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下列属于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措施是( )
    A、创立禅让制 B、建立内外服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 2、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一课后摘录的笔记。笔记内容反映的是( )

    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A、秦统一的背景 B、秦统一的过程 C、秦统一的方式 D、秦统一的意义
  • 3、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先秦文字的紊乱状况,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这种文字是( )
    A、楷书 B、行书 C、小篆 D、草书
  • 4、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儒学复兴 D、西学东渐
  • 5、春秋时期,天子行祭祀之礼,撤祭时唱《雍》。《论语》记载鲁国权贵三家大夫在撤祭时也唱《雍》。孔子评论:他们怎么可以在自家堂上行此大礼?据此可知孔子主张( )
    A、推行仁政 B、简化祭礼 C、维护周礼 D、隆礼重法
  • 6、“给耕地合理施肥,耕翻土地到一定深度,在适当的季节播种,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以获得最大的收获。”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A、刀耕火种 B、男耕女织 C、铁犁牛耕 D、精耕细作
  • 7、“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 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 C、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 D、体现权力过渡平稳
  • 8、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下图是仰韶村遗址出土的月牙纹彩陶罐,表面打磨光滑,腹部装饰了一圈类似月牙的纹饰,鼓腹平底,呈红褐色。这说明仰韶文化时期( )

    A、掌握了彩绘陶器制作技术 B、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C、部落之间存在频繁的战争 D、出现早期国家的雏形
  • 9、左图是红山文化的代表器物玉龙,右图是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蛋壳黑陶杯。在这些文化形成的时代,人们已经使用磨制方法制作石器,并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上述文化形成于(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 10、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星罗棋布。这些考古成就能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B、原始社会发展的全貌 C、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D、早期国家发展的程度
  • 11、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

    材料: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材料所涉及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所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

  • 12、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财政收入情况表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

    ——据《醒世姻缘传》等

    材料三:吾以为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分别阐述每则材料对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价值。
    (2)、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 13、自1912年起,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反对袁世凯的例行逆施进行了不懈斗争。这些斗争包括(    )
    A、保路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五四运动
  • 14、新文化运动是由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下列各项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有(    )
    A、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 15、梁启超在甲午战争后曾言:“今之言变法者,其荦荤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然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 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由此可见,梁启超( )
    A、认识到洋务运动的不足 B、主张改革旧式官制 C、反对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D、力求实行共和政体
  • 16、清朝与列强签订的《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在内容上都有的条款是(    )
    A、允许在中国设厂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 17、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国产货物出口和中国商人制造海船,禁止中国史书出洋,也禁此中国人教授外国人授汉文,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文化采取排斥态度。由此可知,该政策(    )
    A、阻断了中国同西方的一切交往 B、不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C、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 D、阻止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 18、北宋初年,一方面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另一方面,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这些举措客观上(    )
    A、改变了唐末以来地方割据局面 B、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增强了对抗外敌的军事实力 D、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 19、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有(   )
    A、法显西游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日本遣唐使来华
  • 20、历史上的诸多民族不断参与中华文化的构建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下列属于少数民族制度建设成就的是( )
    A、猛安谋克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南北面官制度 D、南北分卷制度
上一页 949 950 951 952 9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