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尚书·尧典》记载,尧不仅对于本部落的事务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对于部落联合体的其他部落的事务也有相当的干预权,甚至可以对背叛部落联合体的其他部落酋长施以流、放、窜、殛等处罚。这种状况表明当时( )
    A、早期国家形态出现 B、奴隶制社会形成 C、原始民主不复存在 D、阶级矛盾尖锐化
  •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曹魏创立了九品中正制,即,由中央委任“中正”官,把人才接“德、才”和门第出身,分为“上上品、下下品”等九个等级,方便朝廷任用人才。然而,这一制度对于人才评品的标准,由“中正”掌提,人才选拔的范国,逐步被局限于门第出身的小范国内,“德、才”要素被淡化,导致“德巴不免于伪为,而况中正亦未必定有衡鉴之才”,甚至出现“中正”官趋势、畏祸、私报恩仇等情形。其结果,逐至“惟能论其闲阅,非复辨其贤愚”,“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

    ——钱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张荫麟、吕思勉《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的局限性。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依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 3、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怀集庸调银饼

    银饼的史料价值:

    银饼为考古文物,属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庸调除征收布帛外,亦可折纳银饼;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银饼錾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景象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印制于868年,高23厘米,宽843厘米它原藏于敦煌藏经洞,1899年被发现,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1)、请仿照银饼史料价值的撰写方式,说明唐代《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外,要研究佛教传入的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例。
  • 4、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一举措( )
    A、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B、照搬了苏联发展模式 C、建立了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5、下表为中共两次会议的革命纲领,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 )

    会议

    革命纲领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推动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 6、下图漫画选自1911年11月9日出版的《盛京时报》日本人创办于沈阳),题为《疮痍满目》。漫画中的人物代表清政府,其头部是中国地图。该漫画表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得到传播 B、西方媒体鼓动中国革命 C、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 D、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 7、下表为1893~1899年农产品出口量进行的统计(单位:担)这说明( )

    年份

    棉花

    豆类

    油类

    烟叶

    1893年

    94154

    1967292

    152069

    110513

    1895年

    110621

    176556

    292585

    112014

    1897年

    116609

    2046662

    349972

    141877

    1899年

    148100

    2801536

    268280

    172987

    A、农耕文明依然具有相当优势 B、中国进一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D、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 8、下表是明朝前期部分进口货物交易情况统计表(1贯等于1000文),这反映了当时( )

    货物名称

    苏木

    胡椒

    乌木

    檀香

    计量单位

    规定价格

    500文

    3贯

    500文

    500文

    与琉球贸易价格

    10贯

       

    与暹罗贸易价格

    5贯

    25贯

    40贯

    10贯

    与满刺加贸易价格

    20贯

    40贯

    10贯

     
    A、实行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 B、外贸税收成为重要财源 C、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 D、社会经济持续繁荣局面
  • 9、下图为宋中央官僚机构的运行方式,由此可见,宋朝政府运作推崇( )

    宋:二府三司

    A、强干弱枝 B、崇文抑武 C、内轻外重 D、事权分立
  • 10、下表描述的是唐朝与西北地区诸民族关系的唐诗,此类诗歌( )

    作者

    诗名

    诗句

    窦威

    《出塞》

    匈奴屡不平,汉将欲纵横

    周繇

    《送人蕃使》

    早终册礼朝天阙,莫遣虬影染塞霜诗名

    张籍

    《送和蕃公主》

    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 11、东晋建立之初,高门琅琊王氏当权。王导担任宰相,司马睿即位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反映了( )
    A、相权转移 B、朋党之争 C、外戚专政 D、士族专权
  • 12、下图为现代学者绘制的某项汉代经济政策示意图。据图可知,此举( )

    A、政府加强对商业垄断 B、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C、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 D、保证了市场秩序稳定
  • 13、酒是中华礼仪文化的一种符号。殷人尚酒,周建立之后,周公汲取商讨酒而亡的教训,对饮酒做出严格限定,只有大的祭祀可以礼节性饮酒。材料反映出( )
    A、尚酒是殷商灭亡的主要原因 B、酒是祭祀的必备品 C、西周在礼仪追求方面更理性 D、商周小农经济发展
  • 14、下图是2022年三星堆出土的顶尊蛇身铜人像(复原图),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化的代表,尊是中原文化的代表。它反映了( )

    A、中华文化之间交流频繁 B、古蜀国青铜技术遥遥领先 C、华夏文明起源多元一体 D、西周青铜礼制文化的开端
  • 15、景德镇瓷器。

    材料一

    海上陶瓷之路示意图

    明清时期,景德镇不但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的制瓷中心,生产大量精美的青花瓷、五彩瓷、克拉克瓷等,并能够设计各种不同的装饰图案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明清时期朝贡贸易密切,永乐二十一年各国使臣和商人到南京的一次就有1200多人,这些使臣回国都购买大批瓷器。郑和的船队不仅带回了永、宣青花瓷赖以形成特色的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同时也开拓了庞大的海外市场。当时景德镇的十里长街店铺多达1221家,其中70%以上是徽商开设的。1602—164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到东南亚的中国瓷器,总数就达到420万件以上,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摘编自孙文伟、孙天健《明代瓷器成就及其社会原因》等

