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不同阶段移民的主要来源地区也不同。下表的“?”处应该填入( )

    时期

    16世纪—18世纪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下半叶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两次世界大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

    主要移民

    欧洲人

    亚洲人和拉丁美洲人等

    A、欧洲人和非洲人 B、亚洲人和非洲人 C、亚洲人和欧洲人 D、欧洲人和拉美人
  • 2、14世纪末,从亨利六世到亨利七世,历任国王在位期间因公共请愿而成功立法的比例为:亨利六世时期56%、爱德华四世时期67%、亨利七世时期100%。如在民众、议会和国王的共同努力下,中世纪英格兰一共通过了23项涉及河流的法令,除去5项排水法令,有18项河流通航法令。这说明( )
    A、公共请愿成宪政的基础 B、议会立法权扩大 C、民族国家建制基本形成 D、国王行政权丧失
  • 3、考古发掘证明,距今约5000年—3000年间,产于阿富汗的青金石(一种蓝宝石),经陆上和海上两条“青金石之路”,运至两河流域,并转运埃及,最后出现在古埃及图坦卡蒙面具、苏美尔人的神庙装饰及祭品等处。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古文明多元一体的趋向 B、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善 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发展 D、地区性大帝国的扩展
  • 4、1982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存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改革后的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改进经营方式、提高综合实力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做法在当时( )
    A、标志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使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得以完成 C、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D、服务于改革开放事业总体进程
  • 5、1956年,国营企业新丰电机厂参加上海重工业局组织的劳动竞赛。该厂模子车间组长为了赶先进,在评比过程中改进了冲眼位开关,使弹簧圈模子质量提高的同时,产量提高了49倍。当年他也获得了先进生产者奖章。这说明( )
    A、劳动竞赛激发了职工创造精神 B、社会主义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 C、工商业改造调动了工人积极性 D、国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 6、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史学界关于边疆史地的研究形成热潮。据统计,仅关于边疆史地的期刊就达到180种之多。这一时期的边疆史地研究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地域涉及西南、西北、东北以及东南(台湾),领域涉及边疆的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经济建设和开发。这一史学研究热潮( )
    A、使历史研究出现新领域 B、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C、顺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D、实现了边疆史地知识的普及
  • 7、福建漳平至今保留着30多首革命歌谣,如《工农红军》:“工农红军大救星,打倒土豪有田分。实行共产来革命,百姓才得有安身。”这一歌谣( )
    A、表达苏区人民对革命的认同 B、促进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 C、奠定国民大革命胜利的基础 D、提高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 8、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金州农民陈宝财组织“红枪帮”伏击日军,后全部牺牲;蒋天福、楚文彦率团勇于宽甸抗击日军,激战一昼夜,俘敌指挥官广田甚吉,翌年,道员张锡銮会同蒋天福收复宽甸县城,史称“宽甸大捷”。这些史实反映出( )
    A、中国近代民族独立意识达到顶峰 B、晚清国防近代化建设收效明显 C、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 D、辽东军民抵抗外侮的意志坚决
  • 9、下表所示为清代早期部分儒生对君臣关系的省思。这些省思( )

    儒生

    省思

    唐甄

    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

    吕留良

    君臣以义合,合则为君臣,不合则可去

    钱大昕

    天子之视庶人,犹友朋也,忠恕之至也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促成了封建等级制度瓦解 D、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 10、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的时候,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兼具文武大权于一身。进入南宋后,出现了宰相长期兼任枢密院长官的现象。这说明南宋( )
    A、积贫积弱现象露出端倪 B、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C、中枢权力运行发生异化 D、边防军事压力更加严峻
  • 11、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

    出处

    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

    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

    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

    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

    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 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 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 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
  • 12、周公除从夏殷执命而亡的历史事实中深深感到“天不可信”“天命靡常”外,还从践祚(代理君主)摄政、东征平叛、治理殷民等艰辛的经历中,切实感到“小民难保”。这些认识体现了周公( )
    A、对“天命”思想的否定 B、立政唯贤的选才思想 C、守业艰难的忧患意识 D、追述先王的守旧思想
  • 13、在拉丁美洲的发展历程中,美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8年,美国政治家亨利·克莱在国会大力呼吁美国尽早承认拉丁美洲独立政府,要求美国对这场争取自由的战争提供支持。他声称,“拉美的独立会鼓舞美洲的感情,关系到我们的政治、商业与航海。它们将服从新世界体系的法则。”1822年,门罗政府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西属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对西属美洲独立运动政策的转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1949年1月,美国提出第四点计划,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共拨款约3.11亿美元,对拉美的援助高达2.21亿美元,是二战期间援助总额的4.5倍。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重点项目集中于石油开采、轻工业、装配业、包装业和运输业等,并执行“长期基础物资政策”,在价格下跌时大量购进战略储备物资。此外,1952年美国在拉美的私人直接投资达5.82亿美元,石油工业作为外资主要投向占据了总额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向丽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拉美的经济援助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亨利·克莱推动美国政府承认拉丁美洲独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对拉美经济援助的影响。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文化有如下看法:

