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雕版印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五代后期已经相当普及,主要表现为:民间刻书规模日益扩大、刻书门类广泛,但都是有关佛经、字书、历书之类社会杂书,而没有正统(官修)经典、正史书籍。那时国子监科考都是用的抄写本,将儒家经典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阅读、传抄、拓印和校正。至后唐长兴三年二月,政府批准中书门下关于依《石经》文字,刻《九经》印版的奏请。“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仔细看读,后各部随帙刻印,广颁天下,如诸色人等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雕版刻印儒家经典,也是政府对印刷术的第一次利用。

    ——摘编自王志国《五代国子监刻书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初兴于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终于在两宋之世大放异彩,迎来了中国雕版印刷业的黄金时期。宋代文豪苏轼曾云:“余尤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汉书》《史记》而不可得,皆手自书,日夜诵读,唯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转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宋代形成了政府出版、私家出版、书坊出版三大出版系统,共同构建起了全社会普遍的出版意识。宋代出版业既包括文本的出版,也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资源配置及生产技术等内容。如纸张、墨、书法、刻工、雕刻技术、印刷技术、作坊生产流程、书价、图书发行、版权保护、图书广告等。图书的普遍生产、流通与阅读成为整个社会一种共同的“文化存在”或“文化空间”。

    ——摘编自田建平《宋代书籍出版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代雕版印书的新变化及其对图书事业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书籍出版的特点及原因。
  • 2、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非洲经济转入停滞和低潮时期,非洲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从60年代的4.7%下降到70年代的2.7%,80年代又下降到1.4%,被称为“失去发展的10年”。许多内陆国家还长期出现负增长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观念落后 B、地理环境恶劣 C、历史上遭遇殖民掠夺 D、经济的依赖性
  • 3、下表所示为1947—1979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七轮多边贸易谈判国家及主要议题。这可用来说明关贸总协定( )

    届次

    谈判时间

    参加国家/个

    主要议题

    1

    1947.4—1947.10

    23

    关税减让

    2

    1949.4—1949.10

    33

    关税减让

    3

    1950.9—1951.4

    39

    关税减让

    4

    1956.1—1956.5

    28

    关税减让

    5

    1960.9—1962.7

    45

    关税减让

    6

    1964.5—1967.6

    54

    关税减让、反倾销

    7

    1973.9—1979.4

    102

    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

    A、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D、致力于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 4、下表为英国政府在19世纪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 )

     英国政府在19世纪采取的一些措施

    年份

    措施

    1834年

    颁布《济贫法修正案》

    1842年

    颁布《矿井法》

    1844年

    颁布《工厂法》

    1847年

    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

    1848年

    颁布《公共卫生法》

    1849年

    废除《航海条例》

    A、维持了自由劳动力市场需求 B、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C、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D、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 5、4世纪末,从亨利六世到亨利七世,历任国王在位期间因公共请愿而成功立法的比例为:亨利六世时期56%、爱德华四世时期67%、亨利七世时期100%。如在民众、议会和国王的共同努力下,中世纪英格兰一共通过了23项涉及河流的法令,除去5项排水法令,有18项河流通航法令。这说明( )
    A、公共请愿成宪政的基础 B、议会立法权扩大 C、民族国家建制基本形成 D、国王行政权丧失
  • 6、1309年,由法王腓力四世支持而就任教皇的克雷芒五世离开罗马,驻进法国边境小城阿维尼翁,此后70年间,有六任教皇皆驻该地。六位教皇都是法国人,枢机主教团中法国人亦占大多数。由此可见,此时西欧( )
    A、教皇权威完全丧失 B、国王权力加强 C、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民族国家形成
  • 7、古巴比伦时期,一份果园买卖契约中提到:“宁舒布尔乌辛(人名)买下整个果园,称出银子作为它的全部价钱。木杵被传递了,交易完成。……(在将来)宁舒布尔乌辛不得提出争议。他们以沙马什神、马尔杜克神和国王苏穆的名义起誓。(证人略)”。这表明,当时两河流域( )
    A、社会成员经济地位平等 B、土地转让流于形式 C、国王干预商业契约制定 D、个人权利获得保障
  • 8、下表所示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的工业企业概况。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

    年份

    企业单位数/个

    从业人员/人

    总产值/万元

    1978

    793977

    17343595

    3887634

    1980

    757806

    19423033

    5190782

    1982

    749290

    20728083

    6494106

    1984

    900981

    25489125

    10210096

    1986

    6354977

    47619559

    24434887

    1988

    7735213

    57033912

    49929043

    1990

    7320357

    55716921

    70970498

    A、城乡经济实现均衡同步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9、1905年,清廷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根据毕业考试结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如高等学堂毕业生授予举人功名,中学堂和高等小学堂授予生员功名,官府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予以选录。此举( )
    A、体现科举制的强大生命力 B、导致新式学堂名存实亡 C、意图争取立宪党人的支持 D、利于减轻教育改革阻力
  • 10、清初,贵州地区的官员由吏部选授,每月一次,掣签补授。康熙三十八年,贵州地区的官员选任改为由督抚于本省属员内拣选合适人员,查明报部,具题补授。这一调整( )
    A、弱化了清廷中央的人事权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反映了改土归流工作完成 D、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 11、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 )
    A、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 B、经营方式出现革新 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 12、下图为元大都平面图(局部),马可·波罗关于元大都宫殿有如下描述:“上述两墙之间,有一极美草原,中植种种美丽果树。不少兽类……繁殖其中。带麝之兽为数不少,形美类多”。这反映了元朝( )

    A、华夷一体的民族观念 B、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 C、游牧区域的日渐扩大 D、多元融合的文化理念
  • 13、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1207年),以宰臣兼使,遂为永制”。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这一调整( )
    A、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 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C、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 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 14、史载,南宋福建汀州人口剧增,北宋构筑的旧城无法承载,市街向城外转移,城内仅有三个坊,而城外却有三十三个坊、街,城外街还包括位于城门外五里的杉岭市。史籍中有关南宋城市领域扩大的例子还有很多。此类史料表明,南宋时( )
    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C、政府经济职能加强 D、自然经济加快瓦解
  • 15、下表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单位:人)据表可知当时( )

    家庭出身

    入仕途径(详细可考)

    皇族

    郡姓(古代操纵郡邑地方权力的世家大族)

    非郡姓

    科举

    门荫(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其他

    5

    71

    20

    69

    5

    9

    A、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 B、世袭成为选官主流 C、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 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16、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

    《开元判集》【伯2593号】《朝祥暮歌判》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人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

    《册府元龟》

    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

    《旧唐书·烈女传》

    A、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B、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 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 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 17、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

    A、国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加强 B、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C、我国形成粟麦和稻作两大农业区 D、大运河开通纾解了关中地区压力
  • 18、考古发现,汉魏时期的坞堡侧重于建造具有军事性质的防御设施;东晋南朝的坞堡则注重为生产生活服务,很少发现有军事性的防御建筑。坞堡这一变化反映了东晋南朝时期( )
    A、军事防御意识淡化 B、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C、庄园经济趋于封闭 D、建筑规模不断缩小
  • 19、战国后期,为统一货币重量,三晋使用刻着“市平”的圜钱,充当检验货币重量的“法钱”或砝码;而同一时期的秦国,在货币流通上则呈现“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的现象。这一不同反映了秦国(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C、放松对经济的管理 D、在集权体制上较为落后
  • 20、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 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 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
上一页 982 983 984 985 98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