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据清《续通典·食货》:交子三年一届,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 迄神宗时,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这说明宋代( )
    A、货币趋向单一 B、政府规范了纸币的管理 C、榷场交易频繁 D、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
  • 2、下表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反映出普通工作日从每天早上6 点准时开始,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早餐时间、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以及下午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个小时的薪水……工作期间禁止聊天。( )
    A、工厂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 B、工厂制调动了工人积极性 C、工人的文化素质极大提高 D、工作时间过长激化了矛盾
  • 3、史书记载:“今(西汉初年) 一夫挟五口,治田百,(平年)岁收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战国秦汉的“一夫”不一定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个别男丁, 常指一个耕作单位即一家,一 家两个劳动力种田百亩,一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粟75石,约合今2025 市斤。当时农业高产主要得益于( )
    A、翻车筒车的大量使用 B、水利工程的广泛修建 C、作坊式劳作广泛推广 D、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
  • 4、道光初年,陕西西乡下令“永将北山封禁”,以“禁止玉米种植”; 道光十三年,更有御史上奏朝廷,请求通过禁止“棚民开山”“种植包米”。这些现象表明( )
    A、外来物种改变了农业品种单一的状况 B、物种交流推动清代经济贸易发展 C、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关注 D、政府有效遏制了玉米种植的危害
  • 5、下图选自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反映了公元前 7000—公元前 1500年早期农业的传播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世界物种交流的特点是( )
    A、交流以欧洲为主导 B、交流范围有限种类较少 C、物种交流种类繁多 D、交流促使世界人口激增
  • 6、下表是我国古代相关史籍对户籍管理的记述。这种管理( )

    史籍

    记 述

    《周礼》

    “司民”之官要将每年的“生齿”(人口) 按其性别、籍贯登记于户籍本上

    《史记》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 375年),“为户籍相伍”

    《大明律》

    “凡军、民、驿、灶、医、卜、工、乐诸色人口, 并以籍为定”, 不得随意流动

    A、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B、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分工 C、便利了国家的赋役征发 D、客观上提高了人口素质
  • 7、下表所示为1928年和1934年中国部分商品的进口税率。表中税率的变化( )

    年份

    竞争性进口商品总税率

    工业原料和机器设备进口平均税率

    1928

    4.1%

    5.5%

    1934

    28.9%

    15.7%

    A、改变了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B、体现了政府回收主权的成果 C、表明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D、顺应了当时经济全球化趋势
  • 8、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时人评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毛泽东的话反映了当时( )
    A、冷战局面正式开始 B、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C、中美分歧已经消失 D、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 9、《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美国同时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体现了《非战公约》( )
    A、实际功能存在缺陷 B、具体执行有灵活性 C、无法阻止一战爆发 D、被美国控制和利用
  • 10、据《明史·职官志》记载:“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恩,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 据此可知,鸿胪寺的设置( )
    A、强化了天朝上国观念 B、便于民族和中外事务处理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致力于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 11、《拿破仑法典》第五条规定:“审判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法进行判决。”法官所应该做的,被认为仅是把有关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案件中去的机械性工作,不能有任何创造。这说明大陆法系( )
    A、突出宗教伦理 B、强调以判例为基准 C、突出法官地位 D、强调成文法的权威
  • 12、“这支官吏队伍……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这一论述( )
    A、指出了西方文官制度带有阶级性 B、肯定了文官政治中立性 C、认为西方文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D、全面否定西方文官制度
  • 13、据《唐六典》卷二《吏部》记载:唐朝官员考核主要标准包括“四善”和“二十七最”。“四善”对应的就是官员德行操守、清正作风、公平公正和勤政爱民四种品质,“二十七最”则包括近侍之最、将帅之最等二十七个方面,对文武官员的品行和能力做出详细的考核规定。据此可知唐朝( )
    A、考核的法规大都流于形式 B、科举制扩大了用人的范围 C、重视考核官吏的综合素养 D、突出对官吏任职期满考核
  • 14、有学者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 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该学者认为戊戌变法的缺陷主要是(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C、变法的措施贪大求全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15、右图漫画名为“17世纪英王和议会的角力”,对“角力”理解正确的( )

    A、体现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 B、是英国历史传统的体现 C、结束于《权利法案》颁布 D、导致英国国王统而不治
  • 16、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管理制度随着各朝代中央集权的强弱和国家治理的需要而不断调整变化,大体可分为下表中的几个阶段。

    其演变轨迹表明( )

    A、调整变化目的是强化君权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沿袭变革是其变化的主线 D、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弱化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材料二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行使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材料一二,结合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历史,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料

    资料来源

    “1934—1939年,南宁城市人口在8万—10万,1942—1945年城市人口6万余人”,市民群体对糖制品消费需求较为旺盛,使南宁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上游的蔗糖消费中心。

    《广西年鉴》

    郁江流经贵县河道长100公里,“县属航路,素恃郁江,上溯邕宁,下达梧州,帆舶云屯,交通至便”。据1942年贵县县政府统计,“黄片糖或白糖产品……每年约有4万担远销云贵两省及出口东南亚”。

    《贵县县志》

    《贵县文史资料 》

    1946年,龙州出现小型机制糖厂,“广西省银行经理赵可任与南洋企业公司合资在龙州城……创办一间小型糖厂,甘蔗自种自榨,年产黄砂糖仅10吨左右”。

    《龙州县志》

    民国时期,蒲庙出现专门经营蔗糖购销的糖庄。“民国二十六年,全镇有糖庄、杂货、饮食等8个行业65户,从业134人……民国三十三年,全镇有布匹、杂货、糖庄等9个行业37户,从业306人”。

    《邕宁县志》

    材料二 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1)、 以郁江流域蔗糖业为例,说明材料一的相关资料对研究民国时期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的史料价值。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从世界史的视角解读蔗糖传播史。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荷兰殖民扩张示意图(15世纪末——17世纪上半叶)

    材料二:18世纪80年代,法国与英国争夺印度失败后,迫切要求将埃及变为与英国在东方进行竞争的基地。从1798年7月拿破仑带领精兵3.5万人入侵埃及开始,在埃及人民抗争和英国、土耳其及埃及当权者的共同作用下,1863年后埃及逐步沦为英法的半殖民地。二战后,埃及人民群众性抗争浪潮高涨,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荷兰殖民扩张的优势所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二战后埃及现代文化的特点。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观”是以社会性质为主导的。不同的社会观,是在不同的社会性质下形成的,在同一社会下的人形成的社会观,大方向是相同的,但之间又是各有各微妙的不同之处的。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三家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会观,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孔子自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墨子宣传“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功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老子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入政治社会理想,认为社会的贫富悬殊与“天道”不合。他的理想社会是返璞归真,小国寡民。

    ——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明十二讲》

    材料二: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材料三:宋朝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生长出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随着商业发展,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势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娇,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娇,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女婿。

    ——摘编自张其凡主编《中国大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墨道三家的“社会观”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社会观”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
    (2)、据材料二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社会观念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上一页 925 926 927 928 9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