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辽、金统治者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建造孔子庙,勤加祭祀。西夏统治者甚至“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尊孔子隆重,为汉族所不及。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思想的传播 B、民族关系的缓和 C、文化交融的发展 D、统一趋势的出现
-
2、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要求“亲近乡里”的“富有之家”要资助贫困之家子弟,使其得以婚配;把百姓婚姻的是否及时,鳏寡数量的多少,作为官员考核升迁的依据。这一诏令旨在( )A、恢复社会经济 B、规范地方民风民俗 C、加强中央集权 D、提高官员治理能力
-
3、在南朝刘宋政权建立的过程中,江东大族中涌现出一批军功家族,寒门出身的将帅也出现不少,此类情况成为南朝政坛上的显著现象。尽管当时世家大族犹恃其门第轻侮军人,但后者凭军功所获的地位已可与之并驾齐驱了。据此可知,南朝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 B、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 C、九品中正制的功能加强 D、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
-
4、西汉时,每个编户农民在役龄期内,必须承担两年兵役, 一年参加地方部队,称为“正卒”; 一年到京师宿卫或边地戍守,称为“卫士”或“戍卒”。到了东汉,正卒之役和卫士之役兵员缩减,戍卒之役被募兵、刑徒兵和附属少数民族兵所取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 B、政府财政收入下降 C、统治者轻徭薄赋理念 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
5、春秋后期,法家先驱宣扬“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强调“去仁爱,专任刑法”。这一变化说明( )A、德治主张社会影响有限 B、法治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C、儒法结合符合历史趋势 D、时代发展影响价值抉择
-
6、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也带来了观念的变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家虽然仍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原有工业革命时期的旧有技术,无视电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化工等新兴工业发展缓慢。而同时期的美国则非常重视新的技术及其成果,他们特别注重发展应用技术,加强在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引进。一战期间,美国借助自己和平的环境及其优越的待遇,大量吸收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为美国的快速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才。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人们的时空观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有密切的关系。……无线电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使信息传播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时空限制,使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发生在遥远地区的种种事件,都比任何时候更直接、更为迅速地对我们发生着影响。“全球化”作为一种改变现状的变化范式,已经成为了替代“现代化”的一种话语和社会想象。
——韩斌《媒介技术发展与人类时空观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技术进步促进人类时空观念变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津巴布韦附近的山上有许多花岗岩岩石,这些岩石由于日夜光照的温差而自然分裂成平整的石片。如果人们在岩石上烧火,然后突然往上面浇水,岩石也会整整齐齐的裂开。大津巴布韦的人就用这个办法取得平整的石片。然后用硬槌修饰成石砖,而不必施用水泥黏合。大津巴布韦遗址的围墙平整且稳固,高高耸立而坚固不倒。路口处再用木头和硬梁修建,起初房子是建在山上,久而久之也在谷地里建房子。当时的人依靠简单的刀耕火种为生,既没有灌溉也不用人工施肥,一旦耗尽了原先耕地的地力就迁到别的森林地带去。然而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耕种的土地必然越来越多,休耕土地的数量越来越少,原来的农业周期被打乱了。这样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愚化、过度放牧和人口大量涌入新地区,这种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这就注定了大津巴布韦必然要被废弃。
材料二:中国古代既是粮食大国,又是“饥荒之国”,形成了独特的粮食安全观念。历代统治者都认为仓储是“天下之大命”,在安定人心、抵御灾荒、平抑粮价、调节丰歉和恢复生产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封建社会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国古代粮食流通思想围绕“政府还是市场”这一主题展开,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再到西汉、北宋政府的全面干预,复到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以至于乾隆时期明确的市场主导,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粮食安全的最基本含义就是降低农业灾害风险,保障粮食供应,在《周礼·地官·司徒》中的“荒政十二书”一节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荒政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仓储救荒理论和灾荒预防理论。
——摘编自吴宾等《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特色,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一特色的原因,并分析大津巴布韦最终被度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提出“以文化成天下”,这得到宋代士绅的积极响应,他们常常通过蒙学读物等日常读物的传播。蒙学读物主要指在民间流传的训诲劝诫文献,如《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这些读物因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基层民众接受教育提供方便的同时,把上层人士的诸如等级伦理、社会道德等广泛地传递到民众之中,也加强了社会教化的力度和广度。
材料二 下面两张图分别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官员的知识结构与地缘分布。

