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为《2006-2013年良渚古城考古的主要收获》一书中良渚古城考古平面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

    A、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村落景象 B、早期中国已具备较完善的国家形态 C、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说明新石器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文治武功盛极一时被后世史家誉为“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这一百余年间清朝最后完成了国家大一统的最高理想在辽阔的版图内建立了空前稳固的有效管辖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传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新的高峰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清朝继元明两朝之后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以至最后完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是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框架因而“康乾盛世只能是中国古代最后的辉煌。

    ——摘编自中国历史元明清》等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康乾盛世的认识。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唐入宋城市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都市空间的扩展。空间的扩展增强了都市的吸纳力,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空间的扩展至少具有三维(向)性:一是外延的扩展,使都市的实际区域逐渐向城外扩展,即形成“大都市”(不以城墙为界限);二是城内封闭式的坊市制度的突破,主要表现为“打墙侵街”“接檐造舍”等,属于内涵的扩展;三是立体空间的扩展,即在占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建楼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以增加商用和民用宅舍使用空间。

    ——摘编自宁欣《由唐入宋都城立体空间的扩展》

    材料二 唐宋时期,政府出于迫切缓解财政拮据的现实需要,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并逐步认可商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社会分层的依据,以出身为标准的身份等级制的影响力大大削弱。唐末的战乱沉重打击了不断衰落的门阀士族,客观上促进了商人摆脱自身原有阶层的桎梏,一个新兴的富民阶层开始崛起。商人阶层自身也逐步认识到组织行会的重要意义,于是“行”代替“市”成为新兴的社会组织。城市市民开始寻求用联合抗争的方式表达本阶层的观点,为自己发声,市民意识开始觉醒,市民阶层由此萌发。

    ——摘编自冯兵《隋唐 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城市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
  • 4、有学者认为,宋夏战争中,虽然西夏军队在战争中大败宋军,但由于北宋停止了岁赐,关闭了榷场,不准青白盐进入宋境,导致西夏粮食、布帛、茶叶及日用品供给奇缺,物价飞涨,引起各族不满,最终促成和谈。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宋朝控制着西夏的经济命脉 B、经济实力决定战争胜负 C、经济的互补性制约战和关系 D、经贸往来影响政权关系
  • 5、从《旧唐书·舆服志》“爰至北齐,有长帽短靴,合袴袄子,朱紫玄黄,各任所好”的多元服饰并存,到北魏晚期南朝“袍拂踝,靴至膝”。至唐代,源自胡服系统的“幞头、圆领缺胯袍和乌皮六合靴”为主的服饰搭配被固定到了常服系统之中。这(     )
    A、体现了服饰演变艺术性趋势 B、反映了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体现了服饰演变中原化趋势 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趋势
  • 6、西周时期,周天子祀天祭祖,内服、外服中各级各姓封君贵族均有从祭和助祭的义务。当异姓封君贵族履行从祭与助祭义务之时,其原有族群背景便被大大淡化了,无形之中融入西周王朝的统治阶级阵营。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推动了周文化心理认同 C、加强了周天子集权统治 D、强化了同源共祖的观念
  • 7、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时注意到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部二、三级阶梯的河谷平原适合发展农业,长江黄河总流域面积大,两河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多样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两河的中下游没有不可逾越的地理障碍。这些特征可以共同用来解释中华文明(   )
    A、“农业文明”的特征 B、“连绵不断”的特征 C、“独立发展”的特征 D、“多元一体”的特征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和反哈布斯堡联盟两大国际政治集团之间的对抗,前者力图以天主教会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名义称霸甚至统一西欧,后者则千方百计地不让其得逞,以维护英国、荷兰等新兴民族国家以及德意志诸侯的独立。1643年,新教联盟取胜虽成定局,但双方均精疲力竭,形成微妙的国际均势。交战双方当年即在威斯特伐利亚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和谈,直到1648年才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承认路德教和加尔文教的合法地位,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确认德意志诸侯的主权,规定签约各方均须保护条约不受侵犯,使得西欧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共同体”,为现代外交体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根据材料,概述导致三十年战争爆发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积极影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前期的屯田限于哈密、吐鲁番、巴里坤等地,且受稳定形势的影响也时屯时撤。准噶尔之乱平定后,清政府认识到“驻军屯田,最为紧要”,遂大规模的屯田渐次展开。历经近200年的发展,形成军屯、民屯、犯屯等形式,屯田规模由初期的二十余万亩发展到清末的一千多万亩。在屯田之初,新疆境内的民族分布格局以天山为界,形成“南回北准”的格局,随着屯垦移入的汉、回、满等民族,与其他民族形成“大错居、小杂居”的居面。在屯田开展的同时,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传入新疆,在迪化屯田初兴时期,呈现出“伐木采煤,养育鸡豚,竟成村落,与内地无异”的景象;在天山南路,“塔克拉玛干边缘绿洲的精耕农业特性,造成其倾向于中国社会及文化的特征”。

