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世纪西欧许多庄园法庭的决议文件,都以“经整个村庄共同体一致同意”,或者“经领主和全体习惯佃农、自由佃农一致同意”等作为开场白。某庄园的一次村民会议,甚至决定了该庄园今后一个世纪的工作规划。上述材料可用于研究中古西欧(   )
    A、基层治理的特点 B、自治城市的发展 C、民族国家的起源 D、封建王权的变化
  • 2、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发展成为一个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帝国。国家版图的扩大引起了司法审判的变化,专业法官和代表地方势力的基层机构被排除在法庭之外,司法审判主要由国王、朝廷重臣和市长等行政官员完成。据此可知,亚述帝国(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官僚体系趋于完备 C、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司法水平显著提高
  • 3、1998年,全国上下通过召开纪念大会、理论研讨会、座谈会,组织创作文艺作品、出版物、举办展览和大型音乐会,发行纪念邮票等多种方式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人民日报》也开辟专栏,发表一系列纪念文章。这些活动的开展(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 C、有利于凝聚改革共识 D、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 4、大兴纱厂是近代石家庄第一家大型民族纺织企业。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接管该厂,建立起新型公营工厂管理制度。1948年5月,又计划将大兴纱厂发还资方,实行公私合营。1950年1月大兴纱厂正式发还资方时,转为私营。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B、新民主主义路线得到贯彻 C、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
  • 5、“补药”是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概念。下图为1909年10月1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牛髓粉补药广告。据此可知,当时(   )

    注:图中文字为,牛:“你们把我的肉熬汁,骨髓磨粉,真算是第一等补药。”人:“早知有这样好东西,还煎什么膏滋呢?不如倒了罢。”

    A、中医理论体系得到丰富 B、新文化运动影响广泛 C、国人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中西医出现融合趋向
  • 6、在清代传统的保甲制度下,绅士阶层是基层社会控制的对象。咸丰年间(1850—1861年),随着地方团练的兴起,绅士迅速由传统的控制对象演变成基层社会的控制主体。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社会危机影响基层治理 B、经济发展促进阶层流动 C、东南互保冲击中央权威 D、西学传播改变乡里制度
  • 7、有学者研究发现,元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创造,但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这主要得益于(   )
    A、自然经济的突破 B、世界交往的扩大 C、改土归流的实施 D、租佃关系的普及
  • 8、元代许多儒生或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编撰一些后世儒家用以启蒙的教科书;或悬壶济世,将复杂的医学转化为可行的方剂之学;或将数学理论转变为可行的算学口诀,甚至发展出珠算类的简易计算工具。这些活动(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B、消除了士庶之间的界线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儒学世俗化进程
  • 9、表1开元至天宝时期(713—756年)户口数(部分)

    州名

    户数

    增长率(%)

    口数

    增长率(%)

    密度(人/平方公里)

    常州

    102631

    384.5

    690673

    518.8

    81.5

    苏州

    76421

    544.4

    632655

    1061.4

    45.8

    杭州

    86258

    182.2

    585963

    281.2

    72.3

    台州

    83868

    1174.0

    489015

    1282.0

    40.2

    湖州

    73306

    418.6

    477698

    525.0

    74.1

    据表1可推知,这一时期(   )

