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倡言,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胡适也主张,“个性解放”就是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皆以“巩固个人利益为本因”。这反映出当时( )
    A、封建旧道德的弊端得到纠正 B、知识分子对传统伦理进行反思 C、新习俗与新风尚被人们接受 D、民主与科学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 2、湖北军政府成立后,将所属军队的编制分为步兵、骑兵、炮兵、辎重队、医队(如下表所列)。这一做法( )

    项目 内容

    基本编制

    8人为1排,3排为1列,共25人;4列为1队,共107人;4队为1营,共444人;4营为1标,共1800人。1标中设1个炮队、1个工队、1个医队、1个辎重队(编制暂由标统决定)

    相关待遇

    步兵每月饷银10元,排长20元,副排长15元,号旗手、号筒手15元,鼓乐手、旗手20元,列长40元,队长100元,营长300元,标统500元

    A、提高了军人的福利待遇 B、避免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C、扩大了湖北的政治影响 D、适应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 3、某学者认为,1895年的公车上书以士人集体上书请愿的方式,将维新变法的改革方案公诸于世,从而冲破了清朝不准读书人干预朝政的禁令,“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该学者意在强调,“公车上书”( )
    A、开创了全新的政治斗争方式 B、冲击了旧式的官僚体制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社会基础 D、引起了权力结构的变化
  • 4、据晚清海关税收统计,1864年中国进出口税共6906028海关两,1894年15366311海关两。30年时间海关税收增长了1倍多。外国进驻中国的商业机构及其来华人数也逐年增多,到1894年共有外国商号552家,从业人员9350人。这说明当时中国( )
    A、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遭遇瓶颈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趋于紧密
  • 5、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保国”的前提在于知晓“保天下”的意义和价值,“保天下”方可“保国”。这实际上着重强调了文明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存在都是以文明共同体作为前提和基础。顾炎武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明清之际(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社会的剧烈动荡 C、主流思想的嬗变 D、商品经济的活跃
  • 6、下表为明成祖时期北边(北方)之外军镇设置表。明代军镇的设置( )

    军镇

    时间

    将领

    将印

    资料来源

    两广

    建文四年

    韩观

    征南将军

    《明太宗实录》卷19

    江西

    永乐元年

    李浚

    《明太宗实录》卷19

    湖广、贵州

    永乐十四年

    梁福

    《明太宗实录》卷174

    A、有利于国家军事重心转移 B、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 C、助推国家军事效率的提高 D、有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 7、有学者认为,“宋代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格”,整个文学领域弥漫着浓郁热烈的议论风气。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篇末议论千古不朽。类似情况在其他文学家的作品中也随处可见。这反映了当时( )
    A、复兴儒学的实际需要 B、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 C、文学体裁的创新发展 D、通俗文学的日益流行
  • 8、唐朝中后期,除传统的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外,经商、家庭编织、家庭规模养殖等都成为不少农民的现实选择,农民经营方式日益多元化。和这一现象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均田制的崩溃 B、土地兼并的盛行 C、两税法的实行 D、雇佣关系的出现
  • 9、汉代立国之初,统治者致力于秦代遗存图籍的搜集,并由丞相萧何建造石渠阁,“所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汉初统治者这样做意在( )
    A、承袭秦朝的思想文化传统 B、尽快稳定社会并恢复经济 C、提高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 D、实施移风易俗来巩固统治
  • 10、西周时期,一次完整的封建和册命程序须有三个环节:封建、册命典礼前的准备;封建、册命典礼时的命官授职;封建、册命典礼后的具体落实。西周的这一做法( )
    A、保证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实施 B、解决了统治阶级内的矛盾冲突 C、确立了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D、彰显了朝廷对地方统治的重视
  • 1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新范式试图解决以下问题:

    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指导下,展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

    清除西方中心论影响,在历史教科书撰写中恢复世界各文明、各国家、各民族之间

    的平等地位;

    纠正“世界史是少数几个西方大国历史 ”的错误印象,展现世界史是全人类共同历

    史的基本事实;

    在历史的长时段叙事中展现几千年来世界大格局的变化,进而理解 21 世纪正在发生

    的事。

    ——摘编自钱乘旦《新世界史纲要》前言(2022 年)

    围绕中国学界的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变化自拟观点,并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并在中国各民族共同发展中不断巩固与壮大,其演进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予以探究。

    角度

    内涵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国家制度与

    社会治理

    民族关系

    民族交往、民族交流、 民族交融

     

    华夏认同

    认同中华优秀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

    文精神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 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

    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必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 13、1948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交民权咨文指出“美国目前在世界上的地位,要求联 邦政府承担保护公民宪法权利的责任 ”,后来颁布行政命令,废除联邦政府和武装力

    量中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据此可知(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得以解决 B、美国黑人奴隶制度仍然存在 C、世界局势助推美国民权改革 D、美国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
  • 14、十月革命后,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提出强大民族和弱小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废除秘密外交,主张民族自决。这一法令有利于( )
    A、奠定国际法基础 B、推进大国外交事业 C、构建国际新秩序 D、完善集体安全机制
  • 15、近代以来,棉花产业分布由图 5 转变为图 6 的主要原因是( )

    图 5 1600 年-1780 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

    图 6 1780 年— 1860 年世界棉花产业的主要分布及流通

    A、欧洲殖民的拓展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工业革命的开展
  • 16、16 世纪早期欧洲人描述美洲的怪异之事比较普遍,如图湖人吃树根、蛇和蜘蛛的饮食习惯,爱斯基摩人的食人风俗和印第安人的活人祭祀。这种做法( )
    A、再现了美洲人的生活习俗 B、缘于对美洲了解不够深入 C、缺乏科学的认知思维方式 D、为殖民侵略活动提供辩护
  • 17、英国人威廉·卡克斯顿 1476 年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推动了文学、宗教、教育、史地类英语印刷品大量出版,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成为“ 国王的语言 ”“国家语言 ”。据此可知,这些印刷媒介( )
    A、动摇教会在英国的统治 B、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 C、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D、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 18、图所示历史事件( )

    A、加快了造纸术的西传进程 B、传播了阿拉伯数字 C、推动亚欧区域文化的发展 D、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 19、20 世纪 60 年代初,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 ”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取得了大丰收;该县埔美大队实行的“ 固定地段,包工到组到人,验收评比奖励的责任制 ”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这( )
    A、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顺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D、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20、中共早期的革命叙事中,“群众 ”指代单个阶级内的社会成员或扩及社会下层跨阶级共 同体,如工人群众、劳苦群众;1931 年后“群众 ”延伸为涵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中的民主派、知识分子等阶层群体。这( )
    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缘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表明国内阶级矛盾走向缓和 D、表明民族矛盾成为次要矛盾
上一页 939 940 941 942 9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