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在气候和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作用下,2024年全球GDP较2023年预测将减少0.1%。英国政府罗列了该国所面对的9大领域的89种风险,其中网络领域仅次于恐怖主义。这体现了(       )
    A、各国间相互依存日益密切 B、网络安全严重威胁经济发展 C、和平与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D、非传统安全威胁已蔓延全球
  • 2、从1961年到1995年,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一共举行了11次,不结盟运动的内容和宗旨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反帝反殖、争取和平独立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强调经济独立与政治独立不可分割。这说明(       )
    A、国际关系实现了民主化 B、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宣告终结 C、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D、第三世界谋求建立国际新秩序
  • 3、据图可知(       )

    A、沙俄时代俄国发展水平远低于欧洲各国 B、识字率的提高确保苏联的经济健康发展 C、苏联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效果显著 D、苏联国民识字率与工业发展程度反差大
  • 4、1933年,希特勒的经济智囊亚尔马·沙赫特访问美国,希望美国同意德国推迟支付美国的银行贷款,刚上台的罗斯福竟一口答应了德国的要求。1939年,美国还接下了德国的军火订单。这说明美国(            )
    A、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B、依靠战争走出困境 C、企图与法西斯结盟 D、通过新政摆脱危机
  • 5、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以及大量商品和资本的输入,加剧了亚洲的落后,破坏了旧式的亚洲社会,也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说明(       )
    A、西方殖民侵略具有双重影响 B、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C、无产阶级尚未登上历史舞台 D、亚洲革命任务发生根本变化
  • 6、1888年,恩格斯在英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回顾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和《宣言》在各国的传播史,指出“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据此可知,恩格斯旨在强调(       )
    A、资本主义社会有进步性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要求 C、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D、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 7、托克维尔写道:“法国革命所宣传的一切思想并非完全新颖的,它所采取的手段也并不是史无前例的。同样的一把火炬,在 15世纪时被轻而易举地扫灭,而在18世纪,它却在法国重新点燃,进而燎原整个世界。”这说明(       )
    A、法国大革命具有世界意义 B、启蒙运动直接冲击封建制度 C、美国独立受法国革命影响 D、法国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
  • 8、有学者认为:“17世纪的英国,从本质上说,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脱胎换骨的现代国家,他的体内只保留了些微的中世纪遗迹,好比供奉品一般。”学者意在强调英国(       )
    A、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B、共和政体符合国情 C、君主制退出历史舞台 D、责任内阁最终形成
  • 9、德国、瑞士、英国宗教改革比较表

    国家

    意图

    方式

    主要内容

    德国

    反抗罗马教廷的腐朽统治和民族欺压

    自下而上的宗教战争

    主张因信称义、政教分离

    瑞士

    反对罗马天主教廷的专制和欺压

    自下而上的宗教战争

    否认教会的权威, 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

    英国

    摆脱罗马教廷的束缚

    国王自上而下的改革

    国会通过《至尊法案》, 加强英国君主的权威

    据表可知(       )

    A、科学与神学斗争激烈 B、政教分离成为了社会共识 C、改革弱化了君主权威 D、新教力图独立于罗马教廷
  • 10、根据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目前已知的各大陆均被人们发现 B、人们对美洲的认识臻于完善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 D、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开阔
  • 11、英国学者韦尔斯在其著作中写道:“君主对于他们的臣民来说,都是有名无实的统治者;乡村被强者所占据,宣称自己是国王授予的勋爵。贵族聚集起来修建城堡,某些工匠集中在一起,在周围的村庄里从事农耕工作。”作者描述的是(       )
    A、工商业城市在非洲兴起 B、中世纪初期欧洲社会状况 C、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状况 D、印加帝国王权的不断加强
  • 12、下图呈现的是古代欧亚非四处著名建筑遗址,它们反映了古代世界(       )

    A、文明的多元性 B、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 C、文明相互隔绝 D、文明交流趋势不断加强
  •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石器时代的耕种者向居于统治地位的显贵们提供剩余物品,从而由部落成员转为农民。”材料体现了(       )
    A、农业发展导致封建社会形成 B、私有制的产生 C、社会分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 D、早期国家形成
  • 14、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1月 31 日下午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       )
    A、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B、有利于实现脱贫攻坚伟大任务 C、促成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D、标志全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 15、197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经有110多个,这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这一成就(       )
    A、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B、促进“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前提 D、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16、经过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的较量,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状况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国实现工业化,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国(       )
    A、开展土地改革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颁布了《共同纲领》 C、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D、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 17、据下表可知,两次和谈(       )

    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电邀,同周恩来、王若飞组成的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国共双方代表进行和平谈判,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是南京政府秉承蒋介石旨意拒绝签字。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

    A、均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协定 B、都在全面内战的背景下发生 C、均是国民党的“缓兵之计” D、都在势均力敌的前提下进行
  • 18、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反摩擦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有助于(       )
    A、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国共矛盾 C、成立联合政府并坚决避免内战 D、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在三年多土地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基本形成一套比较切实可行的革命路线、政策和方法,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在这一背景下(       )
    A、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B、陕甘宁边区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D、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成效显著
  • 20、1919年夏,美国为保证其“门户开放”政策的实现,大力扶持直系;日本为维护其在华的“特殊利益”,继续扶持皖系。于是,军阀内部的矛盾进一步扩大。这说明(       )
    A、列强们支持袁世凯独揽大权 B、北洋政府由不同派别的军阀控制 C、当时中国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南京国民政府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