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下表为20世纪初中国部分科学小说中描述的国人对“飞车”的想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说
始发
作者
精彩片段
《月球殖民地》
1904年
荒江钓叟
流落东南亚龙孟华,遇玉太郎驾气球自日本而来,于是随其飘游世界,历览月球世界,大发感慨:“单照这小小月球看起,已文明到这般田地,倘若过了几年到我们地球上开起殖民的地方,只怕黄、赤、黑、白、棕的五大种,另要遭一番大劫了。”
《新石头记》
1905年
吴趼人
甄宝玉以“经济话”规劝贾宝玉,宝玉不以为然。甄宝玉为他创造了乘飞车进入“文明境界”到处参观的机会。贾宝五如梦初醒,暗想:“我本来要酬我这补天之愿,方才出来,不料功名事业,一切都被他全占了,我又成了虚愿了。此刻不如且到自由村去,托在他庇荫之下罢。”甄宝玉因讲求“经济”——当然也包括科学而大受赞扬,贾宝玉因其“虚愿”而被嘲笑。
《空中战争未来记》
1908年
包笑天
幻想20世纪初至30年代,欧洲各国争霸,凭借飞艇展开空中大战,作者最后“附言”:二十世纪之世界,其空中世界乎?试观方在初期,而各国之奖励空中飞行船者,不遗余力。苦心殚虑之士,犹能牺牲一切而为之。今岁观于海内外报纸所载,经营此空际事业者,尤也,世界文化日进,生民智慧日浚,上穷碧落,下彻黄泉,咸足为殖民之地。我造进步之迅,当不可以限量,则此一小篇者,诚非凿空之谈也。
——据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结合材料信息,评述20世纪初中国小说作者的“飞车”梦。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事正确,逻辑清晰。)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推。杨志坚妻见他怀才不遇,告至官府欲与他解除婚姻。时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作出判决,判词曰:“(杨妻)污辱乡间,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者多。”最后,杨妻被判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则被)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
——据唐代颜真卿所作判词《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编写
材料二 审得陈敏生呈控吕思义一案。本县研鞫数四,真相业已明白。此事吕思义实有不是:欠债不还,一罪也;图谋诬陷,二罪也。在吕思义意,以为欠债一事,尚在前朝,今国家已易大清,前朝所有之区区债事,何能再行索讨?自应销灭。在陈敏生意,欠债事虽在明代,而欠债者仍是吕姓之人物,不能因国家更易大清,即可置债事于不问。
按律:诬告人叛逆者,即以叛逆罪治之。姑念吕思义于大清入关时,首先归顺,转战两粤,持弓十年,应特予宽恩,免其一死。杖二百,流三千里;妻孥发配,家资入官。所欠陈敏生钱八十千,由公家在吕思义赀产中分出,拨归完案。除详报抚臬宪外,此判。
注:以上据传为清初于成龙在广西任知县时对一起案件的判词。
——据《清朝名吏判牍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颜真卿判词中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唐、清判词语言风格的差异。(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判词中所体现的法律思想。 -
3、《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2019年度报告》指出,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统计资料,2009—2018年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高达1693项,居全球首位。这反映了( )A、美国经济水平未受影响 B、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C、各国大力加强经济干预 D、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困境
-
4、1920年,英国工党秘书C`R布克斯顿访问俄国。他关于俄国农民态度的报告,记录了与农民的对话“农民们对现状有什么看法?”“革命是一件好事,每个人都赞成革命。他们虽然不喜欢布尔什维克,但他们喜欢革命”。该报告( )A、解释了布尔什维克获胜的原因 B、是对苏俄武装干涉的借口 C、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D、歪曲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5、如图是1870年到1913年的运输设施状况统计表(1870年的量=100)。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A、欧洲铁路运输事业领先世界 B、科技革命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欧美主导世界经济贸易发展
-
6、中世纪西欧封建庄园里的农奴要在管家的监视下劳动。自13、14世纪起,封建领主为追求更大利润将庄园的劳役地租折算成货币来征收,雇佣劳动逐渐取代劳役劳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采邑制度的瓦解 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
7、沪菜是江南地区传统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以品沪菜为时尚,随后,沪菜进一步向东亚、东南亚、欧美国家进军。沪菜的流行( )A、反映出各地饮食差异的缩小 B、表明上海经济影响力的增强 C、证明了中外饮食文化的互鉴 D、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8、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内涌现出一系列关于朝鲜战争的报告文学作品。刘白羽的《朝鲜在战火中前进》、陈柱国的《中华男儿》、杨朔的《万古青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均向人们展示了志愿军的“正义”、“英勇”和“爱国”精神。这些作品( )A、真实记录了人物和事件的事实本身 B、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C、承担了“新中国”形象构建的功能 D、注重表现作者的主观情感与艺术想象
-
9、叶圣陶在《时势教育着我们》中指出:青少年“与二十多年前的比较”,具有了下图所列的现代思想意识。该意识可能产生于( )
○识见的范围变得非常宽广。
○自己意识到是个中国人,知道中国人与世界各地的人有关联。
○相信中国人有与世界各地的人并存于世界的权力,这个权力绝对不容侵犯。
A、20世纪1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 -
10、表为1871~1921年上海、广州、汉口、天津四个港口在对外贸易总值中所占比重(%)。其中甲是( )
年份
甲
乙
丙
丁
1871~1873
12.7
64.1
2.7
1.8
1881~1883
11.8
57.1
4.2
3.1
1891~1893
11.6
49.9
2.3
3.1
1901~1903
10.4
53.1
1.8
3.6
1909~1911
9.7
44.2
4.4
4.5
1919~1921
7.2
41.4
3.9
7.4
A、广州 B、上海 C、汉口 D、天津 -
