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确立了由法律规定的以对文官的公开考试、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免职等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对这种制度改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 B、推动了英国社会的政治文明 C、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 2、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在所不问。这表明罗马法(  )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的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 3、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 4、“古代中国通过这种考试制度,所有贤能的人都给招募到小心地保持考试制度纯洁性的政府中来,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最贫穷的人,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下列对“考试制度”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 B、隋唐时期形成和完善 C、两宋时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D、明清时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 5、张家山汉简《奏徽书》记载了一则案例,杜泸女子甲居夫丧期间与人和奸,虽然在当时没有直接对应的律令加以处罚,但由于违背礼制、违背人心与情感,官吏还是比附相关律文做出了不轻的处罚。据此判断,汉代律令审判(  )
    A、呈现出儒家化的特点 B、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C、继承了秦朝严刑酷法 D、旨在维护家庭夫权伦理
  • 6、“烽火戏诸侯”出自西周末年的一个历史典故。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美人褒拟之子为太子。周幽王的做法破坏了(  )
    A、分封制 B、王位世袭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度
  • 7、历史教育是以人类求生存、求发展的实践成就及其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烙上其特有的时代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开始,历史教育之内容与价值观问题日益与王朝“正统”(改朝换代的合理性)、道德观念相呼应。

    ——郑流爱《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的源流与传统》

    【材料二】1912年颁布的《共和国教科书》如其编辑主旨所述,“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之人格;注重表章中华固有之国粹特色,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注重国体政体及一切政法常识,以普及参政之能力;注重汉满蒙回藏五族平等主义,以巩固统一民国之基础。”

    ——王应宪《制造国民:近代修身教科书的政治诉求》

    【材料三】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普通高中历史标准》

    【材料四】台湾高亚伟教授在《历史教育的立场问题》提出:本国史的教学应采取中华民族的立场……但是,陈光棣教授认为对历史的最低要求是忠实、可靠,这就不能有所谓“立场”,因为有立场就不能公正和客观。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说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教育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和国教科书》编写的背景和目的
    (3)、列举1840﹣1949年间反映中华民族为争取独立、民主、富强而不断努力的重大历史事件(列举三项即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赞同谁的观点?阐明你的理由。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切塔姆图书馆是位于英国英格兰曼彻斯特的一座图书馆,是英国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英国历史最久的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成立于1653年,拥有超过10万册书籍,还收藏有众多珍贵画作。至今仍然发挥着图书馆和博物馆等文化遗产的职能。

    ——摘编自薛理桂《英国图书馆事业综论》

    材料二:1753年,大英博物馆设立图书收藏部,是为大英图书馆的前身。大英图书馆最初的藏书中有一部分来自1757年乔治二世捐献的皇家图书。

    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该法规定,经地方纳税人投票同意可以使用地方税设立公共图书馆,然而其后40多年,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并不理想。1893年,英国议会对该法案做出修正,允许地方政府有权决定设立公共图书馆。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历史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实现阅读空间真正的公共性。到1900年英国有公共图书馆360所。

    ——摘编自【日本】小野泰博《图书馆和图书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切塔姆图书馆作为英国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公共性获得进展的有利因素。
  • 9、“对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工业社会表示怀疑,不屑于表面的客观真实。致力于探索离奇别致的形式技巧。”具有这一创作精神的作者是(  )
    A、雪莱 B、毕加索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 10、演讲是时代的见证。表的演讲内容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思潮是(  )

    演讲者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卡尔•马克思

    1848年、比利时

    “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费雷德利克•道格拉斯

    1854年、美国

    “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论奴隶制度》)

    苏瑞•安东尼

    1860年、美国

    “难道女人不是人吗?”(《一个女性的选举权》)

    A、理性主义 B、浪漫主义 C、自由主义 D、社会主义
  • 11、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焦里告诉他,物理学家今后的工作只不过是提高测定的精度而已。当时,这种说法很流行。后来普朗克取得的科学成就证明了这种说法的(  )
    A、局限性 B、欺骗性 C、前瞻性 D、准确性
  • 12、“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 13、“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 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 14、“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唯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 15、他们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这表明“他们”(  )
    A、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 B、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C、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 D、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
  • 16、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早起源于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1957年科学奖进行了首次评审,21963年国务院发布了《发明奖励条例》和《技术改进条例》,毛泽东为“发明证书”亲笔题字。到1966年5.月,批准了发明奖励共297项。以下科技成果可能被列入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B、“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 C、载人航天技术的实现 D、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
  • 17、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B、1971年10月25日中国重返联合国 C、“百花齐放”方针促进了新中国电影业的繁荣 D、中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投身社会主义工业化
  • 18、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戒骄戒躁
  • 19、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 20、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不但接受了今文经学中疑古的一面,而且抛弃尊孔的立场,又把古文经学中的考据法与西方的怀疑主义、实用主义结合起来,进而提出一套新的研究方法。由此可见,胡适(  )
    A、完全否定先秦儒学 B、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C、客观评价孔子地位 D、猛烈抨击专制统治
上一页 947 948 949 950 9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