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互联网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景;可以支持不同地区的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易;可以在公共危机来临时构建在线课堂以保证学生不耽误学业。它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预测的,不时突破我们想象的边际。材料反映出互联网( )A、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B、使人类社会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C、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D、为人类相互交流提供了新途径
-
2、1998年,瑞典通过新的退休金法律制度,新制度更重视个人一生的经济收入,即工资越高退休金越高;另外,新制度有一个基础性的保障退休金,这和个人所得无关,对所有老人都会给予定额的养老金。这项改革( )A、注重协调公平与效率问题 B、增加了福利保障的支出 C、推动收入分配平等的实现 D、扩大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
3、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 ……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 ‘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由此可推断( )A、斯大林准确预测到了二战的爆发 B、优先发展重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C、“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指英、日的工业化之路 D、苏联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
4、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主”在权力层级中虽无实际效用,但成为维系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君主立宪制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是君主专制时期英国各派别为稳定国内局势互相妥协的政治结果。这种国家制度设计( )A、显示出英国制度普世性 B、代表了近代历史发展趋势 C、根植于本国的历史传统 D、立足于特定时期主观因素
-
5、在古埃及,国家控制农业和手工业的大部分生产,巨大的国库和政府的粮仓里装满了征收来的实物税——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种金属,用来支付国家的开销等。据说,所有人的食物供给都由国王负责。这体现出古埃及社会中( )A、人民深受专制政府剥削 B、国家严格掌控经济生活 C、税收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D、社会等级秩序十分严明
-
6、1938年,刘少奇提出抗日根据地改善民众生活的方式“应采用协商及仲裁等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被承认的目标,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这( )A、完善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减租减息政策的实行 C、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决心 D、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7、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A、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开放性 B、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 C、提高了文官队伍整体素质 D、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
-
8、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告关税自主,并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1928年7月,美国率先与中国重新签订关税协定,随后中国同意大利、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日本等国家缔结了新的关税条约。这说明当时( )A、中国成功收回了关税主权 B、国民政府的民族意识增强 C、列强废止了协定关税特权 D、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
9、清朝知县上任前,九卿科道要用以下七项标准对其进行面试:“别其流品”“观其身言”“核其事故”“论其资考”“定其期限”“密其回避”“验其文凭”。这体现出( )A、基层官员考核评价标准有所变化 B、中央政府对基层治理的重视 C、清代中央监察制度体系日益完备 D、清代官员面试程序平等公正
-
10、北宋中期,王安石对基层社会组织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他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并接受军事训练。这一措施( )A、带有“兵农合一”的色彩 B、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 C、扩大了禁军的兵员储备 D、平衡了农户的赋役负担
-
11、从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唐政府)曾三次颁布均田令,其中对不同年龄段的“丁男”“中男”授田数量略有调整。与此同时,唐朝还划定“宽乡”和“狭乡”,其中,狭乡只按法定数额的一半授田。由此看来,均田制的推行( )A、合理优化了全国人口分布 B、以严密的户籍登记为基础 C、有助于解决土地兼并顽疾 D、易导致国家出现征兵困难
-
12、赐贝是商末至西周早期广泛开展的政治活动,在祭祖、宴飨等大型典礼上进行,一般由最高统治者主持,受赏者为近臣或四方诸侯、宗室贵族、内服王官等,受赏者可将王所赐之贝分赐臣下或宗嗣。赐贝的政治意图是( )A、殷周鼎革,完善行政机制 B、政治认可,强调礼乐文明 C、明确等级,彰显宗族荣耀 D、宣示王权,加强统治秩序
-
13、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述宋代政治制度上“相互制衡”的表现。(2)、结合所学,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 -
14、历代统治者都关注地方的管理问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西周初期形势图:
材料二:公元前260年战国时期形势图(图中洛阳附近空白处为周王室领地):
材料三:秦朝形势图: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幅图片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对该制度进行评价。(2)、据材料三,指出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进步性。(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
15、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下列著作及其历史地位的表述准确的是( )A、《梦溪笔谈》--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 B、《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领先世界 C、《徐霞客游记》--对传统科技进行了总结 D、《天工开物》--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
16、南宋时,北方少数民族南下,山河破碎,政府偏安江南,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绘画作品的特色是( )A、吴带当风 B、造型奇特 C、以形写神 D、残山剩水
-
1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以下关于苏轼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为( )A、被称为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以行书名世 B、其诗句“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反映了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C、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D、他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成为豪放派词的集大成者
-
18、北宋理学家孙复(992---1057年)在研究《春秋》时,把其中的“尊王攘夷”之说凸显出来,并且更突出地强调“尊王”。这可以用来说明理学( )A、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 B、曲解传统典籍 C、已经成为正统的官方哲学 D、倡导复古思想
-
19、如表是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由表格信息可知( )
《魏书•武帝纪》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
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资治通鉴》
(周瑜)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A、疾疫暴发影响赤壁之战战局 B、疫病流行加剧军阀混战 C、曹操借瘟疫推卸战败的责任 D、赤壁之战导致疾疫蔓延 -
20、盛唐的边塞诗有丰富的意象,较为常见的有大漠、霜雪、天山、玉门关、阴山、黄河、金鼓、旌旗、烽火、长云、羌笛、琵琶、雁飞鹰扬、马鸣风萧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豪迈昂扬的社会风尚 B、藩镇割据的负面影响 C、中外文化交流较频繁 D、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