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元代的王被通过实际考察研究,花费十多年时间编写完成《农书》。全书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个部分。其中,《农器图谱》篇幅占全书的80%左右,有306幅图,大部分是当时农具、农业机械、灌溉工具、运输工具、纺织机具等的实物写真。据此可知,《农书》( )
    A、改变了农学发展方向 B、完善了农业科学理论 C、强调农业科技的创新 D、重视农业技术实用性
  • 2、下图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部分统治区域。下列机构中属于该王朝设立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北庭都元帅府 C、行都指挥使司 D、安西都护府
  • 3、北宋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地位。这体现北宋政治的特点是( )
    A、因循守旧 B、崇文抑武 C、君权削弱 D、机构分散
  • 4、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和唐朝的关系得到发展。表格信息可用来说明( )

    序号

    表现

    1

    新罗商人以牛、纸、扇等物输入中国,中国商人以绢、瓷器等物输出至新罗

    2

    新罗贵族赠送唐朝贵族牛黄、人参等,唐朝贵族回赠新罗贵族以凌、锦、银碗等

    3

    新罗入唐使从中国回去,把中国的茶树移植到新罗

    4

    新罗派大批留学生来唐首都就学

    5

    新罗派遣许多学问僧来唐求法取经,留居时间长

    A、宗教文化是两国交流的纽带 B、新罗全面学习唐朝政治制度 C、两国之间的交往渠道比较多 D、唐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 5、605年,惰杨帝下令修整了春秋末年吴国开凿的邢沟,并开挖了通济渠;608年下令开挖了永济渠;610年修整了三国时期吴国开通的江南河。仅用五年时间,连结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得以贯通。大运河的开凿( )
    A、利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B、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C、促成水运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D、助推了国家统一的最终实现
  • 6、南朝时期各地农业经济普遍发展,荆州“田土肥美”,地跨“南楚之富”。侨瘫州(襄阳地区)“田土肥良,桑田野泽,处处而有”。益州一直号称“天府”,南朝时仍是“土境丰富”。交州一年二熟,“恒为丰国”。促成这一现象的因素有(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曲辕犁在江南地区的推广 C、玉米、甘薯推广种植 D、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传入
  • 7、汉武帝时期,在中央设立中朝,由皇帝亲信的近臣或侍从组成,重要的军国大事,由“中朝”在宫廷内先作决策,而以丞相为首的朝廷官员,则成为行政办事机构。这表明中朝的设立( )
    A、导致中央行政紊乱 B、强化对地方的管理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加强君主集权统治
  • 8、秦朝从三公九卿,到郡守、县令,乡长、亭长、里长,层层设置官吏。权力自下而上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到皇帝,形成“天下之治,始于里晉,终于天子”的格局。这一格局设计旨在( )
    A、维系大一统国家治理 B、根除中央和地方矛盾 C、杜绝相权对皇权制约 D、提高国家的行政效率
  • 9、《史记》中记载:“周公既相成王,郊犯后櫻以配天,宗犯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诗经·思文》亦云:“思文后櫻,克配彼天。”这种以周族祖宗神配享天帝神的做法,旨在( )
    A、确立封建等级制度 B、欺骗民众,树立威信 C、强化周王统治权威 D、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 10、2022年6月,四川广汉三星堆8号“祭犯坑”新发现一件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下图)。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材料表明( )

    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 B、巴蜀地区青铜制造业技术更为发达 C、西周时期商业贸易出现跨区域交流 D、先秦时期手工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简介:日本学者川北稔在《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一书中以砂糖为独特视角,展现了相互独立的世界各大洲逐渐联为一体的过程。内容涵盖了八世纪初阿拉伯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引进了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技术,使地中海沿岸各岛都开始盛行甘蔗种植,并开始了强制奴隶劳动,在13世纪,蔗糖价格昂贵。新航路开辟后,甘蔗种植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传到美洲,十九世纪拉美的独立运动驱赶了欧洲殖民者,但甘蔗种植园经济后遗症影响深远。尤其讲述了十六、十七世纪砂糖大量生产和普及的过程中,非洲黑奴的悲惨命运,加勒比海地区的社会变迁,以及欧洲生活方式的变化、政治力量的角力。看似离得很远的历史事件,却通过砂糖找到连接点。

