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公元425年,拜占庭帝国皇帝塞奥多西二世的妻子尤多西亚创作了《荷马史诗摘录》,构造了从上帝创世到基督升天的基督教历史,荷马也逐渐被塑造为基督教修道院里陈列的“先知”之一。这反映出(   )
    A、世俗王权借助传统对抗教会 B、正统思想借助古典文化扩大影响 C、基督教会分裂趋势已经出现 D、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呈现复兴迹象
  • 2、公元前5世纪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主要城市之间修筑大量“御道”,并定期派巡查员检查维护,便利军队和官方人员通行。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设置驿站,信使通过驿站依次传递文件,最快可在12天内横跨2500公里的距离。帝国“御道”和驿站的修建(   )
    A、旨在对抗亚历山大入侵 B、扩大波斯帝国统治疆域 C、完善了官僚体系的建设 D、推动不同地域文明连接
  • 3、1980年12月建成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广东省首家引进外资兴办的现代化宾馆。宾馆率先引入港澳酒店的管理模式,采用灵活工资机制,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在当时引起全国极大反响,也引发了一些质疑。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对外开放层次日益深化 C、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 D、原有经济体制逐渐打破
  • 4、1928年4月,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的红军造币厂铸造了第一批“工字银元”(如图)。该币币形模仿晚清以来流行于中国的墨西哥鹰洋样式,币面左上角雄鹰翅膀位置凿了一个“工”字标记,是红色政权首批金属货币。“工字银元”的出现(   )

    A、密切了苏区与世界经济联系 B、扩大了红色政权的政治影响 C、打破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D、有助于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 5、从1915年反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抵制运动,到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处理结果的五四运动,再到1925年抗议日本工厂枪杀顾正红的五卅运动,这三次事件的“危机程度”一次比一次减弱,而群众运动的规模却一次比一次增大。这主要是因为(   )
    A、民族资本主义持续发展 B、革命政党势力的不断推动 C、民族国家意识日益强化 D、北洋军阀的统治日益腐朽
  • 6、据1903年时人对江南地区的调查,当地各界人士都竞言开学堂,却“不知学堂为何事”;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最著名大学堂”还出现了由武备学堂毕业生、八股专家充任教师,将理学章句作为教材的情况。这说明清末(   )
    A、戊戌变法缺乏人才支持 B、教育新政转型艰难 C、新式学堂遭遇社会抵制 D、军人地位显著提高
  • 7、16—17世纪,一些天主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借助传播科学知识进行传教。晚明时局衰颓,部分士人以为“西土之药可治中土之疾”,遂出现向西方传教士“问道者踵接”的盛况,掀起了一股“天学”热潮。据此可推知(   )
    A、程朱理学逐渐失去活力 B、启蒙思想影响开明官员 C、中西国力对比出现逆转 D、经世致用渐成主流思潮
  • 8、宋代法律规定,寡妇无子者准许继承丈夫的财产。明代《大明令》则规定,寡妇无子者若要继承丈夫的财产,“须凭族长择昭穆相当(辈分相同)之人继嗣”。这反映出(   )
    A、家国一体的理念初步形成 B、法令条文发展完善 C、商品经济发展挑战旧秩序 D、宗法观念日渐下沉
  • 9、宋代《建隆重定刑统》中的《职制律》专门对一些常见的官员违法事项及其量刑标准作了规定。此时朝廷还常常借助颁布“宣敕”或“敕令”传达以皇帝为中心的顶层指示,对《职制律》所涉官员违法惩治形成补充。宋朝这些举动旨在(   )
    A、防止权臣朝堂擅权 B、革新选官用人机制 C、保障监察规范有效 D、完善律令结合体系
  • 10、如图是分别在越南中部、泰国南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土的汉朝铜镜,有学者指出它们是汉朝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

    A、物质交流促进文明审美趋同 B、汉代朝贡贸易体制逐步发展 C、铸镜技术经由丝绸之路输出 D、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 11、商鞅变法后,秦国以法家思想立国称霸,标榜“皆有法式”,国家社会生活大小事务都诉诸法律制度,弱化官吏的人格意象与道德表率。秦朝却围绕忠信、善行等道德品格,教导官吏“劳以率之,正以矫之”。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朝(   )
    A、开启了以礼入法的统治 B、行政实践优化治理理念 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 D、官员道德素养得到提升
  • 12、如表为关于华夏早期民众领袖举动的记载。据此可推知(   )