    A、户籍管理的水平显著提高 B、政局动荡带来人口南迁 C、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 D、赋税制度实现根本变革
  • 10、西晋创立了直诉制度,即在京师朝堂外设置登闻鼓,有重大冤屈者可以击鼓鸣冤,直诉中央。这一制度被南北朝所沿用,北魏太武帝及南朝梁武帝时,都曾发生过击鼓鸣冤的事件。直诉制度的建立(   )
    A、推动了律令儒家化进程 B、打击了世家大族的特权 C、加强了对司法活动监督 D、改善了基层治理的成效
  • 11、战国至西汉时期,民间曾广泛流行“驰逐”的飞速驰车竞技项目,高速驰车亦成为许多皇室贵族的嗜好,甚至以温良谨慎著称的汉文帝也想尝试飞车疾驰的乐趣。这反映了当时(   )
    A、勇进精神影响社会风气 B、皇帝好恶决定竞技兴衰 C、耕战结合思想深入人心 D、民族交融带来文化重构
  • 12、考古资料表明,距今约8000—5000年的中国各地聚落遗址外围一般有壕沟围绕,里面的房子排列整齐,中央一般为大房屋;古城遗址往往以规模宏大的宫城为中心,方正规矩;墓葬遗址也普遍排列规整。据此可知,早期中国文化的特征是(   )
    A、有容乃大,和谐共存 B、追求秩序,稳定执中 C、祖先崇拜,以人为本 D、整体思维,天人合一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初唐时期,敦煌是唐军的军事指挥基地、粮草供应基地和补给站。武则天采取“所有田业,官贷种子,付户助营……课役具免,复得田苗”的措施,使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手工业也迅猛发展,行业种类齐全,分工细致。在西突厥投降后,“商旅可行矣,诸胡大悦”,敦煌的交通更为畅通。敦煌地区不仅有西域商人的聚落,沿途还有不少供过往商人打尖住店的驿站。在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繁荣发展以及中外贸易兴盛的基础上,敦煌的商业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城内店肆林立,有了专门的行市划分。大量的商人汇集于敦煌,使敦煌这个以中转贸易为特征的国际商贸城市空前繁华,出现了“兴胡之旅,岁月相继”的景象。

    ——摘编自郑炳林《晚唐五代敦煌贸易市场外来商品辑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朝从河陇地区(今敦煌、武威、张掖、酒泉等地)抽调大量精兵回师平叛,造成这一地区兵力空虚,吐蕃趁机攻占了该地区,唐朝与西域的联系也因此被彻底切断。吐蕃在占领地区推行部落制度,为防止民间反抗,尽收民间铁器,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敦煌商业贸易的明显衰落。

    ——摘编自韩国磐《敦煌吐鲁番出土经济文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敦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唐朝时期敦煌社会经济兴衰的原因。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生产力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最大变化是由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牛耕的普遍应用使得统治者更加注重农业生产,铁制农具的使用也使得生产力大幅提升;同时,因为奴隶社会的没落,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为教育由原来的奴隶主贵族专门享有变为平民大众都可以参与,这种变化促进了文化发展的空前灿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景象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为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打下了最为丰富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基础,影响着后世几千年,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华文明的骨架,因此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摘编自谭苏的《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制度进行支撑的……秦统一六国后,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

    ——摘编自张健、万钰莹的《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体化机制分析》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出现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践行“大一统”的举措。
  • 15、下表所示为某学习小组搜集的相关史料。他们由此得出的推论最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A、政府主导医学发展 B、医学受到官方重视 C、社会崇医之风兴盛 D、御医选拔方式多样
  • 16、唐代一些诗人对当朝某一书法家书法的特点描绘道,“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半斜半倾山衲湿,醉来把笔狞如虎”。据此可知,该书法家最有可能是(  )
    A、王羲之 B、怀素 C、柳公权 D、颜真卿
  • 17、魏晋南北朝中期的佛像雕塑,除了常见的印度的释迦牟尼、弥勒佛之外,还出现了千佛、三生佛、无量寿佛等许多新的雕塑内容,中国龙的形象、中国汉族文化中的许多饰物和器具也出现在了雕像元素中。这一现象表明(  )
    A、中印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B、佛教呈现本土化的趋势 C、佛像雕刻技术日益创新 D、三教合流特征日渐明显
  • 18、唐穆宗长庆年间(821--824年),元稹任同州刺史,当地两税的户情况是:“右件地并是贞元四年(788年),检责至今,已是三十六年…百姓税额已定,皆是虚额征率,其间亦有富豪兼并,广占阡陌……”这说明当地两税法的实施(  )
    A、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 19、684年,秉笔宰相将原设于门下省的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武则天默认了这一举动,政事堂由此开始向宰相议决军国大政的最高国务会议转型。此举有利干(  )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降低相权膨胀风险 C、完善权力制衡体制 D、明确三省职能分工
  • 20、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之学十分兴盛,弄清楚人物的家族渊源,是人事工作的重中之重。南宋学者叶适曾说:“东晋权归王谢庾桓四族,而四族亦人才所自出。”与之直接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察举制 B、世卿世禄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上一页 987 988 989 990 9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