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2、“中国人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造铁路。中外人士都在注视我所主持的京张铁路,如果京张铁路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的损失。”下列有关“京张铁路”说法错误的是(   )
    A、工程难点滦河大桥采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 B、八达岭隧道技术难题用设计“人”字形路线解决 C、隧道缩短后采用直井施工法解决其内部施工困难 D、甲午战争让清政府认识到铁路对调兵运械的重要
  • 3、1950年3月27日,中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了《关于创办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的协定》。同年7月1日,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的成立对当时新中国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初步建立了一套有关航空经营管理的制度 B、便利了中国与苏联的往来 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对外航空交通的封锁 D、培养了一批骨干技术人员
  • 4、1943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向隶属于国防最高委员会的中央设计局提出建议:战后“新(铁)路线应修成网状,纵横距不宜过远;与海岸线或贴近平行之路线似以暂缓为宜;两线或两线以上之接轨地点似应以在内地为原则”。据此可知,有识之士提出此建议的原因有(   )

    ①对工业化建设的追求  ②促使铁路管理现代化

    ③沿海工业内迁的需要  ④国家安全的现实考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现代汽车工业是从哪个国家率先起步的?(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 6、图1和图2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运河示意图。这两幅图主要反映(   )

    A、交通便利决定国家的兴盛 B、南方经济地位的提升 C、朝廷有效统治区域的扩大 D、民族交融的趋势增强
  • 7、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在900多条公交线路上投入了纯电动公交车15896辆实现公交100%纯电动化;年均节约34.5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量135.3万吨。由此可见,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行促进了(   )
    A、经济增长与社会开放 B、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 C、节能减排与环境改善 D、人们出行方式的巨变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术界认为,世界现代化是突破原有的农业大生产力形态向工业大生产力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在具体阐述现代化的进程时,有学者提出了这一世界规模的大变革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和经济现代化发展的三大阶段(经济起飞、向技术成熟推进、大众高消费)的观点,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个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并予以阐述。(要求:趋势表述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关条约》及随后签订的《中日通商行船条约》使日本完全取得了与英、法、美等列强相同的贸易通商权益。《中日通商行船条约》第九款规定:“凡各货物日本臣民运进中国或由日本运进中国者,又旧本臣民由中国运出口或由中国运往日本者,均照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各税则及税则章程办理。凡货物于中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税则及税则章程之内,并无限制禁止进、出口明文,亦准任便照运。”《马关条约》第六款还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编自胡公启《晚清中国关税制度变迁及影响》

    材料二 1925年8月,依据华盛顿会议通过的《有关中国关税税则之条约》,北京政府向有关各国发出参加关税会议的邀请上海国货维持会致电临时执政段祺瑞称“夫不平等条约既倡自英,我国亟宜向英严重交涉,务达取消之目的,还我国关税自由之独立主权,全国国民誓为后盾”。《申报》发表评论或刊文宣传关税自主之必要。财政委员会拟订《关税自主办法大纲》,经北京政府批准作为参加会议的纲领。会议期间,北京民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关税自主运动。11月19日,列强在关于中国关税自主的条文中,基本上接受了中国的主张。

    ——摘编自杨红林《朝野纠葛:北京政府时期的舆论与外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中国关税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危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关税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 10、 自由主文理论首先由英国思想家、政论家约翰。弥尔顿于17世纪在关于思想自由的论战中提出后被引入报刊活动,形成“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和资本主义社会前期的新闻学中占主导地位。“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形成,是( )
    A、对重商主义思想的反思 B、产业革命进程加快的结果 C、对垄断资本行为的批判 D、文艺复兴初期主张的提炼
  • 11、 1802年,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责成厂方为儿童开设识字班;1833年,英国政府《工厂法》对儿童的劳动时间进行限制,之后又强制工厂提供工厂教育;1870年,英国通过了初等教育法。这些举措旨在( )
    A、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 B、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C、改善童工的工作环境 D、为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基础
  • 12、 唐律规定:“诸故杀官私马牛者,徒一年半,主自杀马牛者徒一年。”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敕:“累降指挥禁杀耕牛,州县或不奉行,纵令宰杀,或抬弁到官审验,因缘骚扰,仰令今后只依法勒耆保验实申官。”即发现私杀耕牛,应查验属实申报官府。这些规定( )
    A、印证了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 B、开创了律例合编的立法方式 C、折射出小农经济的重要地位 D、有利于理学教化向基层渗透
  • 13、下图所述信息中,导致1985——2020年粮食平均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产资料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城市建设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缺乏 C、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D、生产经营方式未能适应社会发展
  • 14、 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被阿拉伯人所垄断,医生和僧侣们认为咖啡具有提神、醒脑、健胃、强身、止血等功效。15世纪后,咖啡传入欧洲,咖啡的口味最初不受欢迎,但其不足的数量、高昂的价格和独具的饮用方式,能使上层社会的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突显出来。1872年“法国的消费增长两倍,没有一个市民家庭不以咖啡敬客,没有一个女店员、厨娘或者侍女早餐时不喝咖啡”。据此可知,咖啡消费方式的变化( )
    A、提升了欧洲人们的饮食品质 B、冲击了欧洲传统的酒馆文化 C、得益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 D、得益于欧洲工业文化的影响
  • 15、《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葛天氏(远古部落名)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歌曲):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礼乐制度初步形成 C、原始农业获得一定发展 D、神权政治色彩明显
  • 16、 宋徽宗崇宁初年,宰相曾下令各州县设置居养院,“道路遇寒僵仆之人及无衣丐者,许送近便居养院,以钱米救济。孤贫小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此举( )
    A、消除了统治阶级与民众间的矛盾 B、顺应了宋代社会转型的需要 C、确保了宋代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D、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
  • 17、 曹魏时期,租调制将原按比例征收的田租固定为按亩征收,取消按人头和年龄段征收的口赋,把调的附税加以固定化,且按户征收,称为户调,户调从户而税,自耕农每亩交租粟4升,每户交纳绢2匹、绵2斤。这种变化客观上( )
    A、助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家庭规模的扩大 C、简化了赋税的征收手续 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 18、下表是时人对宋代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现象的记载,据表可以推知( )

    记载

    出处

    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

    《李觏集·富国策》

    销镕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销钱以为器者利至于十倍

    《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八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十年》

    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较,民间官钱搜索殆尽

    《栾城集》

    A、官府苛捐杂税加重百姓负担 B、商品经济发展拓宽政府财源 C、铸币规模缩减导致铜价上涨 D、流通货币减少引发“钱荒”
  • 19、 1956年,杜勒斯提出:“我们被带到了战争的边缘……到达了这个边缘而又不卷入战争的本领,就是艺术。”。1958年,国民党当局宣布筹措“反攻大陆”。同年,毛泽东作出炮轰大小金门指示,以战争边缘对付战争边缘,炮轰延续近二十余年。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
    A、始终坚持无敌国外交的原则 B、注重国际形势变化灵活应对 C、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D、坚持全球战略与美国相抗衡
  • 20、 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用夏变夷,宜有学校”,让少数民族子弟人书院学习,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这一举措意在( )
    A、宣扬心学的理论主张 B、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 C、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 D、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
上一页 942 943 944 945 94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