    ——摘编自陈占芳、范经云《清朝对新疆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进路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新疆屯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新疆屯田的历史作用。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正统七年,邑大饥,安定乡人卢祯捐谷一千三百二十石助赈,有司奉敕(皇帝的命令)旌(表扬)为义民,劳以羊、酒,表其闾;成化二年,朱肇、张輗各捐赈谷三百石,授七品散官;成化九年,仇轼、陈瑾、薛珪、宋昂各捐赈谷一百五十石,赐民爵一级;嘉靖十四年,旱蝗,发仓稻以赈;嘉靖十八年,海潮,奏留余盐银两,发仓稻赈恤之;嘉靖十九年,旱蝗,巡抚周金、巡按石永奏免税粮;嘉靖二十年,水旱,发仓稻赈民,巡盐御史又发赃罚银补赈;嘉靖三十九年,大饥大疫,巡抚都御史唐顺之、巡按御史陈志、巡盐御史李廷龙各发银谷赈济;海道副使刘景韶施药疗民,全活甚众;知县童蒙吉殚力赈饥施药。

    ——节选自清嘉庆《如皋县志》

    (1)、根据材料,指出明代社会救济的主要形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社会救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社会救济的积极影响及借鉴价值。
  • 11、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现代化理论(     )
    A、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源 B、为美国发动冷战提供了理论依据 C、适应了美国称霸全世界的需要 D、成为国际法发展和实施的推动力
  • 12、如表为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图中所示世界体系(     )

    *具有反人民性,将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战利品进行瓜分

    *受困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将苏俄排斥在世界体系之外

    *过分强调复仇和奴役直接引发了新一轮的争斗

    A、具有较强的普遍性和权威性 B、体现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 C、促进了集体安全机制的完善 D、本质上是基于强权的新秩序
  • 13、从1789年到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平均约7年更换1次。政体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等,出现过三次君主立宪政体,两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体。这反映出法国(     )
    A、资产阶级政治诉求缺乏民众支持 B、缺少实施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C、多种政治力量间的斗争尖锐复杂 D、两党轮流执政的体制不够成熟
  • 14、如表是某时期英国议会的一则令状,据此可知当时(     )

    主教及其他高级教士、郡守、男爵、郡属骑士、市民代表和市民议员、其他辖区的人士:

    遵照国王陛下的旨意,你们需赶赴议会。国王非常感谢各位前来参会,也希望大家不久便能返回各自的家园,所以诸位要抓紧时间迅速赶来,不得延误。不过主教、郡守、男爵、审判官、法官及其他王室议事会成员如果没有国王的特别指令则不得擅自离会。你们还需要留在议事会行使职责、处理公务。

    A、英王在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 B、责任内阁制度亟需完善 C、市民阶层成为议会主导力量 D、英国教会摆脱教廷控制
  • 15、11世纪以来,在西欧城市中掀起罗马法复兴运动。市民阶层援引罗马法为自己的活动寻求合法依据,君主们通过罗马公法来维护君权统治。同时,罗马法中的商业法规也对原有的庄园法与习惯法形成冲击。这说明罗马法(     )
    A、摒弃了习惯法的原则与规定 B、适应了中古欧洲的发展需要 C、体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 D、强化了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
  • 16、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制达到高峰,平等的概念被用于政治领域,公民不分贫富和出身均有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同等权利”主要体现在(     )
    A、全体居民的直接民主 B、政权机构的分权施政 C、人人平等和终身任职 D、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
  • 17、如表反映了某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情况(%),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6

    0.003

    48.24

    A、“一边倒”政策的效果初步显现 B、“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亚非国家支持 C、中苏关系正常化推动双边贸易发展 D、中国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
  • 18、1962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作了《关于农业问题》的报告,主张建立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实行队(生产队)生产,组包工,田间管理包到户,对一些特殊的技术活,可以实行联系产量超产奖励的个人责任制。这份报告(     )
    A、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有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促进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成 D、推动个体私营经济获得发展
  • 19、如图为《陕甘宁边区人民投票选举》,图中所示选举活动(     )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B、产生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C、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 D、助力解放战争获得胜利
  • 20、自1905年至1911年,清政府组织了七次归国留学生考试,共有1388人考试合格,其中170人获得进士出身,1218人获得举人出身;举行选官考试5次,共有989人被录用授官。清政府的这一举措(     )
    A、逐渐取代学堂选官制度 B、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C、顺应了晚清时局的变化 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上一页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