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神树、人首鸟身像、纵目面具等文物,明显有着不符合中原文明的历史气息,反倒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关联密切。而龙的崇拜、铜铃(青铜编钟的前身)、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等文物发现,则显露出许多中原文化基因的“蛛丝马迹”。这反映出( )A、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B、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密切 C、古蜀国发展深受外部影响 D、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创造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我们只需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摘编自毛泽东《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1928年10月5日)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围绕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针清晰。)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东北振兴的历史意义。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维新变法开始后,光绪帝发布多道上谕,扶植、鼓励官绅士民创办报刊,并提出鼓励中国民族报业发展的政策。维新派开创了新的报刊政论文体。这种文体半白半文,平实易懂,笔锋感情色彩浓郁,出现了一些既有时效性,又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夹带评论,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尽量贴近读者的阅读。维新派的报刊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颂扬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介绍进化论学说,对陈腐的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开展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维新派的报刊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强调民族主义和国家观念,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摘编自翟小纯《从中国新闻报刊史看其时代特征》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立即废止了前清新闻旧法令--《大清报律》,并通过立法手段建立起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的自由新闻体制,保障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辛亥革命进行时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取得胜利的革命党人立刻在其控制的地区.按照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建立起自由新闻体制。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国的报纸由十年前的100多种,猛增至近500种,总销售数量达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突破了历史的最高纪录。在这些报刊中.数量最多、发展最快的是政党报纸。
-一摘编自杨师群《中国新闻传播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办报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期报刊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凉官员祠部郎中史暠对曰:“今取士拔才,必先弓马,文章学艺为无用之条,非所以来远人,垂不朽也。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宜建学校,开庠序,选耆德硕儒以训胄子。”利鹿孤善之。
--摘编自《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知》
魏始建九品之制,三年一清定之,虽未尽弘美,亦缙绅之清律,人伦之明镜,从尔以来,遵用无改。先帝创临天下,黄纸再定,至于选举,铨为首格。
-摘编自《晋书·石季龙载记》
东晋太兴二年(319年),勒伪称赵王……依春秋列国、汉初侯王每世称元,改称赵王元年。始建社稷,立宗庙,营东西宫。
---摘编自《晋书·石勒载记》
材料二
唐太宗对那些已被打败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贵族及平民,放弃了一味残酷镇压掠夺财货,使之沦为奴婢的传统民族压迫方式。他做出了超越前人的业绩,能够以较平等的态度对待各族,加以安置。唐太宗也从隋亡的历史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建立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具体办法是以各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子孙世袭,在本国内有自主权,对唐有朝贡及出兵助战的义务,谓之“羁縻州”,又在其间设了都护府,成为边庭与唐中间的纽带,代表唐行使主权,管理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这样既不失之控制,又有一些“自治”的权力。唐政权与北部少数民族政权间开辟了“参天可汗道”,这条大驿道的开通,无疑为各族带来了大大的便利,极大裨益于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摘编自高守成《试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期民族政策的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 -
6、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粤港澳三地迈出融合发展的坚实步伐,粤港澳大湾区在新时代将成为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枢纽。这些措施的实践(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B、得益于“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C、践行了基层民主自治 D、有助于“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
7、1981年6月,中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十条经验。其中第四条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在农业上要从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建立中国独具一格的农村合作经济体制”。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需因地制宜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全国推广 C、农民生活水平已有了显著改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
8、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在科技事业和经济文化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他们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崇尚劳动、奋发图强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改革创新、无私奉献
-
9、在解放战争中,1948年的“翻身”,对农民来说,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意味着破除迷信;意味着不再把妇女视为男人的财产,促进男女平等;更意味着废除委派村吏,代之以选举产生的乡村政权机构。这一“翻身”( )A、表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B、直接推动国共力量发生逆转 C、延缓了国共全面内战的爆发 D、有利于农村社会环境的变革
-
10、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 B、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C、奉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D、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
11、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 )A、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B、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C、推动中国文化复兴 D、启迪民众思想以改造社会
-
12、福州船政局从建立到1905年,共造出兵商轮船40艘,其中前4艘,轮机均购自西洋,自第5艘“安澜”号开始,轮机由船厂自己制造。虽然仍是仿照外国样式,但具体制造全由中国工匠完成,质量与外国同类产品相比也不逊色。这说明洋务运动促使中国( )A、摆脱了对列强工业技术的依赖 B、自主制造能力得到提升 C、具备生产大型军舰装备的能力 D、提高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
13、清朝时,北方的山西梆子、河南豫剧非常流行;在南方,由弋阳腔发展起来的江西赣剧,由皮黄系统发展起来的汉剧、湘剧、桂剧等也都逐渐成熟。这表明清朝戏剧( )A、形式单一,缺乏创新 B、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C、剧种多样,各具特色 D、思想性强,关注现实
-
14、明朝后期,大量的农民放弃农业耕作,进入城镇谋求生计,这使得农民数量减少和手工业、商业从业者增多,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农民为基础的行业的金字塔结构出现松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兴起 D、社会稳定推动长途贸易发展
-
15、建隆二年(公元961年),赵普在与宋太祖的对话中,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并被采纳。该建议针对的是( )A、军阀割据 B、冗兵问题 C、宰相专权 D、宦官乱政
-
16、《旧五代史》载:“(后唐)闵帝嗣位……便延访学士读《贞观政要》《太宗实录》,有意于致理。”后汉隐帝与臣子讨论德政,臣下劝其读《贞观政要》;后周杜良曾撰《唐文皇画像记》,强调唐太宗统治中“仁义”的重要性。这说明,五代十国时期( )A、儒学正统地位得以巩固 B、盛唐政治遗产被认同 C、华夏认同观念由此萌生 D、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
-
17、图2所示为“隋朝运河与粮仓示意图”。据此可知,隋朝大量设置粮仓( )A、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B、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C、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D、促进了运河交通的发展
-
18、表1所示为史书记载的几段南朝时期史事。这反映出南朝( )A、人口数量剧增 B、政治局势稳定 C、经济发展向好 D、得到普遍开发
-
19、某同学为设计一份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备好了以下素材(见图1)。
下列与这一主题相符的史实是( )
A、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B、分设刺史到13州部 C、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D、轻徭薄赋,约法省禁 -
20、子贡被认为是儒商鼻祖,得到鲁、卫等诸侯国君的敬重。有学者认为,子贡是借助了孔子弟子的身份,并恪守忠恕理念,构建起广泛的人脉,才形成了遍布四方的商业网络,以致“家累千金”。这一现象侧面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广泛用于商业 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质变 C、重商主义观念开始兴起 D、义利价值观得到较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