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卷九中专门列有《炙法》篇,对胡人的烹饪方法“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烧饼就是把“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熟,加入生发面饼中“炙之”,还有用“炙法”来制作家畜、家禽、水产类的记载。这些记载体现了( )A、饮食习俗胡化成为主流 B、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人口流动加快南方开发 D、政治改革推动习俗变迁
-
2、根据《汉书》记载,汉初惠帝和高后时代,公卿皆武力功臣,文士如秦代一样不被笔墨供养,而文帝时却下诏要求各诸侯王、公卿、郡守为朝廷“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这一变化反映了此时汉政权( )A、社会建设成为社会主旋律 B、统治者追求“有为”治国 C、治国政策已转向重文轻武 D、内忧外患得到有效解决
-
3、“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一种官方诏书。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皇帝颁布下发的“罪己诏”,如下表。两汉的“罪己诏”( )
朝代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西汉
文帝
2
日食;匈奴入侵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东汉
光武帝
3
日食、地震;总结失政
和帝
1
蝗灾
安帝
3
一系列自然灾害
A、表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B、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色彩 C、说明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 D、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 -
4、西汉景帝曾下诏:“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要求郡国守相和其他地方各级官吏所用车马和骑乘的服饰要符合朝廷礼制的规定,地方基层官员严禁不穿官服到处乱走。这一诏令旨在( )A、明确郡国守相的行政职责 B、强调地方官员的教化职能 C、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限制不断膨胀的王国势力
-
5、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可以看到所谓“至正者静,至静者圣”“善为国者,太上无刑”“重柔者吉,重刚者灭”等信息,材料中反映的思想( )A、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的需要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融合了儒法两家的治国思想 D、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
6、汉初,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对于“言文刻深,欲务声名”的人,斥而不用。这做法( )A、阻碍了国家人才的选拔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C、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D、是汉承秦制的其体表现
-
7、汉代良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大肆株连,如西汉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东汉秦彭“吏有过咎,罢遣而已,不加耻辱。百姓怀爱,莫有欺犯”。这一司法实践( )A、促成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特征 C、适应了治国理念的调整 D、反映了监察制度的缺失
-
8、下图是考古人员在殷墟小屯村E10坑发掘的鹿头骨。上面刻辞是“戊戌,王蒿田……文武丁……王来征”(大意为戊戌那天,商王在一个叫蒿的地方从事田猎)。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甲骨刻辞完全用于占卜 B、商周的奴隶制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C、渔猎是殷商最主要产业 D、甲骨的发掘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
9、2021年,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鹦”形纹饰青铜尊,“鹗”是中国对猫头鹰类鸟的总称,相隔1300多千米的殷墟也曾出土“妇好鹗”。此外,三星堆玉璋的外形和河南二里头玉璋极其类似,考古学家断定是从夏朝流传而来。以上考古发现再次实证了( )A、中国古人崇拜猫头魔一类的鸟 B、三星堆青铜器和玉器均为礼器 C、古蜀文明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
10、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宫室建筑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宫殿”。2021年中国最早“宫殿”在“河洛古国”——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发现,此次发现将中国宫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这表明( )A、考古史料须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 B、只有考古史料才能印证历史的真伪 C、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进行证实 D、历史会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而修正
-
11、有学者研究指出,甲骨文的“天”字属于会意字,字形像正面站着的“人”(如图1),突出人的头部,与现代宇航员的形象相似(如图2),并引用《说文解字》中关于“天”的注解“颠也,至高无上”,将其意解释为从头顶一直延伸到无穷远处。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 )
A、对天的原始自然崇拜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文字凸显占卜和祭祀 D、甲骨文预示科技发展 -
12、郑州小双桥商朝早期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是用软笔蘸朱砂等颜料书写于陶缸器表或口沿内侧的,这些陶缸多出土于祭祀区的地层和遗迹中,从文字的形态结构看,其与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这一考古发现能够说明( )A、朱书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B、商代的祭祀活动程序复杂 C、甲骨文发展有历史积淀 D、商之前已有成熟文字系统
-
13、据考古报告,商代女军事家妇好墓出土的仅青铜器至少有1.6吨。殉葬人数不少于16人,有100多件兵器,其中有两件青铜铖特别大,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这反映了商代( )A、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 B、相对发达的手工业文明 C、崇尚武力的时代特征 D、具备较成熟的文字系统
-
1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A、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立 B、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C、为记录商代历史而诞生 D、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
15、有学者发现,商代晚期铭文中的一些文字在构型上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形状相似(如图),这一发现( )
A、体现了实物史料可信度更高 B、推前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C、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提供了早期文字研究的新佐证 -
16、1949年春至冬,我国一些地区相继发生旱、涝、虫、疫等自然灾害,中共中央发布相关指示,全国各地成立救灾委员会,并通过发放救济物资、开展社会互助、开展减租退押运动、安置灾民等措施使灾情得到遏制,1950年,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材料中的治灾举措( )A、得益于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B、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 C、体现了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D、杜绝了自然灾害的发生
-
17、下表是《人民日报》(1950-1951年)关于“青年劳模”事迹的报道(部分),这些报道( )
时间
地区
人物
标题
1950年3月
山东
赵桂兰
《共产党的好女儿一赵桂兰》
1950年4月
河北
王青梅
《妇女劳动模范王青梅当选县人民政府委员》
1950年9月
黑龙江
梁军
《新中国的女施拉机手梁军》
1950年11月
辽宁
张子富
《劳模张子富怎样进行宣传鼓动》
1951年6月
安徽
甘彩华
《治淮女英雄甘彩华》
A、有助于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B、反映了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激发了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D、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
18、下表为1949—1952年东北地区推广新式农具时的若干现象。这反映出( )
现象1
尚志县北川村的3户单干户贷到新式农具后便自发组织起来共同耕种,他们说:“我要单干没工夫侍弄。这点地用新农具不值当。现在大家搭伙了”。
现象2
克山县民主村刘东海小组没有铲蹚机,怕天早没活做,下雨铲不过来,小组散2了伙,各干各的,小组负责人刘东海表示:“来年说什么也得弄两台铲蹚机。若不小组都没法领导了。
现象3
海伦县十七区禄生村王永珍互助组为了使用新式农具,由6户增加到11户。
A、农业机械化初步实现 B、农民积极响应新中国土地改革 C、社会主义改造经历曲折 D、生产力提高促进生产关系变革 -
19、1953年,王崇伦作为鞍钢北部机修厂工具车间的刨工,相继改进成功7种工具、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四年的生产任务,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这反映了当时新中国(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 C、生产技术全面革新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实施
-
20、据统计,1951年,私营企业全年盈利额比 1950年增加了90.8%。 其中,全国私营工业的户数增加了 11%,职工人数增加了11.4%,生产总量增加了39%;私营商业的户数增加了11.9%,从业人员增加了11.8%。据此可知,当时私营企业的发展(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借鉴了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经验 C、违背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要求 D、缩小了城乡发展水平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