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大夏立国近200年,最终灭于(     )
    A、北宋 B、 C、 D、蒙古
  • 2、节度使是唐朝中期以来设置的地方军政长官,坐镇一方。宋朝增设中央任命的知州和通判,与节度使共同管理地方。这一变化(     )
    A、杜绝了地方割据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缓和了社会矛盾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3、王安石认为,秦之所以“兵众而强”,是由于商鞅实行了“什伍之法”;北宋养兵虽多,其战斗力却很弱,是因为把兵和民截然分开的缘故。为提高军队战斗力,他设想了(     )
    A、均田制 B、南北面官制 C、征兵制 D、猛安谋克制
  • 4、《金刚经碑》是柳公权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用笔灵巧劲健,结构严谨平衡。该作品的书体可能是(     )
    A、篆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 5、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造成诗歌描述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藩镇割据 D、五代更迭
  • 6、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标准(     )
    A、增加了税收名目 B、减少了收税对象 C、提高了财政收入 D、抑制了土地兼并
  • 7、下图为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唐蕃会盟碑,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体现了当时唐朝(     )

    A、开放的对外政策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自由的社会风气 D、雄伟的建筑风格
  • 8、唐朝时期,新罗人崔致远十二岁时留学中国,十八岁时进士及第。他居唐十六年后回国,被誉为“汉诗学宗师”,其汉文著作《桂苑笔耕集》流传至今。崔致远的经历反映出当时(     )
    A、中华文化影响巨大 B、政治风气相当宽松 C、门第观念较为淡化 D、行政体系日臻完善
  • 9、隋朝大运河作为交通大动脉贯穿南北,“商旅往还,船乘不绝”,极大地便利了漕运。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加强了边疆地区治理 B、消除了南北经济差距 C、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 10、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说:“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及老成,验之行事”。这表明该书(     )
    A、内容丰富 B、取材广泛 C、注重总结 D、老少皆宜
  • 11、南朝初期,江淮地区“土多稻田”。朝廷令“自今悉督种麦,以助阙乏”。至齐梁时期,麦类作物的种植区域继续扩大。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土地肥沃 C、小麦产量较水稻高 D、政治中心南移
  • 1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在他的笔记中出现了“三国鼎立”、“北方各族的内迁”、“江南地区的开发”等关键词。他可能在研究(     )
    A、夏商周的政治和经济 B、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步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13、①下列史实与图示中①相对应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张骞出使西域 C、《史记》问世 D、“蔡侯纸”出现
  • 14、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多次下诏释放囚徒、奴婢,禁止人口买卖。上述措施(     )
    A、缓和了集团内部矛盾 B、彻底解决了土地问题 C、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
  • 1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西汉政府曾在该地区(     )
    A、修筑万里长城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设置管理机构 D、派班超父子经营
  • 16、“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汉朝科技的进步 B、西域人对丝织品的追捧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提升
  • 17、西汉初立,社会残破,连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将相大臣有时只能乘牛车出行。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以法治国 D、盐铁官营
  • 18、《三字经》这样描述秦朝:“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
    A、秦开启争霸战争 B、秦亡于楚汉之争 C、秦王朝二世而亡 D、嬴政建立了秦国
  • 19、战国时期,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大型水利工程相继建成。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封建国家的统一 B、铁制工具的使用 C、宗法制不断瓦解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20、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某学派提出“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的主张。该派别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