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在一个初始力量的推动下,可能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造成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下列事件不属于蒙古西征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的是 ( )A、火药技术传入欧洲 B、马其顿王国被吞并 C、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D、马可·波罗自陆路来华
-
2、右图为1993年在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上面记载的内容主要有: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吏员的配备;户口数、性别及年龄结构,流民安置;提封、侯国邑属国、宿麦田及桑田面积的增减变化;钱谷出入。该《集簿》的主要用途是( )
A、作为官员考核的依据 B、记录郡国官员的不法行为 C、作为征发赋役的参考 D、记录地方机构的设置情况 -
3、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诗句“秦人凿破楚咽喉,南北通航贯九州。五岭青云漓水落,三湘黄叶洞庭秋”描写的水利工程大致位于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
4、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000年。陶寺遗址的考古学年代在夏之前,有专家认为它是帝尧的都城,拥有文明起源及形成的要素和标志,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陶寺遗址发现墓葬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极少,有的甚至没有。下列关于陶寺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
①当时已经产生了私有制 ②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
③是良渚文化的典型代表 ④房屋建造的样式为干栏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摘引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摘引自顾炎武《日知录》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摘引自王夫之《黄书·大正》
材料二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摘引自《王文成公全书》材料三 利玛窦的贡品单
天主像一幅
油画两幅:圣路加教堂圣母像摹本、圣处女怀抱耶稣像
镀金边金丝封面每日祈祷书一本
镶宝石十字架一具
报时自鸣钟一座
三棱镜两块
缀纯银三角形玻璃杯两个
大西洋琴一张
奥泰琉斯《月相》一书
世界图册《万国图志》一套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明清)》
(1)、 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末清初思想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王守仁理论体系的核心。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陆王心学。(3)、指出利玛窦在中国刊印的世界地图名称。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利玛窦“送礼”的手段、动机及客观历史影响的角度,阐述明朝中后期中西文化交流的概括。(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畅,表述成文)。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作为时代坐标,不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所有学习中国历史的人都会记住这个年份:中国“大一统”时代的开端……秦的“大一统”体制,正如“百川异源,皆归于海”,它是会聚八百年的小变、渐变而终成大变局。凡是历史上的大变局也莫不如此。
——摘引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汉武帝在位五十余年,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达到鼎盛时期,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汉朝进入大发展时期,加速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汉武帝之所以能够成就汉朝的宏伟大业,成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方面是他所处的时代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可以说汉武帝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同时,汉武帝时期所取得的文治武功的辉煌政绩又与他个人的身体力行的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
——摘引自洪煜《评汉武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记住(公元前221年)这个年份”的原因,并简析秦能够开创“大一统”时代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成为杰出人物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武帝巩固与发展大一统的政治、思想措施。 -
7、 因为清朝用兵西、北两路,有大量的军政要务要随时处理,又考虑到入值内阁等大臣众多,易于泄露机密,于是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改名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对思想文化控制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强化对边疆地区管理 D、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
8、 清初,五世达赖到北京朝觐,获封“达赖喇嘛”,并赐以金印。此后历代达赖,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如图为五世达赖印。清朝的这一做法( )
A、抗击沙俄对东北的入侵 B、消除蒙古族的分裂势力 C、改变了土司世袭的现象 D、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
9、 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废除了自秦朝起设立的宰相职位,转而令文渊阁大学士(成祖朝改称内阁)参与机务;以六部为中央行政机构,分任朝政,互不统属,直接向皇帝负责。成祖时起,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草拟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下列关于明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成祖废除丞相制度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内阁权力同等于宰相 D、内阁代理皇帝批红
-
10、 宋朝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可用于说明,宋朝( )A、政府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B、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 C、长期受歧视的贱民阶层消失 D、土地兼并现象激活社会矛盾
-
11、 宋代煤炭采掘地主要在北方诸路,《宋史》记载,“(河东路)地寒民贫,仰石炭(煤)为生”。庄季裕的《鸡肋篇》则记载:“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表明宋代( )A、全国各地均有煤炭开采 B、煤炭成为东京居民燃料 C、手工业部门大量使用煤 D、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
-
12、 如图是宋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宋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
A、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B、提升了政府行政效率 C、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D、触犯了官僚集体利益 -
13、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王羲之史称“书圣”,其“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由此可知,王羲之的书法( )A、气势雄浑 B、诸体兼精 C、骨力遒劲 D、题材广泛
-
14、 737年,日本僧人道慈在长安临摹西明寺建筑样式,并以此为蓝本在平城京内设计建造了大安寺。由唐高僧鉴真亲自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建筑艺术的代表作。这说明唐朝(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C、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D、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
15、 如图为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该诗( )
A、赞颂隋朝统一国家功绩 B、描绘“开元盛世”景象 C、肯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D、期望各民族间友好相处 -
16、 北魏孝文帝将都城南迁千余里,在洛阳的废墟上建立起了一座壮丽的城市。他将鲜卑姓改为汉姓,为皇室取姓元。他命令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官员,在朝中一律用汉语,着汉服。他也鼓励鲜卑与汉族士族通婚。孝文帝的做法( )A、顺应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 B、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导致了南北朝对峙局面出现 D、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17、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 )A、确立儒学独尊地位 B、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C、设置西域都护府 D、任用酷吏治理地方
-
18、 据《汉书.地理志上》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产生于秦朝统一全国之后 B、使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秦朝以后的王朝不再沿用 D、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
19、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是( )
①列国纷争 ②华夏认同 ③经济发展 ④百家争鸣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20、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这一时期( )
A、过着群居生活并学会用火 B、距今7000—5000年前 C、以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 D、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