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现代社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自治型,小政府、大社会,政府基本不干预社区自治;混合型,政府拨款并对社区进行指导和监督,社区组织和居民参与,共管共建;政府主导型,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直接对社区进行管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市场化是社区管理唯一模式 B、基层治理强调政府、社区的共同作用 C、社会制度决定社区管理模式 D、社区管理是自上而下的基层治理模式
-
2、某国际金融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协助建立会员国间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该国际组织 ( )A、促使浮动汇率取代固定汇率 B、致力于构建金本位金融体系 C、确立有序化的世界贸易体系 D、利于美国主导战后国际经济
-
3、德意志人洪堡在1809年的一篇论文中已不再把德意志民族作为重要的文化共同体来认识了,而是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来认识。这表明德国( )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统一进程加快 C、民族国家已经形成 D、专制势力瓦解
-
4、下图为1658年在英国伦敦的《政治和商业家》报上发表的文章,是世界上第一则茶叶广告。据此推知当时茶叶( )

“被所有医生认可的优质的中国饮料,被中国人称为茶,被其他国家称为Tay或者Tee,在伦敦皇家交易所旁边的Sweetings Rents的Sultaness-head咖啡店销售。”
A、可能存在多条贸易路线 B、已成为民众不可或缺饮料 C、传入时间英国晚于咖啡 D、是英国本土重要经济作物 -
5、中世纪的英国,一方面国王在议定国家大政时须与议会商讨与协调,难以一意孤行,另一方面议会是 “国王的议会”, 是王权的一个统治机构, 国王是议会的筹划者和主导者, 没有国王就没有议会。这说明中世纪的英国( )A、已建构起议会主权 B、形成了分权制衡政治体制 C、国王拥有较大权力 D、是封建主阶级的联合专政
-
6、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出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一变化( )A、源自公民城邦意识提升 B、强化了国家制度治理功能 C、反映了罗马社会的转型 D、解决了城市人口剧增问题
-
7、1982年宪法通过的三个阶段:
1982年4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
1982年4月至8月
全国几亿人对草案进行充分地讨论
1982年12月
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
该宪法的制定( )
A、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B、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C、初步奠定法治建设基础 D、表明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 -
8、民国建立后,孙中山认为:中国如以“英美先进之国为模范”,逐步推行政党政治,必能成为世界上最完全政党之国。但在1924年又强调:“俄国完全以党治国,比英、美、法之政党,握权更进一步,可为我们模范。”孙中山的判断主要基于( )A、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B、民国政党政治徒有虚名 C、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D、对社会主义政治的认同
-
9、据统计,1909年全国专门及高等以上学堂学生20648人、实业学堂学生11242人、师范学生21140人,倘仅对1909年专门、高等、实业、师范学堂在堂学生予以奖励,则数年后,须有上万人授官。材料表明( )A、教育未能脱离传统范式 B、清廷统治基础扩大 C、学堂奖励不具可持续性 D、官员政治素养提高
-
10、在《戊戌政变记》中,梁启超提出:“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意在说明( )A、改良道路无法挽救中国 B、变法主张未能真正贯彻 C、变法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D、守旧势力过大阻碍变法
-
11、下图为中国古代的最高人口及最大耕地面积演变示意图。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的减少致使魏晋粮食产量降低 B、经济重心南移使隋唐粮食供应状况好转 C、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宋代粮食产量的提高 D、高产作物的引入有效解决清代人地矛盾 -
12、奢香夫人,水西彝族首领,彝族恒部担勒君亨奢氏之女。在明太祖授意下出任贵州宣慰使,对于国家在西南边陲的稳定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据此可知,明代在西南采取 ( )A、羁縻政策 B、都司卫所制度 C、土司制度 D、改土归流政策
-
13、宋元戏曲南戏作品中,宋南戏多揭示士人发迹变泰、负心背德的故事,而元南戏中的士人婚恋主题多写书生在科场得意后仍然忠于爱情,对“婚”与“仕”的深入的道德反思与灵魂拷问。这反映( )A、市民品味决定戏曲发展 B、专制集权强化制约创作 C、人们渴望摆脱理学束缚 D、文学映射阶层地位变化
