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辛亥革命后,文化领域出现新现象,原出版的《平民政治》再版后改名为《共和政治》,刊物《国粹学报》改名《共和杂志》后一路畅销。这反映了(   )
    A、报刊行业发展迅猛 B、传统社会秩序受冲击 C、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D、封建道德伦理遭否定
  • 2、1901年,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理由是:“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这(   )
    A、阻断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B、加速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破产 C、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D、体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艰难
  • 3、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坚决反对后来的汉阳铁厂选址大冶铁矿边,主张建厂于汉阳(如图所示),并说:“厂在省外,实缺大员”。这折射出当时(   )

    A、统治阶级思想封闭 B、洋务新政的曲折性 C、水路交通相当发达 D、技术力量的薄弱性
  • 4、马克思在1857年指出:“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将遭屠杀——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害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荒唐的借口下发生的。”马克思意在强调(   )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残酷性 B、中国抵抗英国侵略的正当性 C、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正义性 D、中英两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 5、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此书“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为用至广……。”可见,该书的翻译(   )
    A、批判了理学的空谈风气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反映了东学西渐的成果 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认同
  • 6、如图是我国清朝增建的孔子庙分布示意图。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孔子庙的设立(   )

    A、推动了沿海人口的大量内迁 B、实现了对西南地区有效管理 C、促进了对外的文化交流交往 D、适应了清朝版图巩固的需要
  • 7、有学者认为1573年至1644年间的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以下能够反映“大变局”的是(   )
    A、郑和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 B、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内务 C、李贽提倡个性并蔑视权威 D、荷兰殖民者占据澳门半岛
  • 8、与汉唐王朝通过册封和朝贡控制边疆不同,元朝统治者的边疆管理体现在“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   )
    A、加强了边疆管理力度 B、灵活变通因地制宜 C、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 D、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 9、在宋以前,体育活动主要为王朝的统治者服务,带有政治或军事性。至宋代始,体育活动渐渐向休闲、娱乐、观赏化转向,兴盛于宫廷上流社会和民间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阶层流动性增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积极推动 D、主流价值观动摇
  • 10、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道:“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这一理念被宋代后世君臣沿用。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   )
    A、内外相制加强君权 B、崇文抑武防止擅权 C、固守祖法以弭内乱 D、强化法度巩固统治
  • 11、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但直到11世纪前后的北宋时代‘士人’才作为一个群体在政事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从侧面反映了(   )
    A、中枢机构的完善 B、科举取士的发展 C、皇权专制的弱化 D、门阀士族的兴起
  • 12、有学者认为,唐代中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这一观点是基于唐宋时期(   )
    A、租佃关系普遍发展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均田制进一步推行 D、藩镇势力的削弱
  • 13、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该时期(   )

    A、出现儒佛道三教并行 B、修建了沟通南北的运河 C、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 D、外贸是重要的财政来源
  • 14、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先后在平城南郊和洛阳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孝文帝旨在(   )
    A、学习汉族文化礼仪 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宣扬儒家正统思想 D、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 15、有学者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四次人文热潮,依次是“从‘神’到‘人’”、“从‘礼教’到‘个性’”、“从‘门第’到‘平民’”、“从‘道德’到‘功利’”。其中第二次人文热潮发生于(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
  • 16、《后汉书》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徙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这(   )
    A、成为东汉衰亡的隐患 B、反映了阶级矛盾尖锐 C、导致土地兼并的加剧 D、体现了汉代国力强盛
  • 17、如表关于秦朝的历史评价主要反映了(   )

    摘录内容

    来源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班固《汉书·主父偃传》

    然而公天下之端至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 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 18、周代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重“功绩”而轻视“祖荫”。如管仲被齐桓公立为相,拜仲父,是以才得拜,以功得贵。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分封宗法制彻底瓦解 B、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 C、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D、社会转型趋势已出现
  • 19、考古学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地上有的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以下史料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临潼姜寨遗址有较为完整的聚落结构 B、陶寺遗址有规模宏大的城址建筑及礼器 C、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数量多寡不均 D、良渚文化遗址群出土了水稻等植物遗存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改名《新青年》O下图是杂志第2卷第1号的封面O

    提取图片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进行阐释。

上一页 931 932 933 934 9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