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 )

    历史时期

    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

    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

    公元4世纪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公元5—6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A、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 B、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 C、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D、民族迁徙决定中西历史走向和趋势
  • 2、1969年,中央政府将全国划分为10个经济协作区域,并命令每个协作区域建立自给自足的工业体系。1973年,中央政府将经济协作区域合并为6个,并放缓了建设步伐。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B、外部环境趋向缓和 C、纠正了“文革”极“左”思潮 D、政府调整工业布局
  • 3、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老德记”汽水的广告漫画。下列选项中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实业救国热潮逐渐兴起 B、汽水企业维护民族品牌 C、民族工业在夹缝中发展 D、商业营销迎合爱国主义
  • 4、北魏大臣高谦之认为,“钱货之立,本以通有无,便交易,故钱之轻重,世代不同”“政兴不以钱大,政衰不以钱小”“今寇难未除,州郡沦败,民物凋零,军国用少,别铸小钱(即将钱币分量减轻而币值不变),可以富益”。这反映了北魏( )
    A、别铸小钱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B、通过币制改革实现社会稳定 C、统治者铸钱敛财的货币观念 D、正确借鉴了历代钱法的得失
  • 5、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红山文化遗址的积石冢是有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具有“唯玉为葬”的显著特征(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产生

    B

    太湖西北岸的丁埂遗址(属良渚文化规模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渔猎用具,仅渔网坠就多达500件。

    生活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

    C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

    生产工具以骨器为主

    D

    西周“何尊”青铜器内底刻有“宅兹中国”的铭文。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A、A B、B C、C D、D
  • 6、畅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史实

     

    1609年

    荷兰东印度公司律师格劳秀斯在《论海洋自由》中,认为每个国家都可以

    在海上自由航行。此后荷兰打着海洋自由的旗号,几乎垄断了北海的

    渔业,将捕捞范围扩展至英国海岸

    1613年

    英国威尔伍德受命于国王,发表《海洋法概览》,反驳格劳秀斯,承认各

    国均享有海洋自由,但沿岸国对靠近本国海岸水域享有主权

    1625年

    弗莱塔受西班牙政府委托,出版了《论西班牙政府对亚洲的正义统治

    权》,回应格劳秀斯的攻击,主张国家像对陆地一样取得海洋的所有权

    材料二   和平解决海洋争议的规范精神酝酿于二战后,在21世纪得到了广泛确认。被称为"海洋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和平目的"和"和平用途"。《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海洋自由"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表格所列国家17世纪有关海洋权利争论的主要观点。
    (2)、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海上格局基本上是一个单极霸权体系;21世纪以来,力量平衡或均势将代替海洋霸权成为主流格局,进而影响海洋权益的利用。结合上述材料,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 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创立了人民政权,开始了新制度、新治理的探索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国家制度与治理模式。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分为三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不懈努力,逐步确立了党领导政权的体制模式。

    ——据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等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中,围绕"制度探索与创新"这一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运用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 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用"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多表述为"诚信"。在中国古代,作为伦理准则的诚信,适用于封闭的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诚信的实现要依靠"上行下效",依靠榜样的力量。诚信是由社会舆论和个体内心信念保障实施的,失信于人会被人群疏远从而失去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诚信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甚至成为治国之道是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

    ——摘编自王玉花、宋桂红《谈中、西方文化中信用的观念》

    材料二   西方传统信用文化认为个人自由是缔结契约的前提。"信"是适用于"陌生人"之间的原则,是体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方面,人们普遍认同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罗马法中已建立了相应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的西方信用文化带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能够起到协调人际关系、净化经济活动运行环境的作用。

    ——摘编自李新庚《信用理论与制度建设研究》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西方在传统"信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中西方传统"信用"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 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边境继续设交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监为互市监。《唐六典》"诸市互监"云:"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还规定,"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蕃人须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编自李叶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唐初,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糜"为要义,在西北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府州。对于封授的府都督、刺史等职,唐朝明确规定"皆得世袭",对内附"酋领"厚于赏赐,其中包括官秩很高的虚衔。同时,唐朝还积极吸收当地的民族和部落参与作战,对参战首领授予军职。唐代龟兹地区存在着与中原大致相同的差役制度胡汉同被征发服役。唐王朝还在龟兹建立都督府、州、城、村、坊等类似中原的地方行政建制。

    ——摘编自范恩实《唐羁糜州制度是一体而治的重要一环》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西北边境互市的贸易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在西北地区推行羁政策的表现。综合上述材料,简评这一政策。
  • 10、1955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
    A、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 B、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 11、下图为1875年确立的法国共和制示意图。依据此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统成为中央政府唯一权力中心 B、三权分立稳定了法国政局 C、行政机构受到了立法机构的制约 D、内阁能够否决众议院提案
  • 12、在中世纪欧洲,香料被看做是上层社会的标志,其价格昂贵,被称为"黑色黄金",一些贵族家庭会以香料来彰显自己财力。16世纪以来,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寻常百姓的大众化商品。这一变化缘于( )
    A、畅近代商业贸易方式的变化 B、欧洲民众消费观念的改变 C、欧洲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 D、欧洲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
  • 13、在古代雅典,每个官员任职前必须宣誓他将公正、依法从政。雅典人视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包括十将军在内。公元前5世纪,雅典许多显赫的政治家、军事家因触犯法律或遭流放,或被罚款,或被处死。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A、重视利用法律维护政治生态 B、践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政治精英引领民主政治发展 D、民主政治借助于宣誓的形式实现
  • 14、下表所示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据此可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年代

    次数

    主要出访国家/地区

    19491983年

    12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

    44

    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

    225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A、尚未突破意识形态的羁绊 B、取决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C、适应了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D、基于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
  • 15、下面为1940年晋察冀边区群众投票选举的图片。图片中,怀抱小孩的母亲正在投票。这反映了当时(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扩大 B、革命根据地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 C、边区政府重视民主政治建设 D、妇女彻底摆脱了封建伦理的羁绊
  • 16、某政府公报中曾写道:"第二届高等考试……包括普通行政人员、财务行政人员、教育行政人员、统计人员、外交官领事官、司法官、会计人员7类考试。10月20日,考试在南京、北平同时举行,经过甄录试、正试,共录取及格人员102人(首次录取女性2名)。"据此推断,该政府是( )
    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 17、下表为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 )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1873年

    2.6

      

    37.4

     

    58.3

    1.7

    1893年

    15.6

      

    28.4

     

    53.4

    2.5

    1903年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A、传统手工业有较强的竞争力 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面临困境 C、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质变 D、中国在国际分工中丧失优势
  • 18、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 )
    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B、削弱了君主专制集权 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 D、取代了司礼监的特权
  • 19、史料记载:"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真宗景德二年)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这折射出宋代( )
    A、商品经济的活跃 B、纸币价格低于金属货币 C、商人地位的提高 D、滥发纸币激化阶级矛盾
  • 20、右图所示为东晋至唐朝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唐代( )
    A、人才选拔机制成熟 B、世家大族退出政坛 C、政权统治基础扩大 D、政府行政效率提高
上一页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