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哥伦布在欧洲大陆上岸的时候,带着的是由骡子托着的少量的金鼻栓和其他“印度”纪念品,还有几名健壮的印第安俘虏作“标本”。哥伦布带来的“印度”纪念品中可能会有(   )
    A、小麦 B、玉米 C、葡萄 D、甘蔗
  • 2、亚里士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个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下列关于希腊城邦公民身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城邦的保卫者          ②城邦的土地所有者

    ③其身份由公民大会登记  ④直接参与政治的国家管理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同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C、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D、推动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
  • 4、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下反映我国从“以德治国”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的是(   )
    A、1994年《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B、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2001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D、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5、孙中山主张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如图为其部分内容。这说明在“训政”时期(   )

    一、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二、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四、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攬而执行之……

    A、国家政权实际上由国民党总揽行使 B、初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C、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袁世凯的专制独裁 D、孙中山“主权在民”的初衷得到真正贯彻
  • 6、《明史·食货志》记载:“钱币之兴,自九府圜法,历代遵用。钞始于唐之飞钱,宋之交会,金之交钞。元世始终用钞,钱几废矣。”下列关于古代中国货币演进的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飞钱类似于现代的本票 B、北宋交子作为主币与铜钱兼行 C、元朝将钞作为单一流通货币 D、一直实行铜钱和纸币并行体制
  • 7、唐代10万户以上的城市只有10多个,北宋则增加到40多个,其中东京(开封)杭州、苏州、洛阳、成都、广州等都是著名的繁华都市。下列有关北宋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京:北宋都城,是全国的商业和交通中心 B、洛阳:《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其商业繁荣景象 C、成都:设立市舶司,统一掌管朝廷的对外贸易 D、广州: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对外贸易
  • 8、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各民族进入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读如图,有关这一时期相应序号所示地区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①—设置榷场进行茶马交易 B、②—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C、③—敕封僧俗领袖为“王”“法王” D、④—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
  • 9、《三国志》记载:“时有扶风马钧……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灌之,乃作翻车,令童儿转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于常。”由此可知(   )
    A、翻车的出现得益于东汉时期水排的发明 B、翻车以水力汲水进行灌溉,节省了人力 C、马钧对翻车进行革新,提高了灌溉效率 D、三国时人们开始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 10、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特征是给秦汉集权国家做好准备的社会经济变革。下列史实中,能够体现春秋战国时代“变革”特征的是(   )
    A、“工商食官”的格局开始确立 B、德治与法治之争推动了律令儒家化 C、铁犁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D、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走向成熟
  • 11、《尚书·酒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这一记载有助于了解(   )
    A、夏朝聚族而居的社会状况 B、商朝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官吏 C、西周形成的贵族等级分封序列 D、诸侯国对周王室承担的各种义务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2 世界工业平衡变化(1860-1900 年)(按各国工业生产次序排列)

    次序

     

    年份

    1

    2

    3

    4

    1860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80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表 3 工业生产的上升(1913年=100)

    年份

    德国

    大不列颠

    法国

    俄国

    意大利

    美国

    世界

    1860

    14

    34

    26

    8

    8

    14

    1870

    18

    44

    34

    13

    17

    11

    19

    1880

    25

    53

    43

    17

    23

    17

    26

    1890

    40

    62

    56

    27

    40

    39

    43

    1900

    65

    79

    66

    61

    56

    54

    60

    1910

    89

    85

    89

    84

    99

    89

    88

    191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表 4 实际工资的增长(1850-1913年)(1913年=100)

    年份

     

    国别

    1850

    1860

    1870

    1880

    18190

    1913

    英国

    57

    64

    70

    81

    90

    100

    法国

    59.5

    63

    69

    74.5

    89.5

    100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格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判断依据。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输出统计(1873-1910 年)单位:千磅

