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的都城中的寺庙、茶坊、酒肆都成为了重要的娱乐场所。在以坊市制度为基础构建的唐长安城中,酒肆茶坊的分布区域与其主要服务对象以及都城的政治、经济存在紧密联系。入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一些重大变革,都城东京的公共娱乐文化活动也更加繁荣昌盛,城市市民的休闲活动空间得到了不断扩展。
——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材料二
图1 唐长安休闲娱乐场所分布示意图 图2 北宋东京城休闲娱乐场所分布图
——图文摘编自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
(1)、据材料一、二,指出图1唐朝长安城酒肆茶坊区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图2宋代休闲娱乐场所区域分布与唐代相比呈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
2、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物
政治主张
孔子
“为政以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
“无为而民自化”“为无为,则无不治”
韩非
“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
——引自《论语》《老子》《韩非子》
材料二
“贞观之治”成绩的取得,是以人为本、以德治国这一政治路线的成功。以往谈及贞观之治,只是一味强调唐太宗、魏徵等人的自觉,常常忽略中国制度的重要背景。魏徵从贞观七年开始担任门下省的长官,直至贞观十七年去世,都是门下省的负责人。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与三省制关系密切,而三省制的运行机制,更值得重视。
——摘编自荣新江等《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材料三
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民法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而现行民事立法中的有些规范已经滞后,难以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编纂民法典,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摘编自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老子、韩非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治国主导思想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三省制运行机制的角度说明“唐太宗与魏徵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新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必要性。 -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派干部到东北地区组织抗日游击队;派周恩来到西安参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洛川会议上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开辟敌后战场。这些事件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共产党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D、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取得明显成效
-
4、梁启超先生曾提及:“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但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要求全人格的觉悟”开始兴起的标志性刊物是( )A、《时务报》 B、《民报》 C、《新申报》 D、《青年杂志》
-
5、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但着手操办者则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地方督抚;1901年、清廷颁布变法上谕,张之洞、刘坤一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新政的实施大纲;1906年,清廷下诏仿行立宪,也是在袁世凯、张之洞等奏请下促成的。”这表明晚清时期( )A、权力格局变动助推了早期近代化 B、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C、政府态度左右了各派的政治立场 D、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
-
6、1894 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提到:“诚使设大小学馆,以育英才,开上下议院,以集众益,精理农商,藉植富国之本,简练水陆,用伐强敌之谋,由强企霸……于 以拓车书大一统之宏规而无难矣。”这说明了他主张( )A、中体西用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
7、一位美国学者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写道:“经过(这场)战争,中国的领土被剥夺,经济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最后一个屏藩朝鲜亦被摧毁。”材料中的这场战争( )A、促成了清政府主动推行新政 B、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鸦片贸易取得合法地位 D、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8、1862年,安徽巡抚唐训方发布《兴办屯星告示》募民垦荒,并规定“如有外来客民,情愿领田耕种……一体借与牛力、籽种”。这主要是因为当地( )A、经商风气冲击重农思想 B、农民大量前往上海谋生 C、屡经战乱人口大量减少 D、实业浪潮改变就业结构
-
9、明代何良俊认为:“先儒言经术所以经世务……舍五经而言学,则学非其学矣。”归有光也说过:“盖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夫能明于圣人之经,斯道明矣。”这说明当时( )A、程朱理学走向衰落 B、空疏学风受到批评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儒学正统地位巩固
-
10、1880年,在埃及厄 尔法云区,考古发掘出了10万多张苇纸、羊皮纸及其它纸片。经考证,其中有50张左右的印刷品,是上起公元900年,下至1350年的遗物,它们是用中国的方式,将纸铺在版上,用刷子刷印而成的。这可以用来说明( )A、雕版印刷术最早发明于唐末 B、宋元时期印刷术开始外传 C、宋元时期丝绸之路得以拓展 D、印刷术外传的时间和路线
-
1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太学,学习内容是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太学每年进行一次考试,熟练掌握一部以上经典的博士弟子,即可被授予官职。这说明当时( )A、选官方式多样化 B、儒学内容神圣化 C、儒学教育官方化 D、私学教育世俗化
-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 B、距今约1万年前,人们已大量使用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C、大汶口文化时期代表器物是黑陶 D、仰韶文化时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了探索新航路的征程,开启了人类大幕。他们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拉女王的资助下,1492年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到16世纪初,当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被割裂的世界最终连接成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欧洲“商业革命”的内涵?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5-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部分食品人均消费量比较(单位:千克/人)。
——摘编自林亮《食品生产现代化与食品安全问题刍议》年份
食用油
猪牛羊肉
家禽
水产品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农村
城市
1985
4.0
5.8
11.0
18.7
1.0
3.2
1.6
7.1
1990
5.2
6.4
11.3
21.7
1.3
3.4
2.1
7.1
1995
5.8
7.6
11.3
19.7
1.8
4.0
3.4
9.2
2000
7.1
8.2
14.6
20.1
1.9
2.4
3.9
11.7
2005
6.0
9.3
17.1
23.9
3.7
9.0
4.9
12.6
2006
5.8
9.4
17.0
23.8
3.5
8.3
5.0
13.0
材料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食品生产现代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食品生产的现代化超越了时间限制(如反季节食品)、地域限制(如跨国食品)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如食品廉价化趋势),使食品消费也更加快捷与便利.“快吃、快走”的麦当劳哲学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摘编自刘飞、孙中伟《食品风险与消费者抵抗:西方案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85-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油脂及肉类食品人均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食品生产现代化的因素。 -
15、下图是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国被称为“国王的水果”。据此可得出(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的发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
16、在余杭茅山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经过规划和修整的稻田、田埂、道路和灌溉系统;在良渚古城莫角山宫殿遗址边缘,考古学家发现一处储藏粮食的窖穴,经估算,该窖穴容量可达13吨。这些考古发现可印证,良渚文化时期( )A、采猎经济逐渐消逝 B、进入稻作农业社会 C、定居生活开始出现 D、早期国家正式形成
-
17、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最先到达美洲开展殖民时,由于饮食习惯和宗教等因素,他们“喜欢白面包甚于玉米”。但殖民者靠往返欧美的船只运载小麦或者面粉成本较高,因此,在新大陆种植小麦就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这说明( )A、早期殖民侵略助推物种传播 B、物种交流增进欧美贸易关系 C、外来物种促成美洲社会转型 D、宗教因素是物种传播的关键
-
18、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农业的发现,不是像公元前的阿基米德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那样突然。事实上,植物生长的机理,人类在农业革命之前就有所认识,就像在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较广泛地知道地球是圆的情况一样。作者旨在说明( )A、农业革命之前人类已经普遍认识植物生长的机理 B、哥伦布航海探险之前人们就已经证实地球是圆的 C、发现王冠所含纯金测量法是偶然的 D、农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19、下表是世界上不同地区最早培植出的农作物情况简表。据此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A、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 B、产生时间具有一致性 C、均以农业的发达著称 D、各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
20、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反映了( )A、自然环境的变迁 B、区域分工的出现 C、人口政策的调整 D、高产作物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