11、“铁店里婆娘会打钉”“纺织娘叫不得女工头”“络纬常通夜,抛梭直到晚”“货郎儿,背着柜子遥街串,鼓儿摇得欢。生意虽小,件件都全”,类似的唱词在明清俗曲中屡见不鲜。据此可知,当时( )A、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D、政府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
12、《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凡十道巡按……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没,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蠧害。其五、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其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这说明唐朝( )A、监察范围比较广泛 B、法律体系已经完备 C、监察程序公正严谨 D、豪强地主势力壮大
-
13、据《史记》等书记载,西汉时人们热衷“驱逐”运动,连温良谨慎的汉文帝也追求这种“追速致远”的竞技乐趣。汉武帝执政,尚武之风益起,社会上又流行军事武艺运动,该记载表明,在西汉( )A、时代推崇阳刚力量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儒家思想受到抑制 D、皇帝主导人们运动喜好
-
14、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 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 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化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如图是中西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与西方相比较,围绕“中国近代化历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6月3日北京学生运动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转折”的标志,并指出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取得的重大成果。(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
17、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领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热舍、货摊林立,市场上的商品有来自各地的粮食、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等,还有来自日本、高丽和大食(阿拉伯)等国的货物。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市内还出现了“瓦子”,里面有“幻栏”(歌舞场所)、酒肆和茶楼,还有说书、演戏的,成为娱乐的中心。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宋太祖曾降旨:“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夜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一日两餐的传统饮食制度发生改变,变为一日三餐。酒店夜间营业成为刚需,并出现了灯箱广告。夜市的经营时间不断延长,甚至通宵。自此,夜市由原来的非法交易,变为合法经营,州桥夜市是名副其实的“美食街”,美食美味各具特色,应有尽有。马行街夜市里出现了很多“瓦子”,表演杂耍、曲艺、傀儡戏、影戏等。宋朝各大城市的夜市“侵占官道,接造浮屋”“起造屋宇,侵占河岸”。以致“坊无广巷,市不通骑”。街道司负责街道卫生管理,“每日扫街道垃圾”。据《铁围山丛谈》记载,马行街的油烟污染,致使蚊虫不生。潘楼街鬼市杂有假冒伪劣商品,是出售来路不明之物的专门夜市场。汴京相国寺市场也被称为“销赃所”。
——摘编自铁引《<清明上河图>里的烟火气与大宋的地摊经济》
材料三: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发展繁荣的时期。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达,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地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民,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摘编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材料二 元朝为管理这样广袤的疆土,逐渐形成了一套行省制度……在邻近首都大都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区,不设行省,称为“腹里”……吐蕃作为一个单独的大行政区,也未设行省……起初行省带有比较明显的中央派出机构色彩,至忽必烈后期已基本上转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
材料三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宰相的基本职能,并列举汉代、唐代、宋代为加强皇权采取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名称,并简述元朝行省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关于“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的原因主要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的设计有关?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对其原因进行补充说明? -
19、刘伯承说:“(解放战争)一年来敌我悬殊的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敌人的力量还是很大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战略进攻的方式不是逐城推进,而是跳跃式的。我们大胆地把敌人甩在后面,长驱直入地跃进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为此,解放军采取的重大行动是(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挺进中原,展开战略防御
-
20、某同学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看到如图资料。这些资料可用来研究( )
照片:瓦窑堡会议旧址、进抵平型关的八路军
表格:百团大战战绩统计、敌后战场战绩统计
地图:敌后战场军民大反攻形势图
实物:东北抗日联军反日签名捐款收据、各种版本的《论持久战》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B、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C、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D、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