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古希腊,凡父母双方均为雅典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们没有自由民身份,他们得向陪审法庭申诉。据此可知,村社这一组织( )
    A、具备行政与司法权力 B、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反映了小国寡民特征 D、是雅典民主制的基础
  • 2、杭州亚运会首创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亚运钉”,可支持10万人协同使用;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为外国游客提供便捷的消费服务;亚运史上首次云上转播,赛事信息五六秒就可发布……,从以上信息可知,现代科技( )
    A、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B、使人类生活出现新模式 C、大大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D、增强了人们的时间观念
  • 3、邓小平在1985年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根据对当今世界主题的判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包括( )

    ①中国与法国建交       ②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中苏关系正常化       ④建立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4、如图,①处应填的是( )

    A、择优录取 B、廉政建设 C、保持中立 D、党管干部
  • 5、1912年9月《正式国会之殷鉴》一文提出“纵使将来国会议员人人皆肩比卢梭,而架孟德斯鸠,一入袁氏之武力世界中皆成无数木偶”。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判断的是( )
    A、责任内阁制 B、政党政治结束 C、国民党“训政” D、两次护法运动
  • 6、北宋中期,社会上出现“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的局面,当时,北宋改革派官员间流行着这样的口号:“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据此推断,不能得出此时( )
    A、重点改革官僚机构 B、外敌袭扰、财政困难 C、士人强烈的使命感 D、变法遭遇了世俗阻力
  • 7、右图为1971年发掘的陕西乾县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壁画。该壁画清晰描绘了唐朝官员正在接待东罗马、新罗使节与代表少数民族使者。关于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瓦剌等地方政权 B、接待外来宾客的机构主要有鸿胪寺、四夷馆等 C、唐王朝以和亲手段笼络吐蕃、契丹、回纥政权 D、在西北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进行管理
  • 8、中国古代的制瓷工具有多种多样。下图制瓷工具的作用是( )

    A、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    B、控制坯件的薄厚及维持形状 C、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D、使器物烧制过程中成型的模具
  • 9、唐延载元年(694)八月敕:“诸户口计年将人丁、老、疾、应免课役及给侍者,皆县亲貌形状,以为定簿。”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出门须持有路引(通行证)。据此可知,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作用包括( )

    ①保障赋役征派   ②进行社会教化  ③限制人口流动  ④维护社会治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关于中国古代高利贷的明确记载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栾桓子曾“假贷居贿”。西汉的高利贷更为发展,放贷人数和金额都非常巨大。以下关于“信贷”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的借贷记录出现于《周礼》 B、春秋时期货币信贷已比较普遍 C、汉朝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 D、宋朝出现可代替现金流通的庄票
  • 11、历史学者史密斯指出,原始农业的产生,意味着食物生产经济的发生。人类学家怀特称之为“最初的伟大的文化革命”。下列史实发生于该时期的有( )

    ①食物来源依靠渔猎采集    ②古印第安人信奉“玉米神”

    ③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④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神圣”(精神信仰)、“安全”(政治稳定)、“繁忙”(经济基础)。……中东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爆炸式城市大发展,但很少有城市取得成功。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本来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解决城市的人口膨胀问题。而且伊斯兰世界早期以城市为依托的宗教信仰,原本也可以为建设城市的道德秩序提供凝聚力。但即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些城市也没有能够创办大规模的制造业和具有世界水平的服务产业,来解决各阶层大批城市居民的就业问题。最终导致贫困不堪的城市居民对极端的意识形态越来越感兴趣,包括宗教激进主义,并经常爆发一些反现代主义倾向的暴力运动。

    ——摘编自【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特金关于中东20世纪50年代以来“很少有城市取得成功”的历史解释。(赞同该解释或另提其他解释均可,并加以阐述)

  • 13、有学者提出了“以史实为素材,以问题为逻辑”的历史叙述方式。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4

    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第四章目录(节选)

    三、裂救:宗教改革有没有摧毁基督教?

    四、扩张:大航海只有血与火?

