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城新情调》一文写道: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解放亦是生活的向上,王府百货店挂起了庆祝和平解放的大标语。文中情景发生于( )A、平津战役胜利后 B、辽沈战役胜利后 C、渡江战役胜利后 D、淮海战役胜利后
-
2、抗日根据地内往往有这样的情形: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会员,母亲是妇救会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在各自岗位上分工合作。这种情形( )A、得益于土地革命的推行 B、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C、推动了民族革命的进程 D、体现了统一战线的性质
-
3、从 1937年9月到1938 年 10月,八路军和新四军同日军、伪军作战1600多次,毙、伤、俘敌5.4万余人,牵制敌人兵力近 30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遍布华北、华中9省。 当时,敌后斗争( )A、促进了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B、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力量 C、加速了中华民族抗战的胜利 D、率先在占领区展开反攻斗争
-
4、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将“反蒋抗日”的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这主要是为了( )A、贯彻“三三制”原则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D、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
5、遵义会议决议指出:中央红军放弃中央苏区,就使敌人“几年经营的堡垒地带的依靠是没有了”。国民党也不得不承认:红军的突围西走,使国民党军“实在是很难捕捉其踪迹而一举将其歼灭”。这说明红军长征( )A、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B、扭转了国共力量的对比关系 C、使全党从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 D、有助于红军夺取战略主动权
-
6、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法规中一度禁止土地租佃,致使政府公地、红军公田、老幼病疾家庭土地难以耕作的问题凸显出来。在后来的实践中,根据地逐步放开对土地租佃的限制,并最终确立了租佃相对自由原则。这( )A、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丰富了土地革命的内容 C、促进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胜利
-
7、20世纪 30年代中后期,国民政府指定四大银行为官方货币的法定发行机构。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部长除同时担任中央银行总裁外,还以其家族的名义先后创办、接收了中国实业银行、中国国货银行、四明银行、山西裕华银行等金融机构。材料可用于研究( )A、国民党专制统治 B、官僚资本的膨胀 C、关税主权的收回 D、民族工业的振兴
-
8、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下面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9、阅读下表可知,民国初年( )
时间
事件
1912 年 1月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2 月
孙中山提出有条件的辞职
1912 年 2月
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3 月
袁世凯举行就职典礼
1912 年 4 月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1915 年 12月
蔡锷等率军反对袁世凯称帝
A、民主理念和实践存有偏差 B、袁世凯权力已被制约 C、民主共和已成为社会共识 D、政治民主化持续发展 -
10、新文化运动期间,《新妇女》《妇女评论》《劳动与妇女》等报刊不断涌现,“英雄”“她”等新词汇也流行一时。 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 )A、推动了白话文的全国普及 B、主要探讨男女平权的问题 C、重视社会问题的根本改造 D、冲击了传统的思想与道德
-
11、下表是1913—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表,推动这一时期棉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纱锭(枚)
布机(台)
1913
482192
1986
1914
544780
2316
1918
647570
2736
1919
658748
3839
1920
842894
4139
1921
1248282
43139
A、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B、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辛亥革命和一战的爆发 D、群众性的抵制日货倡导国货的爱国运动 -
12、20世纪初,陈独秀、董必武、林伯渠等皆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武昌起义后,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的秘书长。朱德称他自己“就是在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于1909年在云南讲武堂参加同盟会的”。这表明辛亥革命( )A、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储备干部条件 B、具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推动中国社会发生巨变
-
1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从南到北全长 1794公里的大运河,穿越北京、天津、 河北、 山东、 江苏、 浙江、安徽等省市,亦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都曾经经历过大规模兴建。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 27段,相关遗产共计 58处。
——据《大运河申遗成功,成我国唯一在用世遗项目》
(《扬子晚报》,2024.06.23) 等整理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大运河的作用或价值, 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4、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 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 无线电为35年; 雷达为15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 1946年问世, 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 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 原子能利用为6年; 电子计算机为5年; 晶体管为4年; 激光器为1年
科学知识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2)、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引自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 (1882年)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 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 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 (1872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李鸿章创办民用工业及“官督商办”之建议。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初统一时, 全国共设36郡,后来陆续增设至40 郡。郡设郡守为行政长官,郡尉掌武事,郡监(监御史)掌监察;县的大小不等,万户以上者长官为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又皆有县丞、县尉等官。郡、县主要官吏均由朝廷任免,他们通过战国时期沿用下来的“上计”制度接受中央考核。县以下又有乡、里两级基层管理组织,乡设三老、啬夫、游徽等职。秦汉时的基层属吏职权颇重,地方百姓往往“只知啬夫而不得知郡县”,尚有地方自治的遗风。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等整理
材料二 “皇权不下县”很难解释古代基层社会的治理。中国自先秦就开始了编户入里, “里治”经历了“里长官任制、里长职役制和里治官僚化”三个阶段,越到后期,中央集权越得到加强。 乡里制度、户籍制度与赋税制度是皇权下县的三条铁链,构成古代“家国政治”的制度基础,古代社区治理呈现出“皇权控里、绅权辅里、 民治于里”的结构。
附:中国古代“里治”历史发展脉胳
——改编自吴晓林、岳庆磊《皇权如何下县:中国社区治理的“古代样本”》
(1)、根据材料一,以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为视角概括郡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地方百姓“只知啬夫”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里治”历史演变呈现的趋势。结合所学,写出秦汉、唐朝、明朝基层民众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的组织名称,并扼要说明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基层组织之间以及两者与基层治理的关系。 -
17、论及历史学家,有学者指出,他们以为是在让事实说话,但事实只是事实,它本身是不会说话的。说话的乃是掌握着所谓史实的人,即历史学家。而历史学家并不等于史实本身,只是所谓的史实的阐述者。号称是历史学家的人,并不事先考虑历史学的性质是什么,就一头钻入历史研究,便很可能钻之愈深则失之愈远。学者意在表明( )A、历史是历史学家们纯属主观的创造,历史并无客观的真实可言 B、所谓历史学,就无非是一堆档案资料的堆积,而谈不到对历史的理解 C、历史学的结论不宜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而是需要深入到客观具体的个性之中 D、我们所知的历史只可能是历史学家转手重塑的历史,不可能直接就是历史的本来面貌
-
18、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以及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相关表述,与实际相符的是( )A、法国农业机械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 B、墨西哥培育出杂交水稻并得到推广 C、中国较早掌握了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D、联合国设有与粮食有关的专门机构
-
19、下面是《1801-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增长信息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城镇类型
1801年(平均人口数)
1851年(平均人口数)
年增长率(%)
首都(伦敦)
959000
2362000
1.82
郡城
6000
14000
1.61
滨水城镇
5000
19000
2.56
海港
16000
49000
2.19
制造业城镇
14000
46000
2.38
矿业与五金城镇
13000
42000
2.34
①随工业革命的推进发展出一批特色城镇 ②城镇中移民增长率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③新型城镇人口增长快于传统都城和郡城 ④城镇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贫富分化的加剧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0、中世纪时,黑死病横行欧洲,当时的医生为了杜绝感染,身穿泡过蜡的亚麻或帆布衫,头顶戴着黑帽,戴上可过滤空气、状如鸟嘴般的面具,眼睛由透明的玻璃护着,手着白手套,持一木棍,用来掀开病患的被单或衣物或指挥病人如何疗病,后人称之为“鸟嘴医生”。 “鸟嘴医生”的出现,说明了当时( )A、将防疫与巫术连在一起 B、逐渐重视公共卫生防治 C、掌握了初步的防疫知识 D、已经建立疫病救治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