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秦汉时期称县两级制 , 魏晋时期州称县三级制 , 唐代 道州县三级制 , 宋代初期州(府 、军 、监)和县两级制 , 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
  • 2、清代总督掌管所统辖地区的文武 、军民 , 总理戏政 , 成守疆土。道 、府副将以下官员都由总督向朝廷奏请升迁和罢默 , 并有对外交涉之权。这说明清代总督( )
    A、对地方治理可以完全自主 B、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官吏 C、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D、是皇权在地方上的延伸
  • 3、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沼旨 , 可以拒绝草拟 , 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 ,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 , 可以拒绝重拟 , 以原票封进。材料表明明朝内阁( )
    A、可统率六部百司 B、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 C、是法定行政机构 D、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 4、元代行省置圣相 、平章 、左右圣 、参知政事等官职 , 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 , 凡一省军国大事无所不领。据此可知 , 行省( )
    A、长官不受中书省的节制 B、代表中央分别管理地方 C、长官与周代诸侯相类似 D、导致地方势力过于弱小
  • 5、962年 , 宋太祖下令 , 地方各州的死刑案件都要报告朝廷 , 由刑部复查。973年 , 朝廷委派文官出任各州管理司法的官员。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 C、践行“ 重文抑武”方略 D、体现国家对立法重视
  • 6、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 , 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 , 其中核心问题之 一 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惰唐时期为解决这一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 , 置称县 B、设立中朝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 7、《汉书》载:吕后欲封吕氏族人为王 , 右圣相刘陵当廷提出强烈反对 , 最终吕后撤除刘陵的圣相之位 , 才得以实施自己的计划。 田蚣于武帝时为圣相 , 对其所奏之事 , 武帝“ 皆听”。材料表明( )
    A、圣相拥有最高行政权 B、君权遭到削弱 C、皇帝与圣相矛盾尖锐 D、圣相位高权重
  • 8、商周时期官吏由贵族充任 , 各有封邑 、绿田 , 无棒绿 , 但从春秋末年起 , 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棒绿的官僚 , 这些官僚不再有封地。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棒绿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官僚政治正式确立 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9、《左传》记载:(周)成王曾命齐侯“东至海 , 西至河 , 南到穆陵 , 北至无域 , 五侯九伯 , 实得征之”。这主要反映了( )
    A、西周疆域的空前辽阔 B、宗法制下的等级关系 C、天子特许下的征伐权 D、诸侯王的权利与义务
  • 10、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 莫剧于殷 、周之际。”“殷、周之际”的政治变革是( )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B、从内外服制度到封邦建国 C、从内外服制度到称国并立 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
  • 1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加强国防经济建设和156个重点项目,推动工业化建设,发展合作社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根据上述基本任务,“一五”计划还提出了12项具体任务和相应的重要指标: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方针,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也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贸易业,培育各方面的人才,加强人员综合素质,要逐步改善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合作,继续创新手工业,加大生产和出产速率,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

    ——摘编自席芬芬《建国初期的工业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确立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它是在汲取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前提下,“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双百”方针非一朝一夕之功。1951年,毛泽东谈到了“百花齐放”;1953年提到了“百家争鸣”;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并明确了其地位。

    ——摘编自徐骁《“双百”方针的历史演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中国“一五”计划与“双百”方针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简析“双百”方针提出并贯彻实施的历史意义。
  • 1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党际交流属于执政党直接的对外组织传播,因此有很鲜明的特征和研究价值,如下表所示。

    时段

    时期

    主要特征

    1921—194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的外事工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为新中国发展建设和外交外事事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9-1978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冲破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遏制、包围和威胁,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安全,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1978—2012年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外事工作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周边环境、安全环境、舆论环境,构建对外关系新格局

    2012年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外交外事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摘编自杨洁篪《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和远大前景》

    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 1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两代是我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依据行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组织模式。而民营手工业则是依靠市场作为导向,雇佣的劳动力作为血液,进行某一产品的生产活动,因为交通运输、生产技术或生产资源等原因,部分手工业在特定区域发展迅速,并成为该区的代表行业。也正是因为手工业生产管理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劳动力市场和商品经济市场的发展,才促成了手工行业早期工业化的发生,从而继续推动手工业前进。

