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 2、唐贞观年间,太宗下令修撰《氏族志》,规定:不须论数世之前,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此举旨在( )
    A、完善科举制度 B、提升皇族地位 C、打破门第制度 D、推动阶层流动
  • 3、西晋太康时(280~289年),江南各州户数在全国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荆州15.62%,扬州12.25%,交州1.03%,广州1.72%,而荆州还包括江北十余郡,扬州还包括江北二个郡。这说明当时( )
    A、江南地区得到普遍的开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 4、西汉前期“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但仍然规定“市井之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武帝时代,朝廷多选经验丰富的富商大贾为吏,时人记载武帝“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吏益多贾人矣”这一调整旨在( )
    A、改革抑商政策 B、整顿官僚系统 C、管控社会经济 D、扩大征税对象
  • 5、里耶秦简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据以下材料可知( )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

    上图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A、隶书已经广泛流行 B、秦朝法律制度严苛 C、赋税繁多人民负担沉重 D、文书档案细致严密
  • 6、唐朝中后期,柳宗元撰写《封建论》,充分肯定秦朝废除分封、设置郡县的意义,并据此提出分封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不以“圣人”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规律“势”。这一思想( )
    A、否定了分封制的历史价值 B、揭示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C、批判了君主专制政治体制 D、反映了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 7、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  )

    《诗经·大雅》(西周) 《墨子·兼爱》(战国初期)《孟子·滕文公》(战国中期)

    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 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 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 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
  •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铁路在引进之初,晚清政府并未直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颁布《国有铁路管理局编制通则》,在已成的营业路设立管理局,使地方路政渐趋一致。1928年国民政府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铁道部正式挂牌成立,并设立直辖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路局进行管理。这些举措,使民国时期成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摘编自黄华平《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关的沿革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还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对全路所有企业下放计划制定、财务管理、物资分配等53条权限。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从引进外源技术的“和谐号 CRH1”,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最快的“复兴号CR400”,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据世界第一。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历史上民国政府铁路管理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相关史实,围绕“新中国铁路事业”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9、中国史学源远流长,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简史》展现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简史》讲清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从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讲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找到、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邵建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研究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你对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什么建议?
  • 10、《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主要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22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可能是(   )
    A、创业、改革、发展、市场经济 B、现代化、复兴、新时代、特色 C、大跃进、批判、高产量、胜利 D、人民、群众、建设、载人航天
  • 11、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如表为部分内容)。这一安排有利于(   )

    一、对原产于香港、澳门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

    二、内地扩大对香港、澳门的服务贸易开放领域。

    三、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

    A、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B、促进内地与港澳的交流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消除两地间的经济差异
  • 12、1981年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发布一份人才招聘启事,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结业后,由蛇口工业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这一启事(   )
    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标志了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 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体现了特区建设的务实创新
  • 13、据统计,1963年后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了26.7%、20.1%和22.5%,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这缘于(   )
    A、中美关系的改善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国企改革的推进
  • 14、如图能够见证新中国(   )

    A、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D、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
  • 15、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提出背景是(   )
    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 C、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 16、1941年,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上述规定(   )
    A、是中共创建人民政权的开始 B、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C、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大发展 D、扩大了中共边区政权的影响
  • 17、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随后国民党也表示要“团结各方共赴国难”。据此可知,当时(   )
    A、进行全民族抗战已迫在眉睫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 18、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之前《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更体现了(   )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启 B、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D、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
  • 19、中共三大决议提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此决议意在(   )
    A、确立民主革命纲领 B、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 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促进土地革命的开展
  • 20、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关税、盐税,而民众纳税的大部分被各省区当局就近截取,不上缴中央。这反映出当时(   )
    A、民众纳税负担减轻 B、中国税收主权被破坏 C、国家治理效能不足 D、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
上一页 930 931 932 933 9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