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某位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的学习主题提纲如下。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1)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2)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的主要兵力

    (3)中国军队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东方主战场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抗战的胜利
  • 2、193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南下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西迁至昆明,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事是由于(    )
    A、日军发动全面侵华 B、平衡西南教育 C、国民政府学制改革 D、国共十年对峙
  •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这突出表明五四运动(    )
    A、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促成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4、民国以后,“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些变化体现了(    )
    A、婚姻自主意识增强 B、交通通讯新变化 C、民国政府政策新变化 D、自由平等新风尚
  • 5、《辛丑条约》规定,清朝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说明(    )
    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改变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中国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D、中外和好局面已然呈现
  • 6、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开展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    )
    A、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B、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C、意在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D、有效保障了晚清国家安全
  • 7、16世纪以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和人口数量都迅猛增长,大片三角洲山地和沙地得到开发,耕地数量大幅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    )
    A、生产工具出现重大改进 B、高产农作物传入与种植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 8、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    )

    明朝中后期

    日本倭寇威胁沿海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

    1624—1661年

    荷兰侵占台湾

    17世纪中叶起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B、西方殖民者侵扰沿海 C、中国社会面临危机 D、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9、朱熹是南宋最负盛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康熙称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下列主张与朱熹有关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资 B、“存天理,灭人欲” C、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 D、工商皆本
  • 10、宋代东京的集市贸易有来自洛阳、成都的酒,江、淮、蜀、闽的名茶,南方的丝织品,西北的石炭,河中和成都的纸,福建、成都、杭州的印本书籍。两浙的漆器,赣州的陶瓷器等等。这主要说明当时(    )
    A、对外贸易频繁 B、商品经济繁荣 C、南方科技发达 D、金融资本雄厚
  • 11、下图所示为对元朝某机构的描述。该机构是(    )

    ●为四大中央政府机构之一

    ●掌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

    ●其职能相当于行省机构,故在吐蕃地区不另设行省

    A、中书省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宣慰司
  • 12、金世宗时期对女真学生单独开设进士科,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教材以译成女真文字的儒家典籍为主。不同于中原王朝以诗赋取士,女真科考只考一场试策,且使用女真文字。这体现出金朝(    )
    A、放弃游牧民族传统 B、学习汉族制度文化 C、实行全面汉化政策 D、采用蕃汉分治制度
  • 13、自古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史实中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唐朝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B、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C、日本学问僧到长安求法 D、唐招提寺是建筑的杰作
  • 14、富有浪漫诗意的国漫电影《长安三万里》近来好评如潮。与其中所提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所反映的制度一致是(    )
    A、“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 B、“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D、“大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 15、“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说明了唐朝最终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朋党之争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宦官专权
  • 16、战国时赵武灵王倡胡服骑射,引进胡服,但胡服没有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五胡内迁后,胡服为广大汉人所喜爱,并逐渐普及。这一典型事例最能说明(    )
    A、胡服因美观而受人追捧 B、喜新厌旧是人们的天性 C、政府提倡违背民间意愿 D、民族交融丰富人民生活
  • 17、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下列表述属于西汉时期历史元素的是(    )
    A、诸侯五铢钱独尊儒术《本草纲目》 B、刺史察举制均输平准《史记》 C、内阁曲辕犁三教并行《禹贡地域图》 D、皇帝两税法大定之治《神农本草经》
  • 18、钱穆曾认为中国古代某制度,“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日,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这一制度是(    )
    A、中央集权制 B、三省六部制 C、皇帝制度 D、郡县制度
  • 19、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了重大发展,农业进步,工商业繁荣,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根源于(    )
    A、井田制的发展 B、铁犁和牛耕的使用 C、统治者的重视 D、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推行
  • 20、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观察遗址分布图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 B、遗址分布范围广泛且均衡 C、新石器时期阶级分化明显 D、中华文明主要起源长江流域
上一页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