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表1是严复和张之洞关于专利保护的主张。据此推知( )
A、两人均主张保护机器专利 B、严复借助于专利保护推行新法 C、两种主张激发了发展潜力 D、张之洞的主张基于新政的需要 -
2、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形成了“以守为战”的海防思想。甲午战争后,关于海防的内容,时人云:“其分项可判为二:一为海上作战之所谓海军国防;二为海岸防御值所谓海军国防。”这一变化反映出( )A、师夷制夷的战略思想 B、海防观念的日益丰富 C、自卫和平的价值诉求 D、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
3、某学者指出,明朝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该学者意在强调,明朝( )A、商业组织宗法血缘化明显 B、商人重视诚信经营 C、尚未实现向商业近代转型 D、商帮缺乏法律观念
-
4、图为在汉代的基础上改建的北魏都城洛阳,城中心有很大的宫殿区,有网格状的街道以及不同的区划。城市分成两部分,包括仅限官员活动的政治区域和由政府管理的市场与居民区。据此可知,北魏( )A、城市营建开始形成制度 B、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重视 C、城市实行市坊分离制度 D、佛教发展决定都城规划
-
5、图是汉代某一经济政策的示意图。这一政策的实施( )A、规范了货币的流通秩序 B、加强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C、推动了民间财富的增长 D、平衡了全国各地的物价
-
6、距今约4200—3800年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一座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碧村遗址出土大量陶器、玉器,形成了以粟为主、以黍为次以及大量养殖猪羊牛的农业经济,与同期的陶寺、石峁等古国遥相呼应。该遗址可( )A、用于研究龙山文化的特点 B、证明中国最早的城市国家出现 C、看出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 D、说明山西是我国农业的起源地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7年伦敦大学委员会批评牛津、剑桥大学过于偏重神学与古典文学等自由教育,疏于医学与法律等专业教育,为此,提出伦敦大学办学原则与课程体系。“鉴于不信奉国教者的人口如此之多,其掌握的财富如此之雄厚,鉴于英格兰人中生活闲适、财富中等的人口比例如此之大,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建立这样一个机构。在这个机构,用合理的费用就可以获得教育,所有教派的信徒均无入学资格的限制。这里将安排三类课程,一是构成自由教育的基本课程,二是带有装饰功能的课程,三是属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增加的新课程主要是现代语言学科与新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在这种模式下,到1851年,伦敦大学的普通学院达29所,附属医学院近60所,形成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邓云清《伦敦大学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
1898年在总理衙门筹议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非常注重科学课程的设置,正式开办的京师大学堂仅设有仕学院及附设中小学堂,分为“诗”“书”“易”“礼”四堂和《春秋》两堂,科学课程竟一门没开。1900年,京师大学堂毁于八国联军战火,1902年恢复开办。1902年春,大学堂正式进入了“聘请外国教习和学习外国路径由西向东,由欧美向日本的转变”。1908和1909年,原先招聘的日本科学教习合同期满,全部离开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科学教育体制日臻完备。科学课教师队伍大都由本国教师构成,为大学堂科学教育的稳步推进奠定了师资基础。1912年,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民国政府正式更名京师大学堂为北京大学。
——摘编自吴云鹏《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大学建立的背景及英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大学堂前后发展有何变化,并分析中英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作用。 -
8、【16-19世纪的世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6世纪至19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上表罗列了16—19世纪世界史中的多件大事,请选择同类型的事件,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1950-2021年五个年份的GDP总量(单元亿美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整体发展特点,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及启示。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弹劾制度创立于秦汉,为历代封建王朝所重视和继承。中国古代御史可弹勒一切官吏,其中,犯法违纪的朝廷命官是御史弹劾的重点对象。御史纠弹内容极为广泛,凡官吏失职,违法犯罪,以至个人思想品德、生活作风、婚姻亲事、酗酒失态等,无不在纠弹之列。御史的弹劾程序包括提出弹劾、受理弹勃、审理弹动到裁判弹劾等过程。在大多数时期,不必通过上级层层备案或报批,奏疏可直达天子。
------摘编自邱永明、朱莲华《中国古代弹劾制度探析》
材料二在中古英国,弹劾主要是议会与国王之间就控制政府而进行的权力斗争形式。从表面上看,议会针对的似乎是政府官员,但从根本上,议会是要通过打击依附王权的政府官员,来主体的操纵的情形较为少见,取而代之的是各方严格遵守法定的或约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权力。弹劾过程中,下院的控诉、被弹劾者的辩护和上院的判决甚至是国王的赦免和批准判决的行为,都是严格按照制度本身的要求进行的,致使弹劾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
-------摘编自汪庆红《监察与制衡——古代中国与中古英国权力控制模式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弹劾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英国弹劾制度与古代中国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及共同价值。 -
11、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A、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 B、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 C、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 D、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
-
12、现代美国法学家梅利曼在其著作中揭示了大陆法系变化的三个主要取向:一是“非法典化”,法官(法院)解释法律的现象愈趋普遍;二是“宪法化”,即新的宪政主义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影响着社会;三是“联邦化”,即欧共体立法在效力上高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立法。该学者意在强调( )A、民族国家理念遭到严重破坏 B、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相互交融 C、世界力量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宪政主义获得欧洲广泛认同
-
13、下表所示为英国13世纪颁布的《大宪章》中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大宪章》( )A、在法律层面上推翻了国王的统治 B、照顾广大民众的利益 C、使英国由议会君主制转为共和制 D、保障大封建主的特权
-
14、有学者在评价雅典民主制度时说,古典民主仅把“自由”定义为个人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似乎人只应为公共政治而生活;参与公共事务成为了一个公民之所以被称之为公民的必备条件,个人在公共权力面前也没有任何自我保护的能力。据此可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 )A、强化了公民的身份认同 B、蕴含人本主义理念 C、阻碍了精神文化的发展 D、强调城邦利益至上
-
15、2023年11月,习近平在旧金山亚太会议上指出:30年来,我们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开创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下一个30年,我们要秉持初心,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交往之道,打造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亚太经济,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这表明中国( )A、引领并主导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B、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C、积极探索区域国家合作的新思路 D、努力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
16、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A、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需要 B、凸显了红色政权政策灵活性 C、意在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基础 D、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序幕
-
17、如表所示为1908年清廷颁布的《资政院章程》中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当时( )A、军机处仍处于权力中心 B、司法独立已是大势所趋 C、传统政治影响依然较大 D、政治体制改革已达共识
-
18、军机处设立之初军机大臣并无助手,随着事务增多,军机大臣开始配备得力助手(称为军机章京,官秩七品)帮忙处理文书。如表为军机章京所获荣耀,这反映了清代( )A、军机处内部实现了分权与制衡 B、军机处逐渐成为专制皇权隐患 C、中枢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权力机构设计兼顾集权与效率
-
19、下面为唐宋进士成分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A、唐宋世家大族的影响巨大 B、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得到加强 C、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减少 D、唐宋科举制选拔方式发生变化
-
20、下表为唐代敦煌户籍资料关于“受田”的统计。这可以用来说明( )A、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B、中央政府权力减弱 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 D、小农经济大量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