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距今约2700年的古希腊陶壺上展现了重装步兵交战的场景,步兵主体是公民,公民也是土地所有者,承担保卫城邦的责任,掌握绝大部分社会财富。这说明( )A、公民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B、古希腊实行民主政体 C、公民由奴隶主贵族组成 D、古希腊手工业水平高
-
2、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据此可知( )A、国民党政府的货币系统崩溃 B、石家庄是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 C、币制探索顺应形势发展需要 D、人民币成为了国家的政治象征
-
3、有一份文件写道:“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该文件诞生在( )A、五四运动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4、甲午战败后,张謇建议修建铁路,并指出铁路建设的意义在于“万里之外,旦夕可至”、“风俗之陋,靡不尽除”、“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等。这一建议( )A、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萌发 B、加强了清政府军事实力 C、促进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 D、体现了国家出路的探索
-
5、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美洲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各国来华招工,华工遭受拐骗、出洋为奴的案件时有发生。李鸿章建议遣使设官,拯救华民。清政府迅速向美洲派驻使臣。这( )A、顺应拉美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B、推动了清政府外交的近代化 C、源于不平等条约使劳动力大量外流 D、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政治理念
-
6、宋代的《耕织图诗》用图像和诗歌的形式把农桑内容表露无疑,元代的三大农书则直接以“农桑”为书名,清代尚有《农桑经》等书以“农桑”为名。由此可推知,中国古代( )A、农桑结合是农业结构的特点 B、政府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农书撰写成为了民间的潮流 D、农桑技术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
7、1544年广东增城《沙堤乡约》认为在乡约之中宜讲六谕有特别意义:“宜以圣谕,不忘君也,忠也;申以训词,教民睦也,顺也。”这体现了( )A、皇权对基层教化的渗透 B、乡约确保民众和睦相处 C、皇权不断加强达到顶峰 D、法律与乡约的紧密结合
-
8、唐天宝年间从西城来长安朝贡的使臣,因安史之乱长期滞留长安,由朝廷为他们提供供给后来朝廷因故停止供给,提供回国的通道,可是滞留的西域使臣无一人愿意回归。据此可推知( )A、封建国家的国力影响治理能力 B、长安城具有国际吸引力 C、唐朝推行朝贡外交与羁縻政策 D、唐朝对外交通畅通无阻
-
9、图1是曲辕犁与直犁受力分析图。据此推断,曲辕犁的使用( )A、改进了农业生产动力 B、提高了农业耕作效益 C、推动了租佃关系发展 D、加重了土地兼并现象
-
10、汉代刺史制度中有六条关于监察职责的具体内容。除第—条针对豪强大户外,其他都是针对两千石郡守。这表明汉代( )A、中央政府重视对地方监管 B、郡守监守自盗情况严重 C、官员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D、刺史代表中央位高权重
-
11、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大规模的祝酒会。会上关于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官员们出现分歧。秦始皇下令群臣廷议,最后采用郡县制。据此可知,秦朝( )A、统一使国家治理卓有成效 B、廷议制度避免了决策失误 C、官员们离心离德各自为政 D、君主决策包含了集体智慧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58年1月9日,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标志着“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体制开始逐步形成。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第一次被户籍区分为城乡两种居民身份,户籍身份权利的色彩更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不断调整:一是放松“农转非”政策,二是探索实施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在小城镇落户制度,三是建立身份证制度,四是逐渐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迁移流动,可以在外地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一部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少部分农村人口还在城镇落户。2002 年,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 92%提高到40%。
——摘编自万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及其经济动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世纪以来人类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简表(部分)
时间
地区
食物种类及供给情况
备注
14C
欧洲
食物主要以小麦、大麦和稞麦为主。多次陷入粮荒。
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多次肆虐,欧洲人口迅速减少。
16C
欧洲
亚洲
增加了番茄、甘薯、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产量极大增加。
全球范围内农作物大传播。
19C
欧美
地区
出现罐裝食品、防腐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大发展。
1860年,英国政府制定了第一部《食品安全法》。
19C末
20C初
欧美
地区
出现巧克力棒、人造奶油、高汤等美味食品。
1906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联邦食品法。
二战后
世界
范围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快餐食品。非洲出现粮食危机,西欧出现食物生产过剩。
1974年,联合国通过了《消灭饥饿和营养不良世界宣言》《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欧盟于2002年出台了《食品通用法》。
——据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等
上表反映了有关人类食物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輯清晰)
-
14、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资料来源: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
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1890年的欧洲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版,第323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简,睡虎地秦墓的墓葬主人叫“喜”,是秦王朝一名与法律有关的低级官员。这些秦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经过分类整理,其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等十种。在《秦律十八种》的“田律”主要涉及农田管理,农业耕种,粮食处理等方面的法规,其内容也非常简单,其中一条:“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简单释义为:春天二月以后,不可以砍伐山中的树木、木材,不可以在河流中筑坝阻挡河流。《封诊式》是关于查封与勘验程序式的一部书籍,书中大部分内容均以案例为主,有审讯犯人、抓捕、自首、惩办、勘验等方面内容。此外,睡虎地秦简中的一些法律形式影响着后世法律的制定。比如《法律答问》,这部分内容中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法条,而是通过问答的方式解决司法中的难题,有的直接给予司法处理的答案或结果。这样的问答有效的解释了法律,解释了罪名有助于司法审判的精准。这种方式,到了后世经常使用。
——姚远《云梦秦简中的秦代法制》
材料二 罗马共和国时期刑法的罪名,多有处死“以祭谷神、奉献于神”的规定。只对有主观故意的犯罪行为人进行刑罚,如“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进入帝国时期,出现了大量包括宗教犯罪在内的新罪名。执法官根据社会地位确定刑罚的差别,同一种犯罪一般有两种刑罚,一种针对体面者,一种针对下层百姓。罗马私法发达、公法相对滞后的状况深刻影响了罗马刑法发展进程,罗马刑法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在整个古代罗马法制史中,犯罪与刑罚始终散见于大量的单行法律之中,且二者之间对应的随意性相当大。
——郭静《罗马刑法的发展进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法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法律与罗马法产生的不同背景,并谈谈对当今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 -
16、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关于这三个体系的实质是( )A、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B、都是在战争后建立起来的 C、重新划分了国际关系格局 D、都没有能维护世界的和平
-
17、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 )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 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
-
18、宗教改革时期,为抵御新教的攻势,罗马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该组织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素养,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 B、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C、着力于天主教世俗化 D、引发西欧的思想解放
-
19、近代早期欧洲的企业家组成私人公司,希望从商业贸易活动中获利。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法政府颁行股份公司法,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最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这表明( )A、近代早期欧洲企业以股份制为主 B、股份制企业私有制属性逐步改变 C、政府立法推动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D、生产力推动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
-
20、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这些国家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福利国家制度普遍陷入危机当中;而福利治理作为应对福利国家危机,或者说“去福利国家”的一个环节出现了。这说明福利国家( )A、过分依赖政府不具有可持续性 B、是以经济繁荣和政治民主为前提 C、经济的“滞胀”直接影响政府的福利支出 D、福利供给具有不可逆性和刚性增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