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守仁
  • 2、清朝康熙时期允许四口通商,到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
    A、改变了“朝贡贸易”体制 B、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C、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D、提高了官营手工业地位
  • 3、孙同学在梳理明清政治制度的知识时,记录了“废丞相制”“设立内阁制”“形成奏折制度”“设立军机处”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梳理的知识主题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君主专制加强 C、国家疆域奠定 D、文学成就显著
  •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这些是明朝军事家戚继光的著名诗句。从诗句可以看出他为巩固边疆作出了重大贡献,具体表现在( )
    A、抗击倭寇,稳定东南沿海 B、打击葡萄牙,收复澳门 C、打败荷兰,收复台湾 D、打败瓦剌,守卫北京
  • 5、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因直接领导六部而政务繁忙。为解决此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它是( )
    A、内朝 B、参知政事 C、内阁 D、军机处
  • 6、公元 10~13 世纪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右表是刘同学梳理知识时制作的知识表格,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 )
    A、北魏、金、辽、唐 B、辽、西夏、金、隋 C、辽、元、西夏、唐 D、辽、西夏、金、元
  • 7、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这首歌曲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所涉及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祖冲之 D、柳公权
  • 8、文学是一定历史的反映。下列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选官制分别是( )

    ①“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A、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科举制-世袭制-察举制 C、世官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D、察举制-科举制-世袭制
  • 9、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用汉字、穿汉服、与汉人通婚。这些做法( )
    A、推动了民族交融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导致了政权并立 D、激化了民族矛盾
  • 10、以下属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①自然环境优越 ②劳动力和技术因素 ③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④高产作物的大量引进

    A、A B、B C、C D、D
  • 11、右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政治  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思想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军事反击匈奴袭扰
    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B、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C、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12、司马迁立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志向,写出不朽名著--《史记》;霍去病抱着“匈奴未灭,无以为家”的斗志,转战万里,屡立战功;张骞凭借“凿空”的勇气,历经坎坷,开辟中西交通。他们都体现了 ( )
    A、浓厚的宗法观念 B、激进的功利思想 C、顽固的忠君意识 D、昂扬的进取精神
  • 13、“秦皇汉武”是诸多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常被提及的历史人物,以下属于秦始皇历史活动的有( )

    ①罢百家,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②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入侵

    ③重经济,推行盐铁官营 ④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A、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下面是李同学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逃,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意义 B、秦统一的背景 C、秦统一的过程 D、秦统一的方式
  • 15、有同学这样形容战国时期先秦诸子的思想,有的一股正气,平治天下;有的爱好和平,讲求朴素节俭;有的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有的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这些思想分别是指哪家学派( )
    A、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B、墨家、法家、道家、儒家 C、墨家、儒家、法家、道家 D、道家、儒家、法家、墨家
  • 16、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最全面的是( )
    A、社会的大变革 B、民族关系的变化 C、兼并战争兴起 D、私学的兴起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它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时期

    外交战略

    内容

    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

    “结盟外交”

    与苏联结盟而反对美国,与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

    20世纪80、90年代

    “不结盟外交”

    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21世纪以来

    “共同发展”外交

    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摘编自甘儒新刘益梅《论建国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时俱进”。

  • 18、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朝代

    主要制度

    西周到春秋

    世官制

    春秋战国

    举荐、军功授爵

    汉代

    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清

    科举制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等

    (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 1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其发展演变中,中央集权不断巩固和加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度的历史意义。
  • 20、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 )

    A、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 B、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 C、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 D、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
上一页 978 979 980 981 9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