    年份

    总计

    中国

    印度

    锡兰

    荷属东印度

    其他

    1873

    233,488

    215,701

    ——

    ——

    -一

    17,787

    1883

    302,123

    264,976

    ——

    -—

    ——

    37,147

    1893

    495,315

    242,777

    115,617

    82,296

    6,034

    48,591

    1903

    675,958

    223,670

    209,552

    149,227

    21,333

    72,176

    1910

    750,273

    208,106

    256,439

    182,070

    33,813

    69,845

    —据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据陈慈玉《生津解渴—中国茶叶的全球化》

    材料三 1833开始,印度试种茶叶受到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鼓励。1838年,第一次运到英国的印度茶叶在伦敦拍卖场就以每磅16 至 34 先令的高价成交,而同期中国出口到英国的优等茶叶平均价格也只有2先令2便士。这并不是因为印度茶叶质量高于中国茶叶,而是因为买主皮丁“不惜以如此巨大代价而购买阿萨姆茶,无非为一种爱国思想所驱使,而欲以此鼓励英属阿萨姆一种有价值之生产品而已”。西方人与中国人所使用手揉 、锅炒等方法不同的是,他们已改用萎凋机、揉捻机 、解块机 、水门汀发酵地板、玻璃发酵台 、烘茶机 、切茶机 、拣选机 、筛分机及装箱机等近代机器。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中期后,茶价大幅度下跌。1887 年福建工夫茶的平均茶价只有1864—1866年的45.25%—60.75%,1887年平均茶只有 1864—1866年的 31.75%—42.75%。福州海关,1882年茶叶出口税收为 1724153海关两,到1891年减为946702 两,年税收净减少了 777451 海关两。 光绪十二年(1886年)收茶叶税厘及加军饷93.3 万余两,十三年收 85.1万余两,十四年72.1万余两。 1891年在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相继发生围攻教堂和外国人骚乱,1895年在四川和福建也发生类似事件。 这些骚乱碰巧都发生在主要的产茶省区,这反映了当地经济萧条、失业严重的情形。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这一现象进行阐释。

  • 14、乾嘉以降,华北乡村偷窃庄稼的事件频发,村庄普遍通过组建青苗会,雇人看青,以应对秩序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嘉庆帝在一份上谕中指出:前据三河县民人王自士呈控命案内有该县王官屯庄“老虎会”(秘密会社)名目,特饬邹炳泰等派员确查,兹据奏查明,该庄并无“老虎会”之名,惟于庄稼成熟时,各家伙同看守,立有“青苗会”名目等语。 乡闾春耕秋获,守望相助,以防攘窃,原属风俗所恒有,惟不应立有会名,著该地方官即出示严禁,各村民每届收获之时,准其照常看守青苗,但不许纠众结会,如有倚恃人众滋生事端者,即行查拿惩办。

    材料二 随着乡里组织遭遇巨大危机、乡村治安教化、催粮征税、差徭摊派等事务乏人承办,青苗会乘机接手村庄公务。 尤其在办理差徭环节,青苗会会首甚至绕开乡保,“私行出贴撵办差务”。 与此同时,青苗会会首通过介入村庄公务,进而实现对乡保人选的控制。

    道光十六年,在审理宝坻县新得里李三店庄乡民争夺看青权的命案中,琦善并未聚焦于青苗会,而是仅关注命案本身,因此也没有对青苗会作出任何价值判断。道光十七年,在审理永清县一起看青命案中,琦善依旧没有对青苗会采取任何措施。

    材料三 同治六年,宝坻县厚俗里前白庙庄青苗会首事孟省三因年龄问题,向知县申请告退:今身年愈(逾)八旬,耳聋眼花,动履维艰,不堪办理青苗会事,所有差务身系帮办之人,照常经管,不敢推诿,身庄青苗会首事现有三人,均系年轻精明强干之人,办事妥当。 况且庄众素行信服,以后青苗会中之事不论有何事宜,与身无干。今岁身庄青苗圈地已经完毕。 为此禀恳,叩乞大老爷,伏念身年老、耳聋、腿迟,施恩将身首事之名准退,其差务仍照常遵办,不敢有误,则感公侯万代矣。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洪兵《清中后期华北乡村治理——以青苗会若干京控案为中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清朝政府对青苗会态度的变化进行解读。