    早期领袖

    举动记载

    出处

    饭于土簋,饮于土

    《韩非子·十过》

    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

    《墨子·尚贤中》

    亲自操橐耜

    《庄子·天下》

    A、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 B、原始民主遗风尚存 C、战国社会呈现出转型态势 D、先秦诸子推崇德治
  •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创新性的主要特征概括如下:

     

    主要特征

    代表名言

    特征一

    传承与创新交互为用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特征二

    通变中回应时代问题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特征三

    开放包容和视野交融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特征四

    强烈的担当意识和使命感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霍渠泉之水出自赵城境内(赵城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干旱,自古以农业生产为主)。唐贞元年间有洪洞县令张岁逢大旱,遂遣员为百姓从祝词至窃(偷水)。赵城县、洪洞县碍为屡屡相争词讼,各立渠长一员,拘集各村沟头治(理)水户。霍山脚下有广胜寺前泉水数处,砌成泉池,以十分为率,三七均分,赵城县得水七分,名为北霍泉渠;洪洞县得水三分,名为南霍渠。

    ——摘编自孙奂仑《洪洞县水利志补》

    材料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动和普通法的兴起,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通航权和河岸权)冲突加剧,磨坊堰和鱼堰成为阻碍河道通航的主要障碍。河道治理举措主要有两种,一是签发令状经由普通法诉讼,二是权利受损者向国王或议会提交请愿。从实际成效看,河流堵塞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但趋于缓解。

    ——摘编自沈琦《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的水权之争、河道治理与议会政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水权争端的差异,并对差异作简要评述。

  • 15、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西欧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材料二

    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先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突破,依赖的是自身的“禀赋和特性”,近代世界的兴起被描述为西方的胜利。而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则认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方比西方更先进,在促进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东方的贡献,西方的崛起无法想象。

    ——摘编自张倩红《先发的东方与落后的西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约翰·霍布森的观点。
  • 16、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信息是历代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事关重大。宋代在信息的搜集和处理上,除章奏、面奏等历代类似的制度外,还有其独特之处。群臣面对、臣僚章奏、经筵议论乃至士民上书都是君主了解社情民意的途径。同时政府以行政、监察系统为主,财政、司法等专门机构为辅,建立起多层多途错落纵横的政绩考察途径来丰富信息搜集渠道。信息的搜集和处理强调时效,情报的最终汇聚点,是君主所在的“御前”。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信息渠道举隅:以宋廷对地方政绩的考察为例》

    材料二

    庚子之前,清朝电报建设已初具规模。遇有紧急事件,朝廷与各省之间常通过电旨、电奏的形式沟通政情,京中对外电报线路逐渐形成东线、西线、京恰线三条。电奏与奏折相比,体例相对简洁,仅申述事实,少了繁复的礼节性饰文;由总署电局译出后,径交军机“进呈御览”,枢臣率先得观电奏。这一新型通讯方式变得日益普遍,原先双线运转的、上传下达的信息路线,一变而为多线并存的信息网络。

    ——摘编自郑泽民《“庚子西狩”时期电报通讯机制考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信息搜集和处理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信息搜集和处理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 17、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一战前后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反映了(   )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大战制约学术交流 C、国际格局影响学术研究 D、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
  • 18、下表为1928—1934年苏联谷物生产总量和谷物征购量(单位:百万公担)

    时间

    谷物生产总量

    谷物征购量

    1928年

    733.2

    107.9

    1929年

    717.4

    160.8

    1931年

    694.8

    228.3

    1934年

    676

    269.6

    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

    A、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B、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不满 C、大危机影响农业生产 D、工业化与农民利益存在矛盾
  • 19、关于人的价值,但丁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卢梭强调,人生而自由,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马克思则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真正实现平等,人成为真正意义上自由的人。据此可知,马克思(   )
    A、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 B、主张通过自身的解放来实现人的价值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认为政治权利是人的价值的主要载体
  • 20、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发起道德改革运动,矛头直指懒惰、铺张浪费和过度消费等。英国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认为,在吸烟、喝酒、宴乐、奇装异服和把时间滥用在偷安和享乐方面的普遍的堕落,使英国的事业遭到不幸。这场运动的兴起(   )
    A、深受价格革命影响 B、旨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理性主义精神 D、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上一页 986 987 988 989 9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