口
1913年
139.3
24.7
114.6
17.7
82.3
1926年
147.0
26.3
120.7
17.9
82.1
1939年
170.6
56.1
114.5
32.9
67.1
A、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B、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C、加速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D、斯大林模式已难以维持 -
17、欧洲本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众却期待着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列宁的指导。西欧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布尔什维克主义也越来越为欧洲普通民众所接受。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一战( )A、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 B、导致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
C、激化了欧洲内部矛盾 D、阻断了极端民族主义传播 -
18、阅读1906~1907年印度工人斗争大事记(见表)。由此可见,当时印度( )
时间
地区
概况
1906年7月
东印度铁路工人罢工
第一次提出印度人和英国人地位平等的要求,抗议英国人蔑称印度人为“土著”
1906年8月
加尔各答黄麻厂工人罢工
提出反对英国人歧视印度人的口号
1907年
旁遮普铁路工人游行
反英示威,几乎演变成武装起义
A、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C、工人阶级抵制工业化 D、社会主义革命浪潮风起云涌 -
19、 如表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部分棉纺织业企业的资本增长状况,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
企业名称
时间段(年)
资本额(英镑)
年均增长率(%)
Philips&.Lee
1794
21697
11.2
1814
179991
M'Connel&.Kennedy
1795
1770
29.8
1810
88375
N.Dugdale
1796
1000
16.7
1824
76229
Thomson,Chip pind all
1813
32489
18.1
1826
284161
A、棉纺织企业剧增 B、盲目追求高额利润 C、重视扩大再生产 D、忽视生产技术革新 -
20、德国在1871年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既保留了专制主义的传统,加强了普鲁士王朝和容克在德国的统治;又依靠强大的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消除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将德国带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这表明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A、为德国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B、实现了德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C、顺应了德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D、推动了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