    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1858—1942)认为:“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文化最简单的部落基本上是那些与世隔绝较长时期、无法从临近部落的文化成就中获益的部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指出:“文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独特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角度予以肯定。”

    ——摘编自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围绕“文化与国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清国内公债筹募概况(节选)

    公债名称

    时间与用途

    筹募额定数

    实际额度

    具体承销情况

    西征借款

    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

    350万两

    认购150万两

    成立乾泰公司借款

    昭信股票

    1898年战争赔款

    1亿两

    认购2000万两

    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款

    湖南公债

    1910年地方财政

    120万两

    转外债

    外资银行承销

    爱国公债

    1911年镇压辛亥革命

    3000万元

    不足1200万元

    资政院委托大清银行办理,实为向亲贵及官员摊派

    ——摘编自刘杰《辛亥鼎革与财政举债:晚清民初“爱国公债”的发行与偿还》

    材料二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来年发行第一期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总额为1亿分,华东区分担45%,上海市分担华东区的666%。上海市组建了公债推销委员会,深入宣传,“购买公债不但还本,而且付息……是争取人民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解放日报》为公债开设了答疑专栏。工商界巨擘带头认购,群团组织还推动了公债认购竞赛,最终圆满完成目标。

    ——摘编自孔祥成、牛茹琪《从首笔国债发行看新中国初期中共的城市社会动员能力》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公债发行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圆满成功的原因。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识宝传说是中国口述传统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民间传说之一、这类传说内容的核心在于有人能从凡常之物中鉴识出罕见的奇珍异宝。

    材料一  识宝传说在唐代非常繁荣。这类传说中,故事经常发生在长安、广州、扬州等地,宝物的持有者多为官僚、富豪,至少是书生之类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识宝者”往往是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等,他们慧眼如炬,识出了“传国宝珠”“破山剑”等价值连城的珠玉珍玩,还不惜重金买宝。

    ——摘编自程蔷《中国识宝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代以来,北方流行大量的“南方人”盗宝、“江西人”憋宝、“徽州商人”夺宝的故事——故事中的识宝人凭着自己的机灵甚至欺诈手段聚敛财富。讲述这些故事的北方人背后,无疑是异乡与本地、中心与边缘、对“本业”与“末业”认知差异的折射。这些故事中的宝物,大都是北方农村中本就存在但并不显眼的用物,如山西某地“水脉”幻化的顽石、庇佑河北抚宁风调雨顺的“金马驹”等。

    ——摘编自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识宝传说的繁荣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个角度概括识宝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明朝时代背景分别进行分析。
  • 17、20世纪50年代法国广大农民、城市中的小手工业者和小企业主不仅把自己视为在经济大发展中“被遗忘的人们”,而且还怒气冲冲地展开了各种声势浩大的社会抗议运动。这反映了法国(   )
    A、革命传统加剧了秩序失衡 B、社会运动成为政治主流 C、发展不平衡暗藏社会危机 D、受到苏联工业模式吸引
  •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阿尔及利亚知识分子发起思想和政治改造运动,他们致力于史学原稿的重校和历史人物传记的编撰,这是阿尔及利亚人第一次尝试书写自己先辈的历史。这一运动源于(   )
    A、法国殖民文化的渗透 B、华夫脱政党坚持斗争 C、文化的自我审视反思 D、非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 19、宪章运动的主力不是工厂的工人,而是“被消灭的工场里的工人”,“它站在前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反资本主义,而不是企图对资本主义做出超越”。这反映出英国当时(   )
    A、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B、工人运动缺乏社会基础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增强 D、封建势力束缚经济变革
  • 20、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后,一些著名数学家对该学说提出了责难:如果地球在绕太阳运动,那么应该可以观测到恒星的位置有一个周年的变化,上抛的物体不该掉到原地等。据此可知(   )
    A、经典力学体系影响深远 B、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 C、学术争鸣深化科学革命 D、理性主义受到时代推崇
上一页 985 986 987 988 9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