注:无功名是指绿林、行伍、生意、学徒等出身的官员;旧功名是指拥有传统功名的官员;新功名是指具有新式教育背景的官员,包括国内新式学校毕业和有留学经历的官员。
籍贯
任中央官员人数
占中央官员总数的百分比
名次
浙江
131
13.77%
1
广东
108
11.36%
2
江苏
81
8.51%
3
西藏
4
0.42%
21
黑龙江
4
0.42%
21
北京
2
0.21%
22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宋代日常读物繁盛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日常读物在宋代国家统治中扮演的角色的认识。(2)、提取材料二表格中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官员组成结构的信息,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
9、2023年2月,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土、叙两国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派出救援人员21批次、308人次,提供土耳其急需的救灾物资,加快落实对叙利亚的粮食援助项目。中国政府此举( )A、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 C、确保了受援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增进了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
10、美国1964年民权法规定:任何人均有权在公共场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身国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隔离。对这一法案的出台,理解正确的是( )
①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仍广泛存在 ②美国黑人进行了长期的民权斗争
③在法律上开始承认黑人的公民权 ④触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1、《金融时报》专栏作家吉迪恩·拉赫曼评论道,他曾以为欧洲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生活方式的超级大国,但现在忽然发现了这一战略的巨大缺陷——欧洲负担不了如此舒适的“退休生活”。该评论( )A、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 B、看到欧洲推行福利政策阻力重重 C、揭示了高福利政策存在的弊端 D、希望欧洲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
12、史学界普遍认为冷战爆发是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导致的美苏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有学者从战后英苏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认为是英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制定了“联美反苏”政策,美国加入后,因实力雄厚取得反苏阵营的领导权。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种观点之间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 B、英国诱因观点不具有普遍性难以成立 C、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 D、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
13、在1945年4月至6月成立联合国组织的旧金山会议上,由于中小国家特别是拉美国家代表以及美国非政府组织的共同争取,对纳粹德国大屠杀暴行的揭露,联合国宪章草案增加了七项人权条款。这些条款( )A、清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 B、体现了人文关怀意识 C、协调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矛盾 D、确保了人权制度进步
-
14、下表所示为1971~1977年美、日两国在新加坡制造业方面的累计投资额(单位:亿新元)。这反映了新加坡( )
1971 年
1972 年
1973 年
1974 年
1975 年
1977年
美国
5.01
8.4
9.92
10.82
11.18
13.66
日本
1.08
1.37
2.37
3.54
4.54
6.33
外国对新加坡制造业投资额
15.75
22.83
26.59
30.54
33.8
41.45
A、充分利用本国的自然资源 B、殖民地化程度提高 C、坚持开放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D、经济依赖对外贸易 -
15、有学者指出:“经过二战时期战时经济对计划的刚性需求和细化安排,计划经济变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一种不可更改、天条铁律般的固定模式。不仅备战经济、战时经济如此,就是战后和平年代的经济,亦复如此。”这一观点可用来说明( )A、计划体制阻碍战时工业发展 B、走市场经济道路具有一定必要性 C、战后经济深受传统体制掣肘 D、经济领域完全背离马列主义原则
-
16、图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民族自决原则开始确立 C、启蒙思想指导各殖民地争取独立 D、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 -
17、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欧洲人移民到美洲分布越来越广泛
-
18、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属于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 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 C、拜占庭与俄罗斯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D、拜占庭融合与创新的文明
-
19、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引述了塞维尔皇帝和安多宁皇帝的批复写道:“虽然朕不受法律束缚,可是朕是遵照法律而生活的。”查士丁尼认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上述罗马皇帝的言论( )A、表明皇帝的威严源自法律 B、显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C、有助于罗马弘扬法治精神 D、印证了罗马法系统完整
-
20、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 )
195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废除男享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育工人积极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B、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 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