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古埃及君主自称“太阳之子”,君主作为太阳神之子统治世间万物,太阳永无止境的东升西落象征着王权永恒。这反映了古代埃及( )A、自然环境决定统治模式 B、社会生活深受宗教影响 C、君主权力受到神权制约 D、利用神权强化世俗统治
-
2、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思想最终被中共十四大所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所取代。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 )A、“所有制崇拜”的束缚已被打破 B、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开始显现
-
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国统区下的官营军事工业也加入了“大内迁”的行列。如表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火炮生产厂一览表(部分)。对表中信息解读最合理的是( )
官营军工企业大内迁
原厂名
内迁后代名
所在地
主要产品
炮兵技术研究处
忠怒林场
重庆
野战地(设计中)、轻榴弹炮(设计中)、小口径炮弹
广东第二兵工厂
务实林场
重庆
反坦克炮(待出品).炮弹
金陵兵工厂
宁和号
重庆
步枪、机枪、迫击地。迫击地弹
金陵兵工厂(分厂)
宁和号(分号)
昆明
迫击炮,迫击炮弹
合川地厂
无量林场
昆明
山炮.炮弹(待出品)
A、旨在为中国远征军提供装备 B、助推了官僚资本的急速扩张 C、体现出相对的集中和隐秘性 D、刺激了国内重工业自主创新 -
4、清末,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京师传染病医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这反映了当时( )A、公共卫生体系完备 B、疫病传播形势较严峻 C、民众防疫观念加强 D、政府重视疫病的防治
-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中国民间资本创办经营的出版机构兴盛。其中,文明书局以开通民智为旨,以出版教科书著称;广智书局志在维新,所出图书多属变法、变政之类;教育世界志在振兴教育;湖北法政编辑往所出皆为法学书籍;等等。这反映了清末( )A、官营出版业实现私有化经营 B、社会危机加快思想觉醒 C、文化领域形成自由争鸣局面 D、维新变法观念日益强化
-
6、1875年,近代洋务思想家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该思想( )A、基于对甲午战败的反思 B、突破了“中体西用”的羁绊 C、开启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D、旨在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
7、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D、中央集权的强化
-
8、蹴鞠运动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宋代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宋代文人张敦礼的画作《闲庭蹴鞠图》还原了这一民俗活动,该图体现了( )A、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风貌 B、宋代民众生活的多姿多彩 C、民间体育与艺术审美结合 D、文人画创作承载史料价值
-
9、如下图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阿拉伯帝国的一枚金币。该枚金币( )A、反映了东西贸易往来的频繁 B、见证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优势 C、说明了唐文化强大的吸引力 D、可以用来佐证中外商业贸易情况
-
10、有学者考订了关中地区部分地名的由来,其中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如南大康、北大康均是由于康居国人曾定居于此,以国命名而来;再如邱木村与鲜卑改汉姓有关。这类新地名的形成( )A、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彰显了汉文化的包容力 C、推动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趋势
-
11、西汉时,年满七十岁持有“鸠杖”者,享有种种特权,如规定鸠杖持有者享有六百石官员的政治待遇。汉代诸帝都不时颁布赐“高年”者帛、米、酒、肉等的诏令,还有免除年长者家人赋役等措施。这反映了汉代( )A、户籍管理制度较严密 B、社会福利制度较完备 C、贯彻以孝治国的理念 D、社会救济由政府主导
-
12、春秋时期,管仲提出“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的观点。同时,他还提出礼义廉耻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治理智慧,是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这表明管仲( )A、重视维护伦理秩序 B、主张用法律解决争端 C、具有德法并重思想 D、注重法治体系的完善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交通史是历史总进程的一个重要的侧面。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可以看到交通进步的轨迹。交通条件决定着历史文化圈的规模,也影响着各个文化圈互相之间的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交通与历史”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铁路建设的状况,并对其简要评价。
-
15、【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4年,詹天佑为中国最早的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工作两个多月, “全路工程估勘完竣”。后又受聘为洛潼公司的技术顾问,勘测出切实可行、更为节省的线路。1905年,清政府以75万美元从美国合兴公司手中赎回粤汉铁路的修筑权,其后成立的粤路公司官场习气太重, “逾三年,成路只128里,每里需银65000余元。”1910年,公司改组,刚刚筑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被选为公司总理。他推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落实和加强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引进西方国家购料时的招标方法。1911年5月,清政府公然宣称“粤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6月7日,詹天佑出面抗争,粤路公司公开致电川汉公司,表示: “粤路股东合群反对,力筹对峙。现就公司设保路机关所。彼此唇齿,务恳协力。”武昌起义期间,詹天佑坚守职务,列车照常通行,铁路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孙自俭《詹天佑与晚清商办铁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成为商办粤汉公司总理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对晚清商办铁路发展的贡献。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设尚书、门下、内史(中书)、秘书、内侍五省,秘书省类似于后来的馆阁,内侍省则是一个专门的宦官机构,主持中央政权的就是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决策者为内史省,长官称内史令;审议者是门下省,长官称纳言;处理日常政务的机构是尚书置尚书令、左右仆射各一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隋朝修建大运河的决策运作程序和特点。(2)、比较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说明元朝水运路线发生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朝和元朝大运河的共同作用。 -
17、罗马帝国早期,奥古斯都设置一些专门管理道路的官吏,提比略颁布法令:如果负责道路的官吏和包工人拿不出修补道路所需要的钱,他们的财产就要充公。这说明,罗马帝国( )A、注重道路建设 B、法律残酷严苛 C、强化地方控制 D、陆路交通发达
-
18、大运河的开通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隋朝修建大运河最深远的影响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C、加强南北的边防 D、满足皇帝奢侈的需要
-
19、19世纪以来,电报、电话的普及,地铁线的问世,电车、汽车、自行车的普及和发展,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这表明近代交通通信的特征是( )A、先进化 B、多样化 C、理论化 D、世俗化
-
20、据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00多天后,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开通不到50天,郑州到西安的所有航班停飞。这说明( )A、高铁发展冲击了航空业 B、新式交通之间存在竞争 C、航空业必定要走下坡路 D、中国开创了交通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