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汽车制造业大亨亨利·福特(1863—1947)在实行泰勒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组织大批量生产,产生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大规模生产流水线作业,通过连续不断的传送运转,使劳动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这说明( )
    A、福特首创了标准化生产 B、廉价产品出现成为可能 C、人被机器取代失业贫困 D、垄断组织成为生产形式
  • 2、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 3、1906年,清廷设立税务处,除涉及外交支川税项外,所有关于海关关税事务,统归税务处核办,并指挥地方海关监督和通过总税务司(洋员)问接指挥地方税务司(洋员)。这反映出( )
    A、清朝中央权力下移的趋势 B、晚清关税管理近代化的努力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清末新政收回了海关人事权
  • 4、维也纳会议建立了“高级政治”体系,包括维也纳会议建立的全体代表大会、八国委员会、四国委员会。通过各国政府及代表进行外交谈判、商讨并决定处理战后欧洲的一切事务,草拟并通过了《巴黎条约》《最后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条约。这一体系( )
    A、形成了成员国“全体一致”原则 B、创造了用国际会议解决争端的先例 C、加速了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 D、体现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原则
  • 5、北魏律规定:“子孙告父母、祖父母者,死。”唐律规定:“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这些律文( )
    A、均以道家思想为依据 B、体现了依法治国理念 C、凸显了礼法合一色彩 D、保证了司法公平公正
  • 6、如表所示为1943年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与会代表占比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

    代表成分

    共产党员

    政府人员

    少数民族代表

    商界和宗教代表

    学者代表

    民运领袖

    占比(%]

    14.2

    13.5

    3.1

    1.4

    18.8

    12.8

    代表成分

    国民党员

    军界代表

    妇女代表

    地主士坤代表

    其他代表

    ____

    占比(%)

    3.8

    6.6

    5.6

    17.4

    2.8

    ____

    A、“三三制”原则在党内首次提出 B、国共合作开始深入政治领域 C、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边区基层政权组织架构完善
  • 7、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手段——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这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代议制原则 D、人民主权原则名
  • 8、明初,吏部职权仅限于任免中下级官员,洪武十三年,吏部尚书的品秩不仅得到提高,而且权力也大大加强,时称吏部“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 )
    A、内阁权力的不断膨胀 B、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D、中枢机构之间的相互牵制
  • 9、北宋在设计中央官制时,将行政事务和军政事务分别归属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管理,两部长官皆由文官担任。南宋时期虽仍然设置两套衙署,但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枢密使的情况越发常见。这侧面反映出南宋相较于北宋( )
    A、边疆形势较为紧张 B、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C、重文轻武观念加深 D、地方行政效率显著提升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欧洲三十年战争后缔结《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和确立了国家主权、维护和 平等一 系列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宣告了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对抗一些欧洲国家的干涉,提出了国家基本权利与义务的概念、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等,成为近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 进入 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国家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国际原则,例如势力范围、合法干涉、领 事裁判权制度等,这些规定使资本主义初期确立的一些进步原则和规则名存实亡。

    ——摘编自陈文学《国际法对战争及使用武力的规范》等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是二战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宪法性文件,联合国及安理会 的正常运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保障 ,大国一致原则一 直是维持国际政治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则。美英不顾安理会其他三个常任理事国的反对,单方面对伊拉克动武,令安理会威信严重受损 ,人们开始怀疑联合国安理会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法国、俄罗斯与美英在对伊动武上分歧深刻,安理会面临分裂的危险。

    ——摘编自肖又贤《单边主义战争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破坏》

    (1)、根据材料一,比较17~ 18世纪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法原则的显著不同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国际法在制约战争、维护和平方面所取得的成 果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 法律是道德化法律,而道德是法律化道德,情理即是道德,情理法,为一体”,这得益于中国特殊的现实状况和环境 。尊卑长幼、贵贱亲疏情理观念与自给自 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相适应 。 古代中国宗法制组织形式,也深深决定着中国人的法就是“家 法”,就是情理法 。人们也习惯于依据自幼耳漓目染的儒家“礼”“理”“名分”“ 义”等来评判一 个人言行非法与否、罪恶轻重 。此外,在古代中国往往不恰当地强调了政治的作用,把法律 当作了政治附庸,从而使法律失去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这也为以情理介入法律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摘编自命世峰《中国法文化中的情理交融现象形成原因分析》

    材料二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 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进入21世纪,中国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民法典的起草进程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中国古代法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
    (2)、根据材料二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民法典颁 布的主要意义 。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项目

    西方文官制度

    中国公务员制度

    用人标准

    注重通才或专才,把业务知识和能力作为主要条件

    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政治立场

    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

    没有政治与行政的分离

    政治中立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管理原则

    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专门机构管理

    党管干部

    行政价值取向

    公平正义、公共利益、公共责任、依法行政

    坚持为人民服务

    ——摘编自袁珠扼《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对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 体明确 ,说明史论结合)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 ,国王由实权变为虚位 ,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封建贵族退到了历史舞台的后面 ,但中世纪政治体制的框架、立 法、行政、司法的基本机制 ,仍被保留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部分内容也被不断变革着,使之更加适合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原定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修改《邦联条例》,但是《邦联条例》所确立的体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美国国内和国际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构建美国政治体制,制定一部新的 宪法取代《邦联条例》。会议代表在取得共识之后,很快便由讨论对《邦联条例》的修改,转入 对制定新宪法的讨论,因此这次会议被称为“制宪会议”。会议经过三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终于在1787年9月17日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草案,并提交各州批准。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原因。
  • 14、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 因此遭受损失 。到1971年 ,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 。此时美国已 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 。这反映了( )
    A、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C、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 D、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 15、均田制下,“成丁而授,丁老而退,不听卖易”。唐代中叶实行两税法后,“兼并者不复追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这说明两税法实施后( )
    A、土地的经营方式更加多元化 B、国家对土地交易的态度改变 C、土地兼并现象明显得到抑制 D、主要依靠政治权力占有土地
  • 16、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通行天下 。“秦半两”取代了之前六国形制各异的货币,成为统一 的流通货币的形制。这反映出秦朝货币法( )

    A、使货币由杂乱向统一形状演变 B、明确了历朝铜钱法定货币地位 C、背离了商品经济发展规律 D、推动了秦国兼并战争进程
  • 1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与老拉签署了边界条约,与越南签署了关于解决边界领土问 题的《基本原则协议》,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 定》。这些条约(协定)的签署说明我国( )
    A、始终坚持多边外交的基本原则 B、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友好关系 C、解决了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 D、注重维护周边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 18、1962年至1969年,为了对冶金、石化、机械、电子等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和填补生产技术空白 ’我国先后从日本、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引进技术和设备 84项 ,累计用汇金额14.5亿美元 。这反映出我国( )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B、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 C、探索新的经济体制 D、经济与世界全面接轨
  • 19、为庆祝中法建交59周年 ,2023年1月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了“ 中法美食文化之夜”活动 。1964年的中法建交( )
    A、有助于打破超级大国对国际事务的垄断 B、推动“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理念的落实 C、是新中国国际地位开始得到提高的表现 D、使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得到有效的维护
  • 20、习近平总书记说:“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独享的自治 B、我国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建立的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国家统一大业的实现
上一页 951 952 953 954 9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