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史的缩影。图2中诗词涉及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A、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B、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C、推动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转移
  • 2、国民政府于1928年后公布《劳资争议处理法》和《工厂法》,先后修正《特种工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这些措施( )
    A、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反映列强放松对华的侵略 C、旨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D、巩固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 3、1926年,全国罢工次数在200次以上,罢工人数达80余万。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成立了农民协会,有200多个县成立了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这些现象( )
    A、体现了中共二大的最高纲领 B、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C、得益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D、标志着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
  •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这一论断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 )
    A、高举爱国旗帜 B、中共发挥领导作用 C、挽救民族危亡 D、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 5、1916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发表文章,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源是未改变政体 B、北洋军阀统治缺乏民众的支持 C、新文化运动旨在推动国民思想解放 D、中共的诞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 6、下表为北洋政府历任总统在位情况列表。这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是( )

    总统

    在位时间

    袁世凯

    1912.3-1916.6

    黎元洪

    1916.6-1917.7

    冯国璋

    1917.7-1918.10

    徐世昌

    1918.10-1922.6

    黎元洪

    1922.6-1923.6

    曹锟

    1923.10-1924.11

    段祺瑞

    1924.11-1926.4

    张作霖

    1927.6-1928.6

    A、丧权辱国 B、政局动荡 C、军阀混战 D、专制独裁
  • 7、近代实业家张謇认为“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这反映辛亥革命( )
    A、促进中国政治的民主化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推动了王朝的循环更替 D、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 8、据统计,中国1914年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反映了此时期中国( )
    A、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B、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C、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 D、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 9、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新学伪经考》,在书中他认为东汉以来独尊为儒学正宗的古文经,不过是刘歆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新学”,湮没了孔子学说的“微言大义”。据此可知,康有为意在( )
    A、重构儒家思想的体系 B、宣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 C、为变法寻求合理依据 D、为改良寻求广泛社会支持
  • 10、19世纪60年代以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安全遇到了严重危机,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1885年在台湾建省。这( )
    A、标志着传统宗藩体系的瓦解 B、推动政府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C、刺激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D、反映了清政府边防意识增强
  • 11、太平天国运动前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以下选项,与此相关的是( )
    A、提出了新型的社会政治蓝图 B、体现反封建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C、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 12、有学者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枪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以下属于“这场战争”影响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西方列强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陆 D、南京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 13、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载帝王言行的档册,由帝王的近侍臣工负责记录,名义上连皇帝本人都不得索阅。康熙曾要求起居注官给自己保留一点私人空间。后直接将起居注衙门裁去。这表明当时( )
    A、君权受到有效制约 B、君主专制强化 C、君主重视治史传统 D、中枢机构异化
  • 14、明清时期,“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每当荔枝、龙眼成熟的季节,大批商人前往购买。荔枝、龙眼交易还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栲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这种现象( )
    A、体现了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瓦解 C、反映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结束
  • 15、明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西学东渐的影响 B、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C、主流思想的变化 D、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 16、元朝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人事方面,自“管库而上,皆命于朝”司法方面“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
    A、不利于边疆管理的稳定 B、对后世地方制度影响深远 C、彻底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17、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定国号契丹。后“诏建立孔子庙、佛寺、道观。”并亲自去孔庙祭奠。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影响 B、宋金两国友好相处 C、民族交融的深入发展 D、儒学受到佛道挑战
  • 18、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写道: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
    A、郭守敬的《授时历》 B、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C、沈括的《梦溪笔谈》 D、《九章算术》的编订
  • 19、宋代的东京、临安,有数以千百计的酒楼。樊楼为东京酒楼之甲,每天到此饮酒者达千人之多。人们可以在此欣赏表演,还产生了很多以此为背景的话本。由此可见当时( )
    A、世俗文化的繁荣兴盛 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商业突破了时空限制 D、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 20、宋人在颂扬本朝集权成就时,称道“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与这一现象形成有关的是,宋朝( )
    A、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 C、州一级增设通判一职 D、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
上一页 994 995 996 997 99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