    六、蜕变:英国凭什么成了世界第一?

    十二、扩展:美国凭什么成为世界霸主?

    十四、赶超:德国为什么走上了邪路?

    十五、巨变:工业革命带来了什么?

    十七、个人:现代西方文明到底是怎么构成的?

    十九、未来:西方正在衰败?

    请从以上目录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问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予以回答。(要求:标明所选问题,明确表述观点,史实依据充分,论述逻辑严密。)

  • 14、自古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5000多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于世界,但中华民族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千年古训,拒斥“国强必霸”的强盗逻辑,不搞侵略扩张和殖民主义,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和平交往,和谐相处,留下许多友好交往,促进文明传播的佳话。

    ——焦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材料二

    (中国)犹未能遂其发展之自由者,则苦于国际障碍之多也。……案(美国)威尔逊总统十四要点所含公道、平等、尊重主权诸原则,业经联盟及共事诸国共同承认,今和平会议方欲借此为基础,而建设新世界。……中国代表爰提出说帖,罗列诸问题,冀依主权国所不可少之土地完整、政治独立、经济自由诸原则,而加以纠正。……下分舍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警察、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权等七项。

    ——《中国希望条件说帖》(1919年·巴黎和会)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往,促进文明传播”的史实依据。
    (2)、“弱国无外交”是近代中国在与世界的交往中所得出的惨痛教训。请根据材料二和相关史实,分析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有何特点,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3)、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请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与世界交往方式发生变化的国内、国际背景。
  • 1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表3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港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 16、20世纪50年代初,弘扬各类运动精神的少年漫画杂志在日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全民最喜爱的棒球和相扑,再到钓鱼赛车等运动,一应俱全。该现象反映了日本(    )
    A、强调重塑民族信心 B、社会娱乐生活丰富 C、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D、战后经济发展迅速
  • 17、表2 二战后苏联出口商品构成比例变化表(部分)

    年份

    产品比例

    1950

    1960

    1970

    1980

    1985

    机械设备/%

    12.3

    20.7

    21.5

    15.8

    13.9

    燃料和电力/%

    3.9

    16.2

    15.6

    46.9

    52.7

    矿石、金属及其制品/%

    10.8

    20.2

    19.6

    8.8

    7.5

    粮食及粮食加工品/%

    21.1

    13.1

    8.4

    1.9

    1.5

    日用工业产品/%

    4.9

    2.9

    2.1

    2.5

    2.0

    根据此表可知,苏联(    )

    A、扭转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 B、赫鲁晓夫改革改善了国内民生 C、经济发展日益倚重于能源出口 D、勃列日涅夫改革提高生产效益
  • 18、如图为20世纪初一幅名为《军纪套笼》的时政漫画。画面中一名德国军人正在训练一排带有编号的非洲长颈鹿练习正步走,另一名德国军人正在给一条非洲鳄鱼的嘴巴戴上安全笼套。作者意在(    )

    A、赞扬德国使非洲秩序井然 B、揭露德国掠夺非洲动物资源 C、讽刺德国的铁腕殖民政策 D、表现德国军队严谨纪律作风
  • 19、15——16世纪,欧洲印刷厂实行车间工作制度,不同工种的工人分别进行印刷、复读和装订工作。威尼斯和(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印刷厂厂主必须关注每年春天在(德意志)莱比锡举行的书会,尽管两地距离有半个欧洲之遥。这则材料反映了(    )
    A、意大利是欧洲文化中心 B、图书业生产资本主义化 C、文艺复兴促进书籍传播 D、工厂制度应用于图书业
  • 20、从12、13世纪起,欧洲一些君主为了能够“更方便地解释自己的政策以及索取金钱”,逐渐热衷于召开由市镇代表和封建领主、教会主教一起参加的大型会议。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王权掌握了世俗最高统治权 B、城市向国王支付赎金获取自治 C、市民与领主和教士平等议事 D、议会起源与王权加强紧密相关
上一页 996 997 998 999 10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