    ——摘编自吴兰兰《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手工业生产管理制度研究》

    材料二  针对晚清小型兵工厂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粗糙等状况,李鸿章等人逐渐形成了创办近代大型军事工业的认识。如1865年,得知美商出售上海虹口的旗记铁厂时,李鸿章授意丁日昌购买。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派为“期渐收回利源”,使“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运贩;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企图以此来克服由于海关入超递增而造成的财政危机。民用企业在洋务运动中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中期和后期,它们的发展比军事工业有过之而无不及。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新转化的历史产物,促进了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经济基础的解体,给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

    ——摘编自冯元魁《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等

    材料三 下表近代企业性质与资本组织关系表

    企业性质

    资本组织形态

    资本与经营之关系

    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国营近代企业)

    官办(独资)

    官资官营

    官督商办(股份制)

    商资官营

    官商合办(合伙、股份制)

    官商合资、官营

    民间商办企业(民营近代企业)

    独资

    独资者自营

    合伙

    资本家合伙经营

    股份制

    大股东经营

    ——摘自王处辉《中国近代企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1)、概括材料一中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并解释发展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洋务运动的发展,结合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 1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皇帝开始任用一些出身低贱的人加以中大夫等官,形成内朝。后来,汉武帝设置大司马统领内朝官。汉武帝以后,御史大夫更名为大司空,丞相更名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并称“三公”,三公制度逐渐建立。东汉时,一切机要政务皆由尚书台控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八座”之名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其时有八座联名署事制度。唐朝建立后,以尚书令、仆射及六部尚书合称为“八座”。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八座”往往需要听取和集中省内各部门和官员的意见,召开月例会和专题会等会议。

    ——摘编自方本新《唐代尚书“八座”会议初探》

    材料三  宋初二府所掌互不关涉,枢密院长官与宰相亦互不兼任。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民政与军政,互相牵制有贻误军国大政的弊端。为调整这种权力关系上的矛盾,常在战时以平章事兼枢密使。南宋宁宗以后,以宰相兼枢密使遂成定制,设立“平章军国重事”这一官衔。

    ——摘编自李艳《宋代中枢机构的构成及其制约机制》

    材料四  清代前期,军机处设立之前,先后协助皇帝处理题本奏折的是内阁和南书房。军机处设立之后,由于地近禁廷,便于宣召,深受皇帝宠信。军机处最主要的人员可分为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乾隆朝之后,军机处奠定了其成为朝廷“行政枢纽”“行政总汇”的地位。

    ——摘编自郑伦班《军机处与清末中枢机构改革初探》

    (1)、指出材料一中“大司马”的职责,并说明汉武帝设立“大司马”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从汉武帝到宋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3)、根据材料四,简述清代军机处成为朝廷“行政枢纽”“行政总汇”的史实依据。
  • 15、下表为2010、2015年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简表。表中数据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国内生产总值(汇率法)

    国内生产总值(PPP)

    货物出口总值

    外汇储备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

    2010

    3

    2

    2

    1

    3

    2

    2015

    2

    1

    2

    1

    2

    2

    A、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D、中国周边局势趋于稳定
  • 16、如图为1984、1988、1992年三届夏季奥运会召开期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高频词云图(字号越大,频次越高)。这反映出当时( )

    A、“三老四严”的作风过硬 B、积极进取的社会氛围浓厚 C、“双百”方针得以重新恢复 D、勇于创新的劳模精神形成
  • 17、1951年,祖国人民给所有赴朝作战的志愿军将士统一制作了一枚刻有“最可爱的人”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据不完全统计,仅1952年10月至1953年3月,抗美援朝前线就收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慰问物品达250车皮。这反映出抗美援朝( )
    A、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D、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18、毛泽东在1947年7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说:“解决党内不纯的问题,整编党的队伍,使党能够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完全站在一个方向,并领导他们前进,是解决土地问题和支援长期战争的一个决定性的环节。”这一讲话( )
    A、有利于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 B、意在使全党坚持“两个务必” C、有助于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D、意在优化“三三制”政权建设
  • 19、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晋察冀边区部分剧团积极招收各界人士参与,包括京剧演员徐廉、吴子卿等,文化名人张季纯、李伯钊等。同时,剧团还吸收一些学生和流亡儿童。这些做法旨在( )
    A、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B、巩固革命根据地政权 C、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反击国民党反共倾向
  • 20、1923—1926年,《新青年》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刊,除了更为深入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用马克思主义探讨国共合作的可行性、论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驳击国民党右派的观点等。据此可知,《新青年》在当时(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加速了民主革命转型 C、彻底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
上一页 938 939 940 941 9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