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霹雳一声震乾坤,打倒土豪和劣绅”。这首《农友歌》歌词反映的情景发生在( )A、国共北伐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2、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但“城市中心论”又以新的形态对党和革命事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这反映了当时党中央( )A、受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 B、对国情认识不到位 C、受欧美革命道路的影响 D、受国共对峙的影响
-
3、董必武在《南湖题诗》中写道:“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该诗描述的历史事件(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确定了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D、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4、下表为美国学者白鲁恂记录的民国时期军阀之间的 300份(次)通电、公共演说、公告以及谈话的内容(部分)。 该表说明( )
内容
呼吁道德规范
拥护民主共和
实施宪政
反对专制独裁
呼吁国家统一
建立法律秩序
实践民权
份数(次数)
30
37
19
26
38
37
9
A、军人干政现象得到改变 B、北洋军阀统治被削弱 C、民主政治观念影响深远 D、民主与专制反复斗争 -
5、辛亥革命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不超过 60 万人,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有200万人左右。这说明辛亥革命( )A、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 B、有利于近代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 C、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6、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开议院。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为缓和矛盾,康有为提出:设制度局,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最终由皇帝裁决。由此可推知( )A、放弃开议院是因为民族意识尚未萌发 B、设制度局有利于争取慈禧太后的支持 C、康有为的政治思想变为支持君主专制 D、设制度局是为了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
7、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19 世纪 80 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据此可知,近代上海( )A、是应用新技术的重要窗口 B、民众生活水平逐渐提升 C、始终是中国对外贸易中心 D、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
-
8、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经历“器物一制度一文化”阶段 C、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D、维护封建制度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
9、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哓谕各省督抚,指明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乾隆规范了奏折具体格式 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其他部门中转
-
10、下表所示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涉及的两位重要人物及事件。据此分析,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是( )
人物
经历事件
万历皇帝
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
张居正
守住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正式统率六部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A、君主专制在万历皇帝期间到达顶峰 B、入阁官员决策权膨胀地位逐渐提高 C、司礼监和内阁都是维护皇权的工具 D、宦官掌握批红权将导致皇权的弱化 -
11、宋元自画像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画中人物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画家蔑视权威和教条 、 B、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C、明清画家在批判专制体制 D、出现追求个性化潮流
-
1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推进了新的民族交融。以下属于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举措的是( )A、首次设立枢密院主管军事 B、设立理藩院 C、确定郡县之下设乡、里、亭 D、设立宣政院
-
13、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时代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于北宋都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早晨在家喝玉米粥 B、晚上去瓦肆看南戏 C、日落前须返回住所 D、出门时穿了件棉袍
-
14、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命大臣制定辽法。其中,《决狱法》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适用于汉族的《律令》则沿用唐朝律法断案。由此可得知,辽法( )A、颁布代表法律体系完备 B、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C、制定照搬中原王朝律法 D、完全保留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
15、2003年,辽宁阜新辽墓出土的契丹小字碑刻《永清公主墓志》正面刻汉字楷书,背面及背面左侧刻契丹文,其碑文称“盖国家系轩辕黄帝之后”。此碑可以用来说明( )A、辽政权对华夏文明有认同感 B、永清公主与汉人通婚 C、辽政权与南宋文化交流频繁 D、民族交融的开始加深
-
16、唐代两税制乃用钱币纳税,如无钱币,则可代以实物。但物与钱的比例并不固定,时有涨落。这表明唐代两税制( )A、保障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存在增加交易成本的可能 C、阻碍了唐朝的商业发展 D、提高了财政税收的效率
-
17、唐朝初期,中书省处于与皇帝关系更近的位置。武则天时期,原本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据此可知,唐朝前期(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门下省和尚书省形同虚设 C、三省六部制已完善 D、科举取士制度不断发展
-
18、唐代,葡萄在人们的心目中仍然保持着与西方的密切关系,一直被当作外来装饰的基本图样而在彩色锦缎上使用。由此可见,葡萄( )A、是当时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B、在唐朝境内还没有种植 C、是民族交往和中西交流的产物 D、在唐朝受贵族喜欢和追捧
-
19、比较南北朝史传人物描写,南朝史传赞人,多“词采遒艳”“善为文章”之词。北朝的勋贵传记,以军功、吏治为尚。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朝著史传统不同 B、南北朝政治制度差异大 C、南北朝经济模式不同 D、南北朝社会环境有差别
-
20、从法理学、法律史学角度研究董仲舒,学界更为熟悉的主题是“春秋决狱”或“经义决狱”。所谓“春秋决狱”.就是把《春秋》作为裁决个案的依据。这表明( )A、儒学成为汉代司法审判的唯一依据 B、汉代儒学吸收了先秦法家思想 C、《春秋》经义是汉代重要的法理理念 D、《春秋》经义推动汉代司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