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元代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其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分别掌行政、财赋、军事等政务,重要政务还需行省官员集议,会议结果要议者署名画押形成定议。元代行省的权力运作(    )
    A、缓和了君权相权之间的矛盾 B、促进了边疆管理与内地的一体化 C、兼顾了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 D、开创了地方官员集体议政的先河
  • 2、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划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一举措(    )
    A、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B、增强了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了经济文化格局的演变 D、调动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 3、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户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    )
    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 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 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
  • 4、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募役法”,将原来在民间按户等轮流派差役的做法,改为征收“免役钱”,雇募他人应役,引起激烈的争议,其中支持该举措的以南方人为核心,而反对派领袖多为北方人。据此可知(    )
    A、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B、该措施直接导致统治集团分裂 C、该措施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 D、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
  • 5、下面为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出狩”剑南时,在普安郡(今四川剑阁)发布的诏书《幸普安郡制》(节选)。该诏书的发布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其诸路本节度、采访、度支、防御等使⋯⋯其署官属及本路郡县官,并各任便自简择,五品以下任署置讫,闻奏,六品以下任便授已后,一时闻奏(    )
    A、旨在提高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 B、加速了唐王朝政治统治的灭亡 C、缓解了唐朝内重外轻的局面 D、体现了中央对现实的政治妥协
  • 6、东晋道学家葛洪认为,自然界的各种异化现象,是由于朝中的坏人没有消除,贤良之才未能登朝的缘故。他还认为,上天虽然居高却能监察人间的善恶,所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由此可知,葛洪(    )
    A、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B、抨击了官场政治黑暗 C、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重视对百姓的道德教化
  • 7、《晋书》记述了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民族首领的部族渊源,部分内容如下表所示。这些记述集中反映了(    )

    少数民族首领

    记述内容

    大夏建立者匈奴贵族赫连勃勃

    “朕大禹之后,世居幽朔。……今将应运而兴,复大禹之业”

    前秦皇帝氐人苻坚

    “其先盖有扈(远古中原地区的一个部落)之苗裔”,其梦想是“混一六合”

    前燕建立者鲜卑贵族慕容廆

    “其先有熊氏(黄帝部落)之苗裔,世居北夷”

    后秦建立者羌族贵族姚弋仲

    “其先有虞氏(舜所在部落)之苗裔。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

    A、华夏认同观念进一步增强 B、北方各少数民族同宗同源 C、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快形成 D、古代史籍编修追求客观性
  • 8、下表为东汉至魏晋时期的户口数表(据当时官府户籍统计所得约数),影响其中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朝代

    时间

    户数

    口数

    东汉

    157年

    10677960

    56486856

    263年

    663423

     

    1466423

    4432881

     

    7672881

    263年

    280000

    940000

    280年

    523000

    2300000

    西晋

    280年

    2400000

    16160000

      
    A、社会秩序的变动 B、户籍制度的调整 C、中央集权的消长 D、人口的大量流动
  • 9、汉代民间资本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许多领域都存在雇佣劳动,一般情况下以货币的形式支付报酬,也存在以粮食支付雇值的情况。如居延汉简《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中就有“市庸(佣)平贾大男日二斗”的记载。这表明汉代(    )
    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产业经营方式较灵活 C、统一的货币体系形成 D、未真正推行抑商政策
  • 10、秦朝建立后,将天下兵器都收缴到都城咸阳并加以销毁,熔铸为12个各重千石的铜人;秦始皇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将战国时各国所修城防壁垒(除长城外)完全拆除;对于六国故地的贵族、豪富,秦廷采取了强制迁徙的措施。秦朝的上述措施(    )
    A、加强了基层社会管理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 11、下表是各阶段人才流经战国七雄人次(单位:人)。据表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排序