    材料二  17世纪以前,欧洲时常爆发流行病,食物霉变是重要原因,劣质餐具是罪魁祸首。中国瓷器密封性能好,不利于病菌的粘附和繁殖。景德镇的瓷质茶具、咖啡具、巧克力杯大量出现,丰富了饮品器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欧洲饮食文化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景德镇陶瓷以洁净的胎体配以动人的故事,展示王公贵族或富商巨贾纵情现世的享乐,对世俗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8世纪欧洲还盛行用景德镇青花瓷作为镜框,用瓷板镶嵌桌椅,甚至墙壁、天花板、窗户的凹处都用陶瓷镶嵌。欧洲王公显贵竞相陈列收藏中国瓷器。景德镇瓷器明快、秀丽、严谨、精巧的艺术风格,给沉闷的欧洲艺术吹来了一阵清凉的东风,形成了洛可可艺术。

    ——詹嘉、袁胜根、胡伟《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在欧洲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瓷器在欧洲文明进步方面产生的影响。
  • 16、法治。

    材料一  在西周社会中,并没有形成专门的刑罚体系,礼与法相混淆。西周后期,统治阶级的司法统治经验越来越丰富,于是“法”的概念开始逐渐从礼治中剥离出来。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分别提出了德治和仁政、法治和刑罚的不同社会观念,从中分离出了礼与法。在秦朝时期,法治和礼治的对峙到达了高峰。但是到西汉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统一、礼与法的关系再度发生了变化。统治者开始将儒家思想作为立法的主要指导思想,尤其是在汉武帝时期,强调德刑并用,德主刑辅。

    ——牛首强《中国古代法中礼与法关系的演进探思》

    材料二

    1949年至1978年

    这一时期,经济立法相对较少,经济法尚未以一门专业法学和一项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形式出现。《土地改革法》提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政策。《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规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管理体制

    1979年至1991年

    开始了规模空前的经济立法活动,制定一批系统性、原则性、基础性经济法律法规。《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等

    1992年至2012年

    经济立法呈爆发式增长,相关市场经济的许多重要基本法如《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票据法》等均在此期间出台。我国依循国际惯例颁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通过了《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依据史际春《改革开放40年:从懵懂到自觉的中国经济法》等编制

    (1)、依据材料,概括西周至汉代法治的发展趋势。
    (2)、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立法随时代发展而不断进步,任选两个时期,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经

    济立法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 17、《资本论》与工厂制度。

    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对19世纪的英国工厂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现代工厂代替了原先的手工工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工厂通过对生产过程、生产效率、原材料的节约进行管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另一方面,资本家“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在劳动纪律方面,为了保证机器不停止运转,工厂主对于工人进厂、离厂、休息、吃饭的“关心”,比起对工人的生存更加“关心”。工资制度方面,在雇佣劳动下,工人的无酬劳动都被工资所掩盖,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的欺骗性所在。

    ——摘编自范漪鑫《论<资本论>对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资本论》中有关工厂制度评价的理解。

  • 18、废科举。

    1905年清政府发布谕令,废除科举制度,在社会各界引起不同凡响。

    材料一  翰林院侍讲学士恽毓鼎等上书《请拟改企学章程折》指出,停废科举后,“不特成效难期,且恐贻害甚大”,昔日科举三年一举乡会试,寒酸易于进身,国家不致有乏才之叹;然而兴学堂后,学生学成,入官之期限渺不可期。无出路可求,真是到了“人才中绝,儒士沉伦”的地步。

    材料二  《朱峙三日记》中记载,“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以后各县专办学堂,以为培植人才之地,可望吾国富强矣。”“(停废科举)驱之日本留学,或欧美留学,朝夕聚谈,得见夙未见之禁书,知华夷界限甚明,而革命思想愈炽。”(朱峙三原本清末旧式知识分子,废除科举后,积极转变,考取师范学堂,后投身辛亥革命宣传工作)

    材料三  废科举后,《万国公报》刊载在华传教士林乐知文章《中国教育之前途》,林乐知直率地指出:“停废科举一事,直取汉唐以后腐败全国之根株,而一朝断绝之,其影响之大,于将来中国前途当有可惊可骇之奇效。”

    辨析和考证上述史料,据此分析清末废科举产生的影响。

  • 19、秦直道。

    材料一  秦直道与长城呈”正确”形架构,相互支撑、遥相呼应。秦在直道沿线设有严密完备的配套军事防御设施,如关隘、兵站、驿站、烽火台等。前方有事,大军三天三夜即可从咸阳疾驰到河套前线。秦直道基本沿山脊布线,地形相对平缓、顺直,所经地区植被繁茂,道路隐蔽性好。直道路基底部最宽达60米,顶部宽30米至40米,残存最厚的垫土层现今仍有6米以上。直道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完成选线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建设。

    ——摘编自何吉成《震古烁今秦直道》等

    材料二  汉武帝刘彻多次沿秦直道北击匈奴,巡视朔方。飞将军李广从秦直道快速进军,让匈奴骑兵措手不及。汉宣帝甘露二年,呼韩邪单于“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许多迹象表明,呼韩邪单于当时是循“直道”南下。昭宣之后,汉匈关系转向缓和,双方使节来往频繁,多次从直道经过。王昭君北上经行“直道”之说,得到许多学者的支持。直道连接“北边道”,匈奴获得中原丝织等商品后,与西域各族和希腊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商业交换。

    ——摘编自王子今《文化史视角下的秦直道考察》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秦直道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直道在汉代发挥的作用。
  • 20、近年来,某国际化物流企业优化组织结构,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并研发了柔性自动化仓储系统,利用AI在内的技术创新,打造全面智慧化自动化的物流体系,每天可以处理上亿件快件,更加快速高效地满足全球用户需求。该企业的行为( )

    ①体现了集约化的经营模式         ②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③为制造业现代化提供范例         ④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上一页 938 939 940 941 9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