    参考简介,结合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围绕“砂糖与世界历史”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该法案主要内容为: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之实施;不得征收金钱;不得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议员在国会内有演说、辩论或议事的自由;不得对臣民采用残酷的刑罚;不得设立审理宗教事务的钦差法庭等。

    ——摘自刘家兴等《北京大学法学百科全书》


    材料二

    工业革命相关大事示意图

           

    ——改编自(美)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摘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该法案”的名称和颁布时间,概述“该法案”是如何推动英国社会转型的。
    (2)、组织与运用材料二中的信息,概述工业革命的影响。
    (3)、纵贯上述三则材料,阐明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简述西方文官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 13、 白银作为一种贵金属,在世界的货币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摘编自《明实录》

    材料二  

    白银作为贵金属货币,并不等同于财富……中国输出的商品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包括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是从殖民地掠夺而来的,西方人并没有为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己的生存资源。这意味着白银流入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维持基本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白银加剧了中国下层民众,特别是农民的贫困。

    ——摘编自李宪堂《白银在明清社会经济中生发的双重效应》

    材料三  

    1933年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而导致的国际银价暴涨,加之日本在华北进行侵略活动,大肆走私白银出口,导致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外流。1935年11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公布公告宣布实施法币。统一以法币为支付所有以银币单位订立之债务,应准照面额于到期日以法币清偿之,所有银元持有人,应即将其缴存政府,照面额换领法币。

    ——摘编自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财政收入的变化。结合所学,从明代改革的角度简述出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白银流入中国的途径,并结合所学分析白银大量流入对中国社会产 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宣布“白银国有令”的背景。简述民国时期中国货币的变化。
  • 14、有学者认为:历史是一条连绵不绝的河流,历史分期则是学者后来的观察。对于中国古代史,人们习惯上以大的王朝更替进行历史分期,却不计形式上同一王朝中的异质性。比如在论及唐宋变革时,多将唐与宋各自视为一体,来比较其间的差异。唐代的情况暂且不论,至少不应把两宋捆绑在一起,笼统论之。如此要想揭示并解释南宋以后的历史走向与社会转型,则有相当的困难了。该学者旨在( )
    A、说明历史研究要注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B、揭示唐宋变革论的立论缺乏逻辑与价值 C、论证王朝更替无法解释历史变革与发展 D、强调历史分期应当尽量避免标准的僵化
  • 15、有学者认为,“近代世界的政治结构有两大基本概念,一是土地应划分成统一在独立当局之下的区域,它们在确定的疆界内有决定其内部事务的最终发言权。二是这些区域只要有可能,就应该由具有一体感的人们所居住,他们形成民族关系或民族性。”下列项中,符合这一“政治结构”的是( )

    ①“朕即国家”                               ②“专制之下无祖国”

    ③“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④“热爱祖国就是热爱你自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下图中划斜线的地区①位于欧亚大陆交汇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关于该地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部地区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B、东部地区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C、公元前8—前7世纪,该地区出现了金属铸币 D、西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 17、下图是西周康侯斧及铭文拓片,“康侯”指周武王的弟弟姬封。该实物史料可以用来研究西周( )

    ①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②宗法制、分封制的推行

    ③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    ④早期文字的产生与成熟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8、右图漫画名为《宰割“科西嘉怪物”》,该图片反映的国际会议(1815年召开)代表着一种国际关系体系的建立。该国际关系体系的特征是( )

    A、大国协调、欧洲均势 B、全体一致、制裁侵略 C、大国一致、集体安全 D、公正合理、普惠均衡
  • 19、下表为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期间发布的部分文件及其内容。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时间

    文献

    主要内容

    1533

    《上诉法案》

    遗产继承和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

    1534

    《至尊法案》

    国王及其继承者是一个教会在尘世的唯一最高首领,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和权威

    1534

    《叛国罪法》

    诋毁国王的言论和行为均属于叛国罪

    A、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宗教失去人们的信仰 B、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专制统治 C、英语代表的民族语言获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 D、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崇拜
  • 20、“从表面上来看,他统治时期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官职依然存在。但他假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特别是他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享有崇高的威望,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成为实际上的最高主宰者。”据此可知,“他”是( )
    A、雅典执政官伯里克利 B、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 C、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 D、罗马国家元首屋大维
上一页 995 996 997 998 99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