    阶段

    1

    2

    3

    4

    5

    6

    7

    流动总数

    前期

    魏7

    齐6

    赵5

    秦5

    韩4

    楚3

    燕0

    30

    中期

    秦24

    魏22

    齐15

    楚14

    赵10

    燕7

    韩4

    96

    后期

    秦17

    赵15

    魏5

    燕5

    楚3

    齐2

    韩1

    48

    (注:统计样本为国籍相对明确的战国人才,表中诸侯国后的数字为流入人数)

    A、战国时期华夷观念淡薄 B、政治人才流动最频繁 C、侧面反映一国综合国力 D、百家争鸣的政治反映
  • 12、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 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据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材料二: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廷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 14、【时代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6世纪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

    17-18世纪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

    ——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

    如表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叠床架屋”

    宋代本身的统治体制,在中国列朝之内缺乏先例,乃是“叠床架屋”、缺乏有机结构的官僚系统。宋代的文官,凭着“差遣”担任指定的工作,大多数官职都是由带着其他官职的人员出任,而那些官员的本来职务,却是由另外一些被“差遣”的官员处理。此外,大多数职位不仅只有一位官员担住职务,同时会有别的官员以“同知”“通判”这一类的名称,与本来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在各路以及路下的州县,都有直接由中央管辖的单位派驻,还有分别管理财政、司法、教育、军事的各种官员。但是,这几个单位之间,并没有一些协调的地方主管。

    ——据许倬云《说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叠床架屋”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16、【考古发现与历史新知】 

    材料: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之墓。迄今已出土1万余件(套)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奢华生活。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重要文物列表: 

    1

    木牍约200版,竹简约5000枚。包括《悼亡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五色食胜》等。其中不少为失传的古代典籍。

    2

    孔子徒人图漆衣镜摆放在刘贺床榻前,是集屏风、衣镜为一体的“屏镜”,上有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孔子像。

    3

    粮库内发现有水稻、粟、甜瓜、梅等多种可食用植物遗存。

    4

    大量黄金货币和金银饰的车马器,仅金器就有478件,重量约115公斤;种类包括金饼、马蹄金、麟趾金、金版等,以及以金银技法(鎏金银、错金银、包金银等)加工的车马器等。

    5

    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大角羊银当卢”,是内地出土最早的“带有回首式走兽纹的马具”。

    6

    作为编钟架构件的鎏金青铜钩取骆驼,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

    ——摘编自王子今《海昏侯墓园考古与西汉史的新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反映的西汉中晚期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昏侯墓的发现对历史研究的意义。
  • 17、明朝建立后,复兴的儒学成为正统学说的基础。但在王守仁看来,儒家正统学说似乎已经僵化并误入了歧途,他认为无论真理、知识还是美德都属于人心中的“天理”,无需经过儒家学说的长期训导而获得。这一思想( )
    A、动摇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B、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否定了伦理道德的标准 D、影响了哲学的发展趋势
  • 18、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有内侍久侍内廷,言论政事,即被太祖斥遣还乡,且终生不用,并说“其小忠小信足以团结君心,及其久也,假威窃权,势遂不可抑”。这反映出该时期( )
    A、宦官专权的严重性 B、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C、政治统治日益黑暗 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 19、唐朝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不惜上书《谏迎佛骨表》而被贬潮州。宋代二程认为佛教“以生死恐(吓)动人”,只是理会生死,其他都不理会。他们的主张体现了(   )
    A、学者积极推动儒学复兴 B、佛教尚未获得国人认同 C、唐宋文化政策包容开放 D、士大夫与皇权矛盾尖锐
  • 20、金朝初年实行带有氏族残余的贵族会议制度。金熙宗即位后进行了改革,在中央设置三省六部制,将原女真、辽和宋的官职依照新制统一换授,实行封国制度,规定百官的仪制与服色,史称“天眷新制”。据此可知,“天眷新制“( )
    A、促使金朝步入文明时代 B、利于少数民族封建化 C、旨在消除贵族制度残余 D、实现了金朝长治久安
上一页 959 960 961 962 96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