-
14、以下时期的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秦《徭律》规定:寡子单独与年老的父母居住,当需要承担载粟的徭役时,可免去服役。
秦律有儒家化趋势。
B
北魏的立法将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不道”罪的框架。
立法开始出现礼法结合。
C
《晋书·刑法志》强调“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
两晋法律呈现“引经注律”趋势。
D
《唐律疏议》规定:“诸主殴部曲(依附民)至死者,徒一年。故杀者,加一等”“诸部曲、奴婢过失杀主者,绞”。
标志唐律成为礼法结合的典范。
A、A B、B C、C D、D -
15、山东沂南县画像石墓中的画像石内容极其丰富,为我们研究和了解东汉历史,提供了可靠的佐证。下图画像石原叫“丰收宴享图” ,后更名为“豪强地主田庄的粮仓”。据此图可推知,当时( )
A、“与民休息”的政策成果显著 B、自耕农承担着繁重的赋役 C、农业生产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D、存在地方势力膨胀的隐患 -
16、师保制度,师、保即太师、太保,掌握着朝廷的军政大权。周初成王时,周公为师,召公为保,“相王室,以尹天下”,“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这表明( )A、原始民主影响西周政治 B、西周王权受到相权制约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权力分配摆脱血缘关系
-
17、汉唐时期,骆驼形象暗示着当时社会的变迁,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代文物骆驼并不常见,西安沙坡村出土的西汉骆驼,没有任何装饰,比较写实。汉代的骆驼形象显得有些稚拙,特别是蹄子,与同时期塑像、画像上的马蹄无异,反倒与骆驼差距很大。在汉代动物塑像中,骆驼大都混同在各类动物之中,没有数量上的优势和变化多样的姿态,显然与其他大量动物等同起来,没有明显的特别含义。到了唐代,唐墓中随葬骆驼数量剧增,有些是作为一般动物出现在各种类型的墓葬之中。北朝出现的驮载物品的骆驼到唐更为流行,驮载物品的内容更多,骆驼的两侧挂有货袋、丝束、免皮、长颈瓶、胡瓶、扁壶、织物、毛毯等等,有时还有死鸟和活的狗、猴子。这种造型选择无声地讲述着丝绸之路上的生活状态。骆驼、货物及其人物的紧密结合,进一步附加、升华了它们的精神含义,使这组文物凝聚了人与自然抗争、艰苦创业的情怀。
——摘编自齐东方《丝绸之路的象征符号——骆驼》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汉唐骆驼造型的演变”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5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2019年难民主要来源国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
比例(%)
国家(地区)
数量(万人)
占国际难民
比例(%)
苏联
720
13.8
叙利亚
670
9.4
法国
420
8.1
阿富汗
270
3.8
波兰
270
5.2
南苏丹
230
3.2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难民数据进行整理
材料二
“世界难民日”历年主题一览(2001~2016年)
年份
主题
年份
主题
2001
尊重
2009
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
2002
优先解决女难民问题
2010
家园
2003
难民青年
2011
一个流浪家庭已经算太多和一个被剥夺希望的难民已经算太多
2004
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2012
难民别无选择,你有
2005
勇气
2013
用一分钟的时间,支持一个难民家庭
2006
希望
2014
因战争而导致分离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2007
(联合国难民署没有指定的主题)
2015
倾听难民的故事,如同你我一样
2008
保护
2016
移民与难民质问我们,慈悲福音的答覆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个时期难民问题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难民署为解决难民问题提出的倡议并简要说明“世界难民日”主题设置的目的。 -
19、[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
——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
20、1969年9月,非洲统一组织成员签订的《关于非洲难民问题某些特定方面的公约》中规定:“难民一词易适用于由于其居住国或国籍国部分或全部遭到外来侵略、占领、外国统治或出现严重危害公共秩序事件而被迫离开自己的习惯居住地而在其居住国或国籍国以外的地方寻求避难的任何人。”对此公约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A、首次规定了难民的定义 B、对难民问题的进一步扩展和细化 C、标志着“世界难民日”的诞生 D、区域性公约违背了联合国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