  • 15、1977年冬,河南偃师缑氏郑瑶村出土的汉章帝建初二年“侍廷里父老禅约束石券”(见图 3),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乡里民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释文:建初二年正月十五日,侍廷里父老惮祭尊于季、主疏左巨等二十五人共为约束石券里治中。乃以永平十五年六月中造亻,敛钱共有六万一千五百,买田八十二亩。 惮中其有訾次当给为里父老者,共以容田借与,得收田上毛物谷实自给。 即訾下不中,还田,转与当为父老者。 其有物故,得传后代户者一人。 即惮中皆訾下不中父老,季、巨等共假赁田。 它如约束。 单侯、单子阳、尹伯通、锜中都、周平、周兰、□□周伟、于中山、于中程、于季、于季卿、于程式、于伯先、于图、左巨、单力、于稚、锜中卿、左□□、于思、锜季卿、尹太孙、于伯和、尹明功。

    注:大意是某乡侍廷里25户共同集资六万一千五百文,买田八十二亩。 约定以其每年收益帖助当年里中因家訾较多,次当为里父老者。 该人若因户訾降低,不再担任里父老,就应将田土转交给次当为里父老者。 里父老若物故,则传其继承人(继为户主,继为里父老者)。 如果里立约人中,家訾皆不够格当里父老,则该田即由祭尊于季、主疏左巨主持出租该田土。

    ——据杨际平《我国古代契约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张金光《有关东汉侍廷里父老禅的几个问题》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侍廷里父老惮约束石券”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契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侍廷里父老惮约束石券”的史料价值。
  • 16、图 2 中①处应是( )

    A、《法国民法典》 B、维也纳体系 C、《联合国宪章》 D、《战争与和平法》
  • 17、工业巨头安德鲁·卡耐基曾说:从苏必利尔湖开采两磅铁石并运到相距900英里的匹兹堡,开采一磅半煤、制成焦炭并运到匹兹堡,开采半磅石灰并运至匹兹堡,在弗吉尼亚开采少量锰矿并运至匹兹——这四磅原料制成一磅钢,对这磅钢,消费者只需支付一分钱。 卡耐基这一说法,主要基于( )
    A、工业研究实验推动煤衍生物开发 B、标准化生产使工人变成机器齿轮 C、大规模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 D、现代通讯联络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 18、1336 年,英国颁布的饮食禁奢法令规定:“任何人,无论其处于何种地位或身份,都不得在家中或其他地方,在正餐、晚餐或任何其他时间享用超过两道菜……只有在一年的主要节日中,每人可以最多享用三道菜。”该法令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英国当时( )
    A、阶级关系的变动 B、王在法下的确立 C、社会经济的衰退 D、个人主义的盛行
  • 19、18世纪末,在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中,尽管亚洲棉织品因其分量轻、颜色亮、价格低等优势在欧洲广受追捧并被大量进口,但不久欧洲纺织界和一部分人却对其各自政府施压,要求制定禁止或削减进口印度棉布的法律。材料意在说明,这一时期( )
    A、大规模全球性贸易以棉织品为主 B、欧洲与亚洲贸易规模有限的原因 C、亚洲生产力发达使棉布竞争力强 D、全球性经济联系使欧洲突飞猛进
  • 20、为研究世界近代史上的某一现象,一学者列举了以下要点:新兴的工业中心、从世界各地获得充足粮食供应、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该学者研究的这一现象是( )
    A、近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B、工业革命与工厂体系的建立 C、近代技术和医学的进步 D、世界联系加强